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174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应用在隧道排水领域;本技术通过转动转动筒,转动筒转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卡接头移动,卡接头移动使卡接头与卡接槽脱离卡接,然后将其拆卸,安装时,将连接管放入排水管中,卡接头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与卡接槽卡接,将连接管固定,完成安装,从而达到便于装拆的目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转动转动头,转动头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移动带动卡接杆移动,使卡接杆与排水管的内壁脱离卡接,将过滤格栅取下更换的方式,能够达到便于更换过滤格栅的目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更换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1、经搜索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7601622u,一种市政隧道排水装置,其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顶端开设有上罩槽,且排水管底部对应上罩槽位置处开设有下罩槽,所述上罩槽与下罩槽的内部插接有收集罩,所述收集罩右侧的底端开设有收集口,所述收集罩左侧的底端嵌入有拦截网,所述收集罩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引导板,所述收集罩的底端固定有托板,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本技术通过收集罩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在收集罩内的拦截网对杂质形成定期拦截后,在需要清理拦截杂质时,收集罩下移出排水管,即可快速清理收集罩内的拦截的杂质,大大排水管维护使用过程中的便捷。

2、现有排水装置,不便于装拆,一般排水装置的排水管与连接管之间都是通过法兰进行连接的,在装拆时,需要使用工具对其进行拆装,整个拆装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装工作效率,不便于使用,也不便于更换过滤格栅,一般过滤格栅在使用过程中,会损坏,需要更换,而过滤格栅与排水管之间都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的,在更换时,需要使用螺丝刀或者扳手对其进行拆装,更换过程非常麻烦,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更换的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优点是便于装拆和便于更换过滤格栅。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部滑动套接有连接管,所述排水管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壁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与排水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管的表面开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与卡接头卡接,所述排水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格栅的内壁转动套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表面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卡接杆,且卡接与排水管的内壁卡接,所述排水管的内部设置有防气味机构。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动筒,转动筒转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卡接头移动,卡接头移动使卡接头与卡接槽脱离卡接,然后将其拆卸,安装时,将连接管放入排水管中,卡接头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与卡接槽卡接,将连接管固定,完成安装,从而达到便于装拆的目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转动转动头,转动头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移动带动卡接杆移动,使卡接杆与排水管的内壁脱离卡接,将过滤格栅取下更换的方式,能够达到便于更换过滤格栅的目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更换的效率。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气味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排水管的内壁栓接,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栓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浮球,所述排水管的内壁栓接有挡环,且挡环与浮球相适配。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气味机构,防止排水管中的气味排出,保证空气清新。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过滤格栅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板和第二弹簧,防止卡接杆松动。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的顶部栓接有转动头。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动头,便于转动转动杆。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筒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纹,防止手滑,便于操作。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头的一端呈楔形。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接头的一端呈楔形,便于安装。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与排水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防止漏水。

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球的材质为泡沫材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浮球的材质为泡沫材质,方便使用。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通过转动转动筒,转动筒转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卡接头移动,卡接头移动使卡接头与卡接槽脱离卡接,然后将其拆卸,安装时,将连接管放入排水管中,卡接头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与卡接槽卡接,将连接管固定,完成安装,从而达到便于装拆的目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本技术通过转动转动头,转动头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移动带动卡接杆移动,使卡接杆与排水管的内壁脱离卡接,将过滤格栅取下更换的方式,能够达到便于更换过滤格栅的目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更换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内部滑动套接有连接管(2),所述排水管(1)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筒(3),所述转动筒(3)的内壁铰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铰接有卡接头(5),所述卡接头(5)与排水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所述连接管(2)的表面开设有卡接槽(7),且卡接槽(7)与卡接头(5)卡接,所述排水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格栅(8),所述过滤格栅(8)的内壁转动套接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盘(10),所述转动盘(10)的表面铰接有传动杆(11),所述传动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卡接杆(12),且卡接与排水管(1)的内壁卡接,所述排水管(1)的内部设置有防气味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气味机构(13)包括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与排水管(1)的内壁栓接,所述固定架(14)的底部栓接有滑杆(15),所述滑杆(15)的表面滑动套接有浮球(16),所述排水管(1)的内壁栓接有挡环(17),且挡环(17)与浮球(16)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杆(1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与过滤格栅(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9)的顶部栓接有转动头(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3)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5)的一端呈楔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与排水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16)的材质为泡沫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的内部滑动套接有连接管(2),所述排水管(1)的表面转动套接有转动筒(3),所述转动筒(3)的内壁铰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另一端铰接有卡接头(5),所述卡接头(5)与排水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所述连接管(2)的表面开设有卡接槽(7),且卡接槽(7)与卡接头(5)卡接,所述排水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格栅(8),所述过滤格栅(8)的内壁转动套接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动盘(10),所述转动盘(10)的表面铰接有传动杆(11),所述传动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卡接杆(12),且卡接与排水管(1)的内壁卡接,所述排水管(1)的内部设置有防气味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无阻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气味机构(13)包括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与排水管(1)的内壁栓接,所述固定架(14)的底部栓接有滑杆(1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渊赵声海孟金润李学文李恒陈宏津李良生李柏燊郭沛恒欧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正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