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430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所述端子包括:接线部;压接部,所述压接部连接于所述接线部,所述压接部适于插入电子器件的接电孔中,所述压接部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臂,且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其中,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以将所述端子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钩挂凸起从所述接电孔伸出且钩挂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以将所述压接部和所述电子器件卡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连接器和电路板模组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端子通常可以和电子器件进行插接,以实现端子和电子器件的电连接,并且,为了使端子与电子器件保持良好且持久的接触效果,端子与电子器件间通常采用无焊接的连接形式,且端子的端部会设置限位结构以限制端子脱离电子器件。

2、但是,在端子和电子器件进行插接后,一方面由于限位结构的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地对端子和电子器件进行限位固定,另一方面由于端子受到的挤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端子被挤压破裂,从而导致限位结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端子,该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端子的连接器。

3、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端子的电路板模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端子,包括:接线部;压接部,所述压接部连接于所述接线部,所述压接部适于插入电子器件的接电孔中,所述压接部包括至少两个插接臂,且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构造有钩挂凸起;其中,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以将所述端子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所述钩挂凸起从所述接电孔伸出且钩挂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以将所述压接部和所述电子器件卡接。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挂凸起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远离所述接线部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压接部的中心轴线;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位于所述导向面的朝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抵接面止抵于所述电子器件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接面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挂凸起还具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导向面和所述抵接面之间,在所述压接部的轴向上,所述过渡面构造成中部相对于两侧凸起的弧形面。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向外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凸台和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其中,所述钩挂凸起位于所述凸台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侧。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的内侧面构造有挤压凸起,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挤压凸起相互止抵。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的最高点和所述挤压凸起的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插接臂包括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分离设置。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关于所述压接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包括: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外侧面与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钩挂段,所述钩挂段连接于所述插接段的背向所述接线部的一端,所述钩挂段的外侧面构造有所述钩挂凸起。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臂还包括: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连接于所述钩挂段的背向所述插接段的一端,所述导向段的厚度沿远离所述接线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接部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部连接。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接线部的外周面和/或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所述止挡部用于与所述电子器件止挡配合。

1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

1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20、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路板模组,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构成具有所述接电孔的所述电子器件。

21、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路板模组,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端子,能够避免在插接挤压过程中端子出现破裂或者和电子器件脱离的情况,端子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凸起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凸起还具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向外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凸台和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的内侧面构造有挤压凸起,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挤压凸起相互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最高点和所述挤压凸起的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插接臂包括第一插接臂和第二插接臂,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插接臂的远离所述接线部的一端分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臂和所述第二插接臂关于所述压接部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

15.一种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凸起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凸起还具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的外侧面向外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凸台和所述接电孔的内周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臂的内侧面构造有挤压凸起,所述压接部插入所述接电孔时,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相互靠近且所述至少两个插接臂的挤压凸起相互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最高点和所述挤压凸起的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垂直于所述压接部的轴向。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梦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