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02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1
本技术涉及哺光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包括哺光仪壳体、两个视筒、转轴、双向螺杆、两个活动件、连接轴、限位槽、限位块和旋钮,两个视筒底部的后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于哺光仪壳体内壁的底部,双向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哺光仪壳体内壁的左侧,双向螺杆的另一端贯穿哺光仪壳体并延伸至哺光仪壳体的右侧,两个活动件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的表面,连接轴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活动件的底部。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哺光仪瞳距调节结构较为复杂化,因此生产制造成本较高,不利用实际投入生产,并且现有哺光仪在使用时不能调节仰视或者俯视角度,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哺光仪,具体为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1、哺光仪把自然光中对人体有益的波长介于630-650纳米红光集成起来代替自然光,用安全功率和有效时间照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产生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轴延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增长的目的。通过哺光仪光束照射,眼后极部脉络膜供血充足,血液携氧量增加,使脉络膜增厚、巩膜纤维弹性恢复、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从而有效地控制眼轴的长度,进而预防近视的发生,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2、其中公告号为:cn217908629u公开了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及显示装置,现有的哺光仪在调节瞳距的时候,大多通过直接拨动导光筒的方式,无法准确读取瞳距的调节距离,从而造成瞳距调节显示不准确,目前现有哺光仪瞳距调节结构较为复杂化,因此生产制造成本较高,不利用实际投入生产,并且现有哺光仪在使用时不能调节仰视或者俯视角度,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具备结构简单且便于调节角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哺光仪壳体(1)、两个视筒(2)、转轴(3)、双向螺杆(4)、两个活动件(5)、连接轴(6)、限位槽(7)、限位块(8)和旋钮(9),两个视筒(2)底部的后侧分别通过转轴(3)连接于哺光仪壳体(1)内壁的底部,所述双向螺杆(4)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哺光仪壳体(1)内壁的左侧,所述双向螺杆(4)的另一端贯穿哺光仪壳体(1)并延伸至哺光仪壳体(1)的右侧,两个活动件(5)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4)的表面,所述连接轴(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活动件(5)的底部,所述连接轴(6)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两个视筒(2)的顶部,所述限位槽(7)开设于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哺光仪壳体(1)、两个视筒(2)、转轴(3)、双向螺杆(4)、两个活动件(5)、连接轴(6)、限位槽(7)、限位块(8)和旋钮(9),两个视筒(2)底部的后侧分别通过转轴(3)连接于哺光仪壳体(1)内壁的底部,所述双向螺杆(4)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哺光仪壳体(1)内壁的左侧,所述双向螺杆(4)的另一端贯穿哺光仪壳体(1)并延伸至哺光仪壳体(1)的右侧,两个活动件(5)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4)的表面,所述连接轴(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活动件(5)的底部,所述连接轴(6)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两个视筒(2)的顶部,所述限位槽(7)开设于哺光仪壳体(1)内壁的顶部,所述限位块(8)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活动件(5)的顶部且滑动连接于限位槽(7)的内部,所述旋钮(9)固定连接于双向螺杆(4)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哺光仪瞳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哺光仪壳体(1)的右侧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刘桓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视国康成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