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142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在局部网络内通过广播、接收、应答的方式获取可用服务地址进行服务最优化寻址,采用传统请求、返回的方式实现寻址后的两个节点间服务的调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的窄带环境为网络带宽在1M以下的网络环境,构建由客户端节点A、网络O和服务端节点B组成的系统,该方法包括服务寻址发现过程、客户端与服务端调用过程、以及服务重新寻址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致力于解决机动窄带环境下,服务节点之间可服务调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广播‑应答‑择优”的服务寻址发现机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链路,具体涉及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主要应用于服务发布者与消费者节点间无法建立稳定的链路的场景下的服务信息跨域共享。


技术介绍

1、在服务消费者节点和服务者发布节点都在移动的窄带场景下,每个移动节点其网络通信带宽与覆盖范围有限,无法确保服务消费者和服务发布者节点之间网络链路能够时刻连接,这给服务调用与信息交换增加了难度。现有固定式网络的环境,能够确保服务消费者和服务发布者节点之间持续连接,因而采用有中心寻址的技术来实现服务发现与调度,而在移动窄带环境中,无法保证实时连接到固定某个中心节点,固定网络环境的服务共享方式不能适用于移动窄带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在局部网络内通过广播、接收、应答的方式获取可用服务地址进行服务最优化寻址,采用传统请求、返回的方式实现寻址后的两个节点间服务的调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针对的窄带环境为网络带宽在1m以下的网络环境,构建由客户端节点a、网络o和服务端节点b组成的系统,该方法包括服务寻址发现过程、客户端与服务端调用过程、以及服务重新寻址过程。

3、服务寻址发现过程是指a与b通过服务的请求、匹配、应答、择优和结果通知来实现服务寻址发现,服务寻址发现具体步骤如下:

4、步骤1:客户端节点a发起服务寻址,向网络o广播服务请求的服务名标识和流水号。

5、步骤2:网络o将客户端节点a的广播信息,通知到网内各节点。

6、步骤3:服务端节点b接收到客户端节点a的服务请求信息,在服务端节点b内部匹配服务,若有满足客户端节点a请求的服务,则生成服务寻址响应信息,服务寻址响应信息包含服务标识、实例标识、流水号和节点的组网地址。

7、步骤4:服务端节点b向网络o广播服务寻址响应信息。

8、步骤5:客户端节点a从网络o上接收到服务寻址响应信息。

9、步骤6:客户端节点a对网内给节点响应给客户端节点a的服务寻址响应信息,根据服务寻址优化模型进行服务寻址;

10、步骤7:客户端节点a将寻址结果直接通知给服务发布者;

11、客户端与服务端调用过程,以客户端为服务消费者,以服务端为服务发布者;具体步骤如下:

12、ss1:服务消费者与服务发布者根据服务描述idl文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调用接口和服务端服务接口。1.idl文件: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服务接口定义语言,是跨平台开发的基础。idl提供一套通用的数据类型,并以这些数据类型来定义更为复杂的数据类型。程序设计人员可以通过idl接口表述文件编译生成对应的序列化接口程序。

13、ss2:服务消费者根据服务寻址优化模型,完成服务寻址。2.服务寻址优化模型:提供了一种多节点、多实例模式下服务寻址评估模型,当有多个节点、多个服务发布者可以使用时,该模型能够帮助选择最优效的服务端。

14、ss3:服务消费者通过客户端调用接口生成序列化的服务报文。

15、ss4:服务消费者根据ss2的寻优的服务地址,发送服务报文。

16、ss5:服务发布者接收到服务报文,通过服务端服务接口反序列化成服务请求的对象数据。

17、ss6:服务发布者内部进行服务过程处理,生成返回结果对象。

18、ss7:通过服务端服务接口将返回的对象数据序列化成服务报文。

19、ss8:服务发布者将返回报文发送给服务消费者。

20、ss9:服务消费者通过客户端接口,将返回报文反序列化成返回的对象数据。

21、服务重新寻址过程为:当出现节点网络断连,网络内部拓扑结构发生改变,则进行服务重新寻址,包括如下步骤:

22、step1:服务端节点b在机动离开网络o。

23、step2:网络o向网内所有节点通知服务端节点b的下线消息。

24、step3:客户端节点a判断其运行的应用是否需要重新进行服务寻址,并计算出重新服务寻址的列表。

25、step4:客户端节点a对需要重新寻址的服务按照如权利要求1的中的所有步骤进行寻址。

26、进一步地,步骤6:客户端节点a对网内给节点响应给客户端节点a的服务寻址响应信息,根据服务寻址优化模型进行服务寻址,具体为:

27、根据各节点之间的相遇次数、相遇时间、相遇时长、服务调用频次和调用成功信息,计算网内最可靠的服务发布节点,并且将该节点地址作为服务寻址结果。

28、进一步地,根据各节点之间的相遇次数、相遇时间、相遇时长、服务调用频次和调用成功信息,计算网内最可靠的服务发布节点,并且将该节点地址作为服务寻址结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9、步骤6-1:明确节点vi与其他节点之间的相遇次数、相遇时间、相遇时长、服务调用频次和调用成功次数。

30、步骤6-2:计算节点vi与其他节点的相遇效能评估向量调用频率效能评估向量和调用成功率效能评估向量

31、步骤6-3:计算总效能评估向量

32、步骤6-4:在总效能评估向量中找出最优的服务发布者节点opt,opt即为网内最可靠的服务发布节点,并且将该节点地址作为服务寻址结果。

33、优选地,节点vi与其他节点的相遇效能向量为:

34、节点vi和vx相遇效能评估值记为t为统计时长,且则为vi节点与vj节点在第1次相遇时的起始时刻,为vi节点与vj节点在第n次相遇时的结束时刻;

35、对进行改进,设计采样周期间隔时间t0,按照先后次序,采用周期序列分别表示为遗忘因子设定为η;

36、定义周期中节点vi和vj的相遇占效比为:式中表示在周期内节点vi和vj的相遇时长;通过遗忘因子进行周期迭代衰减,节点vi和vj相遇效能评估值表示:其中η为遗忘因子;近似为:

37、节点vi与p个节点的相遇效能评估向量表示为:

38、

39、优选地,节点vi与其他节点的调用频率效能向量为:

40、节点vi和vj调用频率效能评估值记为t为统计时长,且cn(i,j)为节点vi调用vj节点第n次相遇时间内节点vi调用vj节点服务的次数。则

41、定义周期中节点vi和vj的调用率占效比:式中c(k)(i,j)表示在周期内节点vi调用节点vj服务的次数;

42、通过遗忘因子进行周期迭代衰减,调用频率效能评估值表示:其中η为遗忘因子;近似为:

43、节点vi与p个节点的调用频率评估向量表示为

44、

45、优选地,节点vi与其他节点的调用成功率效能函数

46、节点vi和vj调用成功率效能评估值记为t为统计时长,且sn(i,j)为节点vi与节点vj在第n次相遇时间内节点vi调用vj节点服务的成功率;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环境为网络带宽在1M以下的网络环境,构建由客户端节点A、网络O和服务端节点B组成的系统,该方法包括服务寻址发现过程、客户端与服务端调用过程、以及服务重新寻址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客户端节点A对网内给节点响应给客户端节点A的服务寻址响应信息,根据服务寻址优化模型进行服务寻址,具体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节点之间的相遇次数、相遇时间、相遇时长、服务调用频次和调用成功信息,计算网内最可靠的服务发布节点,并且将该节点地址作为服务寻址结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vi与其他节点的相遇效能向量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vi与其他节点的调用频率效能向量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vi与其他节点的调用成功率效能函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带环境为网络带宽在1m以下的网络环境,构建由客户端节点a、网络o和服务端节点b组成的系统,该方法包括服务寻址发现过程、客户端与服务端调用过程、以及服务重新寻址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客户端节点a对网内给节点响应给客户端节点a的服务寻址响应信息,根据服务寻址优化模型进行服务寻址,具体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窄带环境下的跨域服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李峰吴丰刘千里于睿李智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