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36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灭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包括设在矿井顶部的高压气腔,高压气腔的中部设有防爆燃组件,高压气腔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驱动部;矿井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储液腔,两储液腔相对一侧分别固接有灭火组件,两储液腔相对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若干透水孔与灭火组件连通;矿井底部设有增压组件,高压气腔的两端分别与储液腔顶部连通,增压组件的两端与两侧的储液腔连通,增压组件中部与矿井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达到防止爆燃造成的火灾范围沿矿道延伸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灭火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煤矿被开发,因此也打造出了越来越多的矿井,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而矿井内由于存在较多的煤矿资源,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且矿井本身是个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现有的自动型防火灭火装置常采用电子灭火器和报警器,不仅安装成本高,其内部的电子芯片及传感器在矿井环境下极易损坏,需长期安排人进行维护和检修;另外,矿井内由于环境密闭,在发生火灾时往往会引起爆燃,火焰随爆炸会沿矿道向外延伸,现有的自动型防火灭火装置仅能在火灾延伸后对火焰进行控制,而不能控制火灾范围沿矿道延伸,因此亟需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防止爆燃造成的火灾范围沿矿道延伸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包括矿井,所述矿井顶部设有设在矿井顶部的高压气腔,所述高压气腔的中部设有防爆燃组件,所述高压气腔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矿井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储液腔,两所述储液腔相对一侧分别固接有灭火组件,两所述储液腔相对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若干所述透水孔与所述灭火组件连通;所述矿井底部设有增压组件,所述高压气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腔顶部连通,所述增压组件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增压组件中部与所述矿井内部连通。

4、优选的,所述防爆燃组件包括若干灭火粉仓,若干所述灭火粉仓沿所述高压气腔底部侧壁等间隔分布,所述灭火粉仓一端与所述高压气腔连通,所述灭火粉仓另一端与所述矿井内部连通,若干所述灭火粉仓与所述矿井内部连通一端接触设置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的一端与所述矿井内部侧壁铰接,所述挡气板的另一端固接有冲击部,所述冲击部的一端与所述矿井内部侧壁可拆卸连接。

5、优选的,所述冲击部包括两冲击板支架,所述冲击板支架顶部与所述挡气板底部固接,两所述冲击板支架底部固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中部滑动设置有滑竿,所述滑竿的一端固接有冲击板,所述冲击板位于冲击波冲击一侧,所述滑竿远离冲击板一端设有撞击连杆,所述撞击连杆为弯折状结构,所述撞击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顶部与所述挡气板底部固接,所述撞击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第二铰支座顶部固接有卡固块,所述卡固块顶部固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贯穿所述挡气板与所述矿井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固块使所述挡气板和所述活塞卡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透气板,所述第一透气板的两端与所述高压气腔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透气板底部固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侧壁与所述高压气腔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滑块侧壁与所述高压气腔的内壁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灭火组件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侧壁与所述矿井内部侧壁固接,所述导热板内嵌固有若干第二热熔挡块,若干所述第二热熔挡块与若干所述透水孔一一对应。

8、优选的,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设置在所述矿井的底部,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上方,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隔板的两端与所述矿井固接,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矿井底部中心设置的开槽与所述矿井内部连通,所述矿井底部中心的所述开槽固接有透气格栅,所述第一腔体内对称设置有补压部,所述第二腔体内固接有水压增强部。

9、优选的,所述补压部包括第一透水板和第二透气板,所述第一透水板和所述第二透气板均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固接,所述第一透水板和所述第二透气板之间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为导热材质,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透水板位于靠近所述储液腔一侧,所述第二透气板位于靠近所述透气格栅一侧。

10、优选的,所述水压增强部包括中心固定块,所述中心固定块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中心固定块固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侧壁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三滑块侧壁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启动部,所述启动部与所述第二腔体内壁固接。

11、优选的,所述启动部包括第一热熔挡块,所述第一热熔挡块顶部固接有第一导热块,所述第一导热块嵌固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内,所述第一导热块贯穿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所述第一导热块上方设有第二导热块,所述第二导热块嵌固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内,所述第二导热块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所述第二导热块的一端与所述矿井的内部接触设置,所述第一导热块、所述第二导热块和所述第一热熔挡块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板为磁性材料,所述第二滑块为铁块。

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高压气腔内充满了高压气体,储液腔内充满了灭火用水,当矿井内火灾发生时,极易在矿道内形成爆燃,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先于火焰在矿道内延伸,冲击到防爆燃组件,在高压气腔内的高压气体溢出的作用下,防爆燃组件的防爆燃成分随着高压气体的冲出在矿道内形成气体隔墙,避免火焰向气体隔墙外延伸,阻止了火灾的发展,当冲击波过后,火焰到达装置所在位置,火焰的温度作用在矿井内部两侧的灭火组件,灭火组件将储液腔内的灭火用水喷出,在增压组件作用下使储液腔内的灭火用水喷出时有一定水压,增加水的覆盖面积,对矿井的火实现扑灭,通过防爆燃组件和灭火组件共同配合的作用,使火灾难以在矿道内大规模发展,有效减少了火灾受灾面积,大大减少经济损失,同时装置为纯机械结构,避免了电子器件的使用,无需频繁检修维护,仅需定期检查是否存在气液渗漏的情况,装置可靠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矿井(1)顶部的高压气腔(2),所述高压气腔(2)的中部设有防爆燃组件,所述高压气腔(2)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矿井(1)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储液腔(9),两所述储液腔(9)相对一侧分别固接有灭火组件,两所述储液腔(9)相对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23),若干所述透水孔(23)与所述灭火组件连通;所述矿井(1)底部设有增压组件,所述高压气腔(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腔(9)顶部连通,所述增压组件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储液腔(9)连通,所述增压组件中部与所述矿井(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燃组件包括若干灭火粉仓(3),若干所述灭火粉仓(3)沿所述高压气腔(2)底部侧壁等间隔分布,所述灭火粉仓(3)一端与所述高压气腔(2)连通,所述灭火粉仓(3)另一端与所述矿井(1)内部连通,若干所述灭火粉仓(3)与所述矿井(1)内部连通一端接触设置有挡气板(5),所述挡气板(5)的一端与所述矿井(1)内部侧壁铰接,所述挡气板(5)的另一端固接有冲击部,所述冲击部的一端与所述矿井(1)内部侧壁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部包括两冲击板支架(25),所述冲击板支架(25)顶部与所述挡气板(5)底部固接,两所述冲击板支架(25)底部固接有导向块(29),所述导向块(29)中部滑动设置有滑竿(28),所述滑竿(28)的一端固接有冲击板(24),所述冲击板(24)位于冲击波冲击一侧,所述滑竿(28)远离冲击板(24)一端设有撞击连杆(30),所述撞击连杆(30)为弯折状结构,所述撞击连杆(30)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支座(31),所述第一铰支座(31)顶部与所述挡气板(5)底部固接,所述撞击连杆(3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支座(32),所述第二铰支座(32)顶部固接有卡固块(33),所述卡固块(33)顶部固接有活塞(34),所述活塞(34)贯穿所述挡气板(5)与所述矿井(1)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固块(33)使所述挡气板(5)和所述活塞(34)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透气板(6),所述第一透气板(6)的两端与所述高压气腔(2)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透气板(6)底部固接有第一弹簧(7)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侧壁与所述高压气腔(2)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滑块(8)侧壁与所述高压气腔(2)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组件包括导热板(21),所述导热板(21)侧壁与所述矿井(1)内部侧壁固接,所述导热板(21)内嵌固有若干第二热熔挡块(22),若干所述第二热熔挡块(22)与若干所述透水孔(23)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一腔体(27)和第二腔体(26),所述第一腔体(27)和所述第二腔体(2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储液腔(9)连通,所述第一腔体(27)和所述第二腔体(26)均设置在所述矿井(1)的底部,所述第一腔体(27)位于所述第二腔体(26)上方,所述第一腔体(27)与所述第二腔体(26)之间通过隔板(10)分隔,所述隔板(10)的两端与所述矿井(1)固接,所述第一腔体(27)通过所述矿井(1)底部中心设置的开槽与所述矿井(1)内部连通,所述矿井(1)底部中心的所述开槽固接有透气格栅(20),所述第一腔体(27)内对称设置有补压部,所述第二腔体(26)内固接有水压增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压部包括第一透水板(11)和第二透气板(19),所述第一透水板(11)和所述第二透气板(19)均与所述第一腔体(27)内壁固接,所述第一透水板(11)和所述第二透气板(19)之间设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为导热材质,所述第二滑块(15)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腔体(27)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二滑块(15)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腔体(2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透水板(11)位于靠近所述储液腔(9)一侧,所述第二透气板(19)位于靠近所述透气格栅(20)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增强部包括中心固定块(18),所述中心固定块(18)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远离所述中心固定块(18)固接有第三滑块(16),所述第三滑块(16)侧壁与所述第二腔体(26)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三滑块(16)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矿井(1)顶部的高压气腔(2),所述高压气腔(2)的中部设有防爆燃组件,所述高压气腔(2)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矿井(1)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储液腔(9),两所述储液腔(9)相对一侧分别固接有灭火组件,两所述储液腔(9)相对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透水孔(23),若干所述透水孔(23)与所述灭火组件连通;所述矿井(1)底部设有增压组件,所述高压气腔(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腔(9)顶部连通,所述增压组件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储液腔(9)连通,所述增压组件中部与所述矿井(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燃组件包括若干灭火粉仓(3),若干所述灭火粉仓(3)沿所述高压气腔(2)底部侧壁等间隔分布,所述灭火粉仓(3)一端与所述高压气腔(2)连通,所述灭火粉仓(3)另一端与所述矿井(1)内部连通,若干所述灭火粉仓(3)与所述矿井(1)内部连通一端接触设置有挡气板(5),所述挡气板(5)的一端与所述矿井(1)内部侧壁铰接,所述挡气板(5)的另一端固接有冲击部,所述冲击部的一端与所述矿井(1)内部侧壁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部包括两冲击板支架(25),所述冲击板支架(25)顶部与所述挡气板(5)底部固接,两所述冲击板支架(25)底部固接有导向块(29),所述导向块(29)中部滑动设置有滑竿(28),所述滑竿(28)的一端固接有冲击板(24),所述冲击板(24)位于冲击波冲击一侧,所述滑竿(28)远离冲击板(24)一端设有撞击连杆(30),所述撞击连杆(30)为弯折状结构,所述撞击连杆(30)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支座(31),所述第一铰支座(31)顶部与所述挡气板(5)底部固接,所述撞击连杆(3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铰支座(32),所述第二铰支座(32)顶部固接有卡固块(33),所述卡固块(33)顶部固接有活塞(34),所述活塞(34)贯穿所述挡气板(5)与所述矿井(1)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固块(33)使所述挡气板(5)和所述活塞(34)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透气板(6),所述第一透气板(6)的两端与所述高压气腔(2)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透气板(6)底部固接有第一弹簧(7)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侧壁与所述高压气腔(2)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一滑块(8)侧壁与所述高压气腔(2)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煤矿井下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组件包括导热板(21),所述导热板(21)侧壁与所述矿井(1)内部侧壁固接,所述导热板(21)内嵌固有若干第二热熔挡块(22),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李帅龙孙彪刘增鑫宋铭坤张津豪张欣远孟群智柳茹林张琦徐翠翠董晓素王勇梅曲泓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