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61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8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包括用于监测电梯厅门的前50mm范围内是否有物体闯入的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厅门处的声音强度的分贝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厅门前1m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分贝传感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连接信号处理系统。本技术可用于监测电梯厅门的撞击情况,并能有效保证厅门撞击监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国家的标准已经对电梯厅门撞击强度做了严格要求,也经过多次改进,但都属于被动保护,即通过增加厅门的各类强度来避免各种意外发生。尽管如此,在很多时候,乘客安全意识淡薄或意识失控,仍然有乘客突破层层保护,撞开电梯厅门,从而发生坠入电梯井道的意外发生,原因之一是,我们没有监测装置,不能及时发现撞击电梯厅门的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监测电梯厅门的前50mm范围内是否有物体闯入的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厅门处的声音强度的分贝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厅门前1m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分贝传感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连接信号处理系统。

4、乘客撞击厅门前后的侯梯厅环境变化分析:

5、首先,一般情况下乘客正常使用电梯不会靠到厅门≤50mm的范围,而在发生乘客撞击电梯厅门的时候,乘客会进入到电梯厅门的前50mm范围内。其次,在发生乘客撞击电梯厅门的时候,一般电梯厅门处会有异于平常的嘈杂声和厅门撞击声。最后,如果是物体撞击厅门,人距离厅门较远,更多的时候是不小心撞击到厅门。而发生坠井意外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坠井人位于电梯厅门前1m的范围内。

6、申请人汇总分析了乘客撞击厅门前后的侯梯厅环境变化情况后,对传感器类型进行了选择,使得本技术可用于监测电梯厅门的撞击情况,并能有效保证厅门撞击监测的准确度,此外,本技术通过多个传感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后期坠井风险判断的准确度。

7、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由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顶、底围成;

8、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红外信号发射管、红外信号接收管,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所述红外信号接收管固定在所述底上,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与所述后侧壁平行,且到所述后侧壁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0mm;

9、所述分贝传感器包括把声压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的传声器,所述传声器固定在所述底上;

10、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包括热释电元件,所述热释电元件固定在所述前侧壁上。

11、本技术对关键部件在外壳上的位置进行了选取和优化:首先,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不在同一个面上,可以有效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其次,距离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固定在底上,并发出的红外线到后侧壁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0mm,可以有效控制距离传感器的监测范围,进而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分贝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固定在底上,更为靠近电梯厅门,可以有效提高电梯厅门撞击声音监测的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监测电梯厅门的前50mm范围内是否有物体闯入的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厅门处的声音强度的分贝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厅门前1m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分贝传感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连接信号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由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顶、底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与所述后侧壁平行,且到所述后侧壁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开孔,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插入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的管口不外漏在所述第一开孔的下孔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的下槽口处设有散光板,所述红外信号接收管位于所述散光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开槽位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板的断面呈弧状,且向下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的孔径自上而下先保持不变再突然减小,再保持不变或逐渐变大,从而在第二开孔的内部形成台阶状的结构,所述传声器坐在所述台阶状的结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上开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的槽壁的上边缘处设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前侧壁的前方,所述遮挡板和所述前侧壁呈一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电梯厅门的门框的顶框上,所述外壳的后侧壁与所述门框的后边缘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播报装置,语音播报装置连接信号处理系统,所述语音播报装置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前侧壁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监测电梯厅门的前50mm范围内是否有物体闯入的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梯厅门处的声音强度的分贝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梯厅门前1m内是否有人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分贝传感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连接信号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由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顶、底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与所述后侧壁平行,且到所述后侧壁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开孔,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插入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红外信号发射管的管口不外漏在所述第一开孔的下孔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厅门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的下槽口处设有散光板,所述红外信号接收管位于所述散光板的上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磊李永强陈伟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