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抗拉伸折叠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抗拉伸折叠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8934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布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抗拉伸折叠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拉伸折叠布包括基层和折叠层,所述折叠层上设有不规则排布的若干褶皱,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原料:涤纶纤维、蚕丝纤维、蛛丝纤维、聚乳酸纤维、纳米竹炭纤维、改性聚乙二醇、纳米氧化锌分散体、柔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折叠层原料中加入改性聚乙二醇,在聚乙二醇端部接枝氨基,有效提高聚乙二醇的反应活性,附着于各种纤维表面,相互间连接形成大分子网络状结构,使折叠层具有稳定的结构,提高其抗拉伸性能;加入纳米氧化锌分散体,使得布料具有杀菌功能,提高纳米氧化锌在材料中的分散能力,与其他组分结合形成稳定结构,提高折叠层的抗拉伸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布料,尤其涉及一种抗拉伸折叠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布料是装饰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有化纤地毯、无纺壁布、亚麻布、尼龙布、彩色胶布、法兰绒等各式布料;

2、折叠布是布料的一种,目前的折叠布拉伸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拉坏,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拉伸折叠布,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拉伸折叠布,包括基层和折叠层,所述折叠层上设有不规则排布的若干褶皱,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50-70份、蚕丝纤维6-12份、蛛丝纤维5-15份、聚乳酸纤维15-25份、纳米竹炭纤维10-20份、改性聚乙二醇6-10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5-11份、柔软剂1-3份。

3、优选地,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55-65份、蚕丝纤维8-10份、蛛丝纤维7-12份、聚乳酸纤维18-23份、纳米竹炭纤维12-18份、改性聚乙二醇7-9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7-10份、柔软剂1.5-2.5份。

4、优选地,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60份、蚕丝纤维9份、蛛丝纤维10份、聚乳酸纤维20份、纳米竹炭纤维15份、改性聚乙二醇8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8份、柔软剂2份。

5、优选地,所述改性聚乙二醇的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份将15-25份聚乙二醇滴加至45-70份溴化亚砜中,滴加过程中维持体系温度为2-4℃,升温至40-60℃,然后滴加至100-120份无水乙醚中,过滤,洗涤,干燥,产物溶于60-8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5份3-氨基-1,2-丙二醇、3-6份二乙胺,升温至80-90℃搅拌2-4h,用二氯甲烷萃取,用无水乙醚沉淀,真空干燥得到改性聚乙二醇,通过对聚乙二醇进行处理,在聚乙二醇端部接枝氨基,有效提高聚乙二醇的反应活性,附着于各种纤维表面,相互间连接形成大分子网络状结构,使折叠层具有稳定的结构,提高其抗拉伸性能。

6、优选地,所述纳米氧化锌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对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30-50%的阴离子分散剂、5-10%的钛酸酯偶联剂和0.5%-1.5%的消泡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加入纳米氧化锌并混合均匀,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获得平均粒径<200nm的纳米氧化锌分散体;纳米氧化锌具有无需紫外线照射即可杀菌,从而使得布料具有杀菌功能,纳米氧化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比表面能,通过加入阴离子分散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纳米氧化锌在材料中的分散能力,与其他组分结合形成稳定结构,提高折叠层的抗拉伸性能。

7、优选地,所述阴离子分散剂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羧酸铵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8、优选地,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聚醚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9、优选地,所述柔软剂为聚硅氧烷或二甲基硅油。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抗拉伸折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按配比称取折叠层的各原料;

12、将涤纶纤维、蚕丝纤维、蛛丝纤维、聚乳酸纤维、纳米竹炭纤维、改性聚乙二醇、纳米氧化锌分散体在40-45℃下,加入柔软剂,加入100-120份水,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晾晒成型;

13、将上述的成型材料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制成功能性纱线条,将功能性纱线条织成布料;

14、将布料在0.8-1.2g/l的退浆酶中堆置40-50min,温度控制在42-44℃,然后使用清水冲洗0.3-0.5h,通过烘干机烘干,温度控制在100-120℃,进行压褶处理得到折叠层;

15、将折叠层与基层复合,得到折叠布。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拉伸折叠布设置基层和折叠层,在折叠层原料中加入改性聚乙二醇,在聚乙二醇端部接枝氨基,有效提高聚乙二醇的反应活性,附着于各种纤维表面,相互间连接形成大分子网络状结构,使折叠层具有稳定的结构,提高其抗拉伸性能;加入纳米氧化锌分散体,纳米氧化锌具有无需紫外线照射即可杀菌,从而使得布料具有杀菌功能,纳米氧化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比表面能,提高纳米氧化锌在材料中的分散能力,与其他组分结合形成稳定结构,提高折叠层的抗拉伸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和折叠层,所述折叠层上设有不规则排布的若干褶皱,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50-70份、蚕丝纤维6-12份、蛛丝纤维5-15份、聚乳酸纤维15-25份、纳米竹炭纤维10-20份、改性聚乙二醇6-10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5-11份、柔软剂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55-65份、蚕丝纤维8-10份、蛛丝纤维7-12份、聚乳酸纤维18-23份、纳米竹炭纤维12-18份、改性聚乙二醇7-9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7-10份、柔软剂1.5-2.5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60份、蚕丝纤维9份、蛛丝纤维10份、聚乳酸纤维20份、纳米竹炭纤维15份、改性聚乙二醇8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8份、柔软剂2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乙二醇的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份将15-25份聚乙二醇滴加至45-70份溴化亚砜中,滴加过程中维持体系温度为2-4℃,升温至40-60℃,然后滴加至100-120份无水乙醚中,过滤,洗涤,干燥,产物溶于60-8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2-5份3-氨基-1,2-丙二醇、3-6份二乙胺,升温至80-90℃搅拌2-4h,用二氯甲烷萃取,用无水乙醚沉淀,真空干燥得到改性聚乙二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锌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对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30-50%的阴离子分散剂、5-10%的钛酸酯偶联剂和0.5%-1.5%的消泡剂溶解到去离子水中,加入纳米氧化锌并混合均匀,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获得平均粒径<200nm的纳米氧化锌分散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分散剂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羧酸铵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聚醚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剂为聚硅氧烷或二甲基硅油。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和折叠层,所述折叠层上设有不规则排布的若干褶皱,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50-70份、蚕丝纤维6-12份、蛛丝纤维5-15份、聚乳酸纤维15-25份、纳米竹炭纤维10-20份、改性聚乙二醇6-10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5-11份、柔软剂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55-65份、蚕丝纤维8-10份、蛛丝纤维7-12份、聚乳酸纤维18-23份、纳米竹炭纤维12-18份、改性聚乙二醇7-9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7-10份、柔软剂1.5-2.5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涤纶纤维60份、蚕丝纤维9份、蛛丝纤维10份、聚乳酸纤维20份、纳米竹炭纤维15份、改性聚乙二醇8份、纳米氧化锌分散体8份、柔软剂2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伸折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乙二醇的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份将15-25份聚乙二醇滴加至45-70份溴化亚砜中,滴加过程中维持体系温度为2-4℃,升温至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瑶
申请(专利权)人:读布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