【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筒叠合多行程滑移式锚杆,属于岩土工程防护领域。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以及对资源需求的发展,地下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地下工程中,锚杆支护是应用最普遍的围岩支护方式。但大量工程实例已经表明,传统锚杆由于其刚度高,形变小的特性,导致自身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吸能效果差,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在岩爆等动力灾害发生时的防治和锚固的要求。
2、目前采用吸能锚杆作为岩爆等动力灾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已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随着研究的推进,目前已经推出了一些吸能锚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开号cn112922654a“一种新型外涨摩擦式恒阻吸能锚杆及其使用方法”,其虽然可提供恒阻力,安装也较为方便,但吸能形式单一,仅依靠外锚段构件作为缓冲吸能构件,未能充分利用内锚段构件吸能的能力。又例如公开号cn114934799a“一种可调阻力的恒阻吸能锚杆及其使用方法”其虽可调节阻力,实现变阻尼效果,但其机械结构复杂,安装并不便利,且一旦构件被卡住便丧失调节能力,在实际工程环境中的可靠性存疑。综上所述,现有吸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叠合多行程滑移式锚杆,包括锚杆本体(1),所述锚杆本体(1)分为内锚段和外锚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锚段杆体从内锚段往外锚段方向顺次安装托盘(6)、托盘固定件(5)、吸能元件(3)、阻尼器固定件(2),所述内锚段杆体外周套有内套筒(8)且内锚段杆体靠近外锚段端从内套筒(8)伸出,所述内套筒(8)靠近外锚段端套有外套筒(7)且外套筒(7)靠近外锚段端从内套筒(8)伸出,所述外套筒(7)伸出端与托盘(6)通过托盘固定件(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叠合多行程滑移式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3)、托盘固定件(5)之间安装半球形垫圈(4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叠合多行程滑移式锚杆,包括锚杆本体(1),所述锚杆本体(1)分为内锚段和外锚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锚段杆体从内锚段往外锚段方向顺次安装托盘(6)、托盘固定件(5)、吸能元件(3)、阻尼器固定件(2),所述内锚段杆体外周套有内套筒(8)且内锚段杆体靠近外锚段端从内套筒(8)伸出,所述内套筒(8)靠近外锚段端套有外套筒(7)且外套筒(7)靠近外锚段端从内套筒(8)伸出,所述外套筒(7)伸出端与托盘(6)通过托盘固定件(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叠合多行程滑移式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3)、托盘固定件(5)之间安装半球形垫圈(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叠合多行程滑移式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锚段杆体远离外锚段端部为锥形头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叠合多行程滑移式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8)包括从外锚段往内锚段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内筒体段(8-1)、第二内筒体段(8-2)、第三内筒体段(8-3);所述第一内筒体段(8-1)包括第一直筒体及位于第一直筒体一端外周的凸起部,第二内筒体段(8-2)为从一端往另一端内径增大式的第一锥形筒体,所述第三内筒体段(8-3)为第二直筒体;所述第一直筒体另一端连接第一锥形筒体细端且第一直筒体内径与两者连接处的第一锥形筒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易辰,白恺霖,胡湧昌,赖正聪,双超,李蕊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