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99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4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包括外壳、装设于外壳内的电芯、电路板和塑胶帽、位于塑胶帽上方并能与塑胶帽插接的正极帽、设置于塑胶帽上的避让槽、设置于外壳上并能与避让槽连通的开口槽、设置于塑胶帽上并能与避让槽连通的卡接槽、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充电电路模块及设置于电路板上并能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导通件。避让槽的内壁与充电电路模块组成Type‑C接口,充电电路模块相当于Type‑C接口的充电电路组件,避让槽的内壁相当于Type‑C接口的插接壳,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电芯与电路板焊接为一个整体,减少了组装所需的电芯与电路板的组装步骤。第一导通件直接与正极帽抵接,第一导通件导通正极帽与电路板的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指一种可充电的电池


技术介绍

1、可充电柱状锂电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带usb充电接口的一体化可充电电池,另外一种是电池和充电器分离的可充电电池。

2、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1653041.2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直插式组装的高容量aaa充电电池的专利中公开了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外壳、电芯、电路保护板、塑胶帽以及正极帽。电芯具有自电芯本体向外引出的针状极耳,电路保护板上设有供针状极耳配合的针套,针状极耳插接在各自对应的针套中。塑胶帽的周壁上设有两相对设置并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切口,塑胶帽的周壁与其顶部连接处设有加强筋。顶部朝向电路保护板的一面设有插槽,电路保护板的上端部插接在插槽内,电路保护板上两侧自两第一切口向外露出。

3、此专利申请中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组装步骤繁多;正极帽与电路保护板之间通过弹片部与插接部之间的点接触,将电芯的正极引导到正极帽上,弹片部与插接部之间的接触不稳定,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或断触等问题。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电的电池。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包括外壳、从下至上依次装设于外壳内的电芯、电路板和塑胶帽、位于塑胶帽上方并能与塑胶帽插接的正极帽、设置于塑胶帽上的避让槽、设置于外壳上并能与避让槽连通的开口槽、设置于塑胶帽上并能与避让槽连通的卡接槽、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充电电路模块及设置于电路板上并能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导通件;所述电路板能与卡接槽凹凸适配,所述充电电路模块突伸至避让槽内,所述第一导通件能在贯穿塑胶帽后与正极帽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电芯电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电芯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及分别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正极针套和负极针套,所述正极极耳与正极针套焊接;所述负极极耳与负极针套焊接。

5、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设置于塑胶帽上的限位部及设置于外壳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能与限位槽凹凸适配。

6、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贯穿塑胶帽的顶端设置的通孔,所述第一导通件穿过通孔后与正极帽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设置于塑胶帽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卡接槽相对设置,所述电路板能插设于导向槽内。

8、进一步地,所述塑胶帽包括与正极帽插接的帽本体、分别设置于帽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镂空槽及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镂空槽,所述避让槽和卡接槽分别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壁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导通件穿过帽本体后与正极帽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避让槽的内壁与充电电路模块组成type-c接口,充电电路模块相当于type-c接口的充电电路组件,避让槽的内壁相当于type-c接口的插接壳,简化了本技术的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电芯与电路板焊接为一个整体,减少了组装所需的电芯与电路板的组装步骤。第一导通件直接与正极帽抵接,当第一导通件与正极帽发生晃动或摇晃时,第一导通件与正极帽能始终保持导通状态,第一导通件导通正极帽与电路板的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从下至上依次装设于外壳(1)内的电芯(2)、电路板(3)和塑胶帽(4)、位于塑胶帽(4)上方并能与塑胶帽(4)插接的正极帽(5)、设置于塑胶帽(4)上的避让槽(6)、设置于外壳(1)上并能与避让槽(6)连通的开口槽(8)、设置于塑胶帽(4)上并能与避让槽(6)连通的卡接槽(7)、设置于电路板(3)上的充电电路模块(9)及设置于电路板(3)上并能与电路板(3)电连接的第一导通件(10);所述电路板(3)能与卡接槽(7)凹凸适配,所述充电电路模块(9)突伸至避让槽(6)内,所述第一导通件(10)能在贯穿塑胶帽(4)后与正极帽(5)电连接;所述电路板(3)与电芯(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电芯(2)上的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及分别设置于电路板(3)上的正极针套(13)和负极针套(14),所述正极极耳(11)与正极针套(13)焊接;所述负极极耳(12)与负极针套(14)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设置于塑胶帽(4)上的限位部(15)及设置于外壳(1)上的限位槽(16),所述限位部(15)能与限位槽(16)凹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贯穿塑胶帽(4)的顶端设置的通孔(17),所述第一导通件(10)穿过通孔(17)后与正极帽(5)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设置于塑胶帽(4)上的导向槽(19),所述导向槽(19)与卡接槽(7)相对设置,所述电路板(3)能插设于导向槽(19)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帽(4)包括与正极帽(5)插接的帽本体(41)、分别设置于帽本体(41)上的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设置于第一连接部(42)上的第一镂空槽(44)及设置于第二连接部(43)上的第二镂空槽(45),所述避让槽(6)和卡接槽(7)分别由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3)的外壁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导通件(10)穿过帽本体(41)后与正极帽(5)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6)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从下至上依次装设于外壳(1)内的电芯(2)、电路板(3)和塑胶帽(4)、位于塑胶帽(4)上方并能与塑胶帽(4)插接的正极帽(5)、设置于塑胶帽(4)上的避让槽(6)、设置于外壳(1)上并能与避让槽(6)连通的开口槽(8)、设置于塑胶帽(4)上并能与避让槽(6)连通的卡接槽(7)、设置于电路板(3)上的充电电路模块(9)及设置于电路板(3)上并能与电路板(3)电连接的第一导通件(10);所述电路板(3)能与卡接槽(7)凹凸适配,所述充电电路模块(9)突伸至避让槽(6)内,所述第一导通件(10)能在贯穿塑胶帽(4)后与正极帽(5)电连接;所述电路板(3)与电芯(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电芯(2)上的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及分别设置于电路板(3)上的正极针套(13)和负极针套(14),所述正极极耳(11)与正极针套(13)焊接;所述负极极耳(12)与负极针套(14)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的电池还包括设置于塑胶帽(4)上的限位部(15)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红东郑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宙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