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按键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740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薄膜电路板及第一加强杆,其中该键帽位于该底板上并可相对于该底板运动;该薄膜电路板位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并具有至少一缓冲部,该至少一缓冲部各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开放边;该第一加强杆与该键帽连接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该第一加强杆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长边和第一短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至少一缓冲部对该第一短边及/或该第一长边的末段提供缓冲。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薄膜电路板形成具有开放边的缓冲部设计,于按键操作时可提供缓冲弹性,避免或降低加强杆碰撞或撞击底板产生的噪音,在不增加材料成本下有效达到减噪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具有静音设计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1、键盘装置的倍数键(例如空白(space)键、输入(enter)键、大字(caps lock)键、位移(shift)键等)的键帽具有较大的长宽比,因此通常会加设杆件以提高键帽的结构强度。然而,当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非中央位置(例如两端位置)且按压力大于杆件的支撑力时,杆件容易变形而与下方的按键部件(例如底板、壳体)产生碰撞发出噪音,进而影响操作的顺畅度及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消除操作异音的按键结构。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静音设计的按键结构,于按键操作时提供缓冲弹性,避免或降低加强杆直接碰撞下方部件(例如底板)产生的噪音。

3、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设计的按键结构,利用薄膜开关的多层结构形成桥接缓冲设计,在不增加材料成本下有效达到减噪的功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底板、键帽、薄膜电路板以及第一加强杆,其中该键帽位于该底板上并可相对于该底板运动;该薄膜电路板位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并具有第一缓冲部,该第一缓冲部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一开放边;该第一加强杆与该键帽连接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该第一加强杆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长边和第一短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第一缓冲部对该第一短边提供缓冲。

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内板孔,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

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电路板具有两个第一膜孔,该第一缓冲部位于该两个第一膜孔之间。

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内板孔,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且该内板孔与该两个第一膜孔连通。

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电路板还具有第二缓冲部,该第二缓冲部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二开放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第二缓冲部对该第一长边的末段提供缓冲。

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内板孔及两个外板孔,该两个外板孔相隔设置且该两个外板孔的其中之一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下方,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且位于该两个外板孔之间。

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底板、键帽、薄膜电路板以及第一加强杆,其中该键帽位于该底板上并可相对于该底板运动;该薄膜电路板位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并具有第二缓冲部,该第二缓冲部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二开放边;该第一加强杆与该键帽连接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该第一加强杆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一长边和第一短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第二缓冲部对该第一长边的末段提供缓冲。

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外板孔,该外板孔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下方。

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一膜孔及第二膜孔,该第二缓冲部位于该第一膜孔与该第二膜孔之间。

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外板孔,该外板孔同时与该第一膜孔及该第二膜孔连通。

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三缓冲部,该第二膜孔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与该第三缓冲部之间。

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加强杆为一平面框体,当该键帽未受力时,该平面框体与该底板平行相对。

1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更包含第二加强杆,其中该第二加强杆与该键帽连接于该第一加强杆的外侧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该第二加强杆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第一缓冲部对该第二短边提供缓冲,或者该第二缓冲部对该第二长边的末段提供缓冲。

1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多个结合部,该多个结合部包含内侧结合部及至少两个外侧结合部,该内侧结合部位于该至少两个外侧结合部之间,该至少两个外侧结合部自该键帽延伸而出的长度大于该内侧结合部自该键帽延伸而出的长度,使得该第一加强杆与该多个结合部连接时,该键帽具有向上弯曲的外形。

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利用薄膜电路板具有开放边的缓冲部设计,于按键操作时可提供缓冲弹性,避免或降低加强杆碰撞或撞击底板产生的噪音。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藉由薄膜电路板形成缓冲部的设计,在不增加材料成本下可有效达到减噪的功效。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内板孔,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具有两个第一膜孔,该第一缓冲部位于该两个第一膜孔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内板孔,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且该内板孔与该两个第一膜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还具有第二缓冲部,该第二缓冲部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二开放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第二缓冲部对该第一长边的末段提供缓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内板孔及两个外板孔,该两个外板孔相隔设置且该两个外板孔的其中之一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下方,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且位于该两个外板孔之间。

7.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外板孔,该外板孔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下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一膜孔及第二膜孔,该第二缓冲部位于该第一膜孔与该第二膜孔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外板孔,该外板孔同时与该第一膜孔及该第二膜孔连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三缓冲部,该第二膜孔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与该第三缓冲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强杆为一平面框体,当该键帽未受力时,该平面框体与该底板平行相对。

13.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更包含第二加强杆,其中该第二加强杆与该键帽连接于该第一加强杆的外侧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该第二加强杆具有彼此相连的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第一缓冲部对该第二短边提供缓冲,或者该第二缓冲部对该第二长边的末段提供缓冲。

14.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多个结合部,该多个结合部包含内侧结合部及至少两个外侧结合部,该内侧结合部位于该至少两个外侧结合部之间,该至少两个外侧结合部自该键帽延伸而出的长度大于该内侧结合部自该键帽延伸而出的长度,使得该第一加强杆与该多个结合部连接时,该键帽具有向上弯曲的外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内板孔,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具有两个第一膜孔,该第一缓冲部位于该两个第一膜孔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内板孔,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且该内板孔与该两个第一膜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还具有第二缓冲部,该第二缓冲部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二开放边,当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运动时,该第二缓冲部对该第一长边的末段提供缓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内板孔及两个外板孔,该两个外板孔相隔设置且该两个外板孔的其中之一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下方,该内板孔位于该第一缓冲部下方且位于该两个外板孔之间。

7.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外板孔,该外板孔位于该第二缓冲部下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具有第一膜孔及第二膜孔,该第二缓冲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裕明林钦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