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615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步骤1,将生物质原料进行预炭化、粉碎、煅烧得到生物质碳材料;步骤2,制备纳米硅浆料;步骤3,将生物质碳材料、纳米硅浆料、沥青以一定比例分别投入分散罐中,乙醇作为溶剂搅拌后进行喷雾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Ⅲ;步骤4,在反应产物Ⅲ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一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Ⅴ;步骤5,在反应产物Ⅴ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二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Ⅶ,再将反应产物Ⅶ通过筛分得到最终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生物质碳与硅碳复合,减小电池极化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生物质碳与硅碳复合,减小电池极化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制备方法,涉及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硅是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但硅作为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较差。在锂离子提取/插入过程中,硅电极将导致体积大幅膨胀和收缩,指幅度大于400%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电极材料粉碎和结构崩溃,离子和电导通道被破坏,使电池的循环性能严重恶化。

2、研究者们针对硅自身的缺陷设计了一些解决方案。将硅进行纳米化制备成纳米硅颗粒,保护硅颗粒免于粉化。或将硅与碳进行复合,例如,在纳米硅颗粒表面包覆碳,可以有效地改善si-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并适应体积膨胀/收缩的应力。目前报道中普遍利用沥青包覆硅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并有效缓解硅体积膨胀问题,但沥青经高温炭化后变为石墨软碳,在高功率或大电流使用场景中,随着溶剂化锂离子的嵌入,石墨层间易发生剥离,使材料结构破坏,电池发生热失控、析锂等现象,进而影响电池寿命以及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生物质碳与硅碳复合,减小电池极化反应。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3、步骤1,将生物质原料进行预炭化、粉碎、煅烧得到生物质碳材料;

4、步骤2,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纳米研磨机将微米硅粉研磨,得到纳米硅浆料;

5、步骤3,将生物质碳材料、纳米硅浆料、沥青以一定比例分别投入分散罐中,乙醇作为溶剂搅拌后进行喷雾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ⅲ;

6、步骤4,在反应产物ⅲ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一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ⅴ;

7、步骤5,在反应产物ⅴ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二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ⅶ,再将反应产物ⅶ通过筛分得到最终产物。

8、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

9、步骤1中的生物质原料为玉米芯、椰壳、果木、沙柳或杨木中的一种。

10、步骤1中预炭化具体步骤为:将生物质原料在保护气氛下从室温升至400℃~600℃,升温速率为1℃/min~3℃/min,保温时间为1h~4h,获得预炭化后的反应产物ⅰ;保护气氛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11、步骤1中粉碎具体为:将反应产物ⅰ采用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粒度d50控制在8~10um,得到反应产物ⅱ;

12、步骤1中的煅烧具体为:将反应产物ⅱ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从室温升至900℃~1100℃,升温速率为1℃/min~3℃/min,保温时间为1h~4h,得到生物质碳材料。

13、步骤2中微米硅粉研磨至d50为100~120nm。

14、步骤3中分散罐中纳米硅浆料、生物质碳材料、沥青的投入质量比为80%:(5%~10%):(10%~20%)。

15、步骤3中搅拌速率为:1.5l/h,搅拌时间为20~30min。

16、步骤4具体为:在反应产物ⅲ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得到反应产物ⅳ,将反应产物ⅳ通过煅烧和粉碎进行一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ⅴ;其中,沥青的加入量为反应产物ⅲ残碳质量的10%~15%;

17、煅烧条件为:在保护气氛下,从室温升至350℃,升温速率为1~2℃/min,保温1~2h,再从350℃升至600~700℃,升温速率为1~2℃/min,保温1~2h。

18、步骤5具体为:在反应产物ⅴ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得到反应产物ⅵ,将反应产物ⅵ通过二次煅烧和粉碎进行二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ⅶ,将反应产物ⅶ通过筛分得到最终产物;其中,沥青的加入量为反应产物ⅴ残碳质量的10%~15%;

19、煅烧条件为:在保护气氛下,从室温升至350℃,升温速率为1~2℃/min,保温2~3h,再从350℃升至600~700℃,升温速率为1~2℃/min,不保温,再从600~700℃升温至850~950℃,升温速率2~3℃/min,保温2~3h。

20、步骤4和步骤5中的保护气氛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21、步骤4和步骤5粉碎时均采用气流粉碎机,反应产物ⅴ的粒度控制在d50=5-7um;反应产物ⅶ的粒度控制在d50=9-11um;

22、步骤5筛分时使用350目的振筛机振筛。

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质碳为复合物,由于生物质具有特殊的结构,例如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丰富的孔隙和比表面积,结构为各向同性,不同于沥青的各向异性,可以加速锂离子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复合材料中,生物质碳相当于在硅碳复合负极表面形成了一层缓冲层,减小电池极化反应。同时,生物质碳与沥青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彼此交联度,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

25、(2)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质碳材料可持续再生,绿色无污染,成本低廉且可大规模制备,比容量可达400-500mah g-1。

26、(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692.5mah/g,首效90.7%。应用在18650圆柱电池中,在2.75-4.2v电压范围内,1c循环616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1.44%。2.75-4.2v电压范围内0.5c循环447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4.4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生物质原料为玉米芯、椰壳、果木、沙柳或杨木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预炭化具体步骤为:将生物质原料在保护气氛下从室温升至400℃~600℃,升温速率为1℃/min~3℃/min,保温时间为1h~4h,获得预炭化后的反应产物Ⅰ;所述保护气氛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粉碎具体为:将反应产物Ⅰ采用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粒度D50控制在8~10um,得到反应产物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微米硅粉研磨至D50为100~12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散罐中纳米硅浆料、生物质碳材料、沥青的投入质量比为80%:(5%~10%):(10%~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搅拌速率为:1.5L/h,搅拌时间为20~3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在反应产物Ⅲ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得到反应产物Ⅳ,将反应产物Ⅳ通过煅烧和粉碎进行一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Ⅴ;其中,沥青的加入量为反应产物Ⅲ残碳质量的10%~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在反应产物Ⅴ中加入沥青进行固相混合,得到反应产物Ⅵ,将反应产物Ⅵ通过二次煅烧和粉碎进行二次造粒,得到反应产物Ⅶ,将反应产物Ⅶ通过筛分得到最终产物;其中,沥青的加入量为反应产物Ⅴ残碳质量的10%~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的保护气氛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生物质原料为玉米芯、椰壳、果木、沙柳或杨木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预炭化具体步骤为:将生物质原料在保护气氛下从室温升至400℃~600℃,升温速率为1℃/min~3℃/min,保温时间为1h~4h,获得预炭化后的反应产物ⅰ;所述保护气氛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粉碎具体为:将反应产物ⅰ采用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粒度d50控制在8~10um,得到反应产物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微米硅粉研磨至d50为100~12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硬碳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杰贾彦龙宋骞曹新龙张长安白兆文白杨芝刘航
申请(专利权)人: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