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512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内容:选用抗性品种、将土地多耙深翻32厘米以上、覆盖地膜、防治地下害虫、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收获前适当灌溉、适时收获。本栽培方法简便易行,农民容易掌握,可以有效从源头上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花生有机栽培
技术背景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T)是一类具有强致癌性和强免疫抑制性的毒 性物质,几乎每一种果实籽粒或果实籽粒制品,在一定得温度和湿度下,都可能 生长黄曲霉素。最主要的是黄曲霉毒素的载体是花生及一系列别的坚果子仁以及 玉米、大米、大豆、谷物制品。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果实籽 粒,有两种通过膳食的摄入途径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是B,)污染的植物性 果实籽粒中摄入;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是M')。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有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对人、家畜、家禽及动物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慢性毒性可 诱发肝癌,致癌能力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这类曲霉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 带,它们代谢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全球大部分食物,其中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检出率 最高。土壤中能产生毒素的真菌的含量多少与花生收获前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呈 正相关。受损荚果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高。在栽培操作和收获时受损的荚果黄曲 霉毒素污染率较高,黄曲霉菌从伤口侵染迅速扩散到整个种仁并产毒。花生荚果 在自然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而引起的自然爆裂也增加了黄曲 霉菌的感染。延迟收获导致花生黄曲霉感染率比适时收获的高20%-0%。土壤温度与花生收获前期黄曲霉感染有很大关系。花生收获前30-50天内, 28-30. 5'C的花生荚果最易感染黄曲霉。地下害虫与花生收获前期对黄曲霉感染 有很大的影响,土壤中的黄曲霉也从虫损部位感染花生荚果,受地下害虫侵袭的 花生荚果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通常很高。此外,受真菌病害(如锈病,叶斑病)侵 染而枯死的花生荚果,特别是在结荚期枯死植株的荚果以及受土壤真菌感染的荚 果黄曲霉感染率较高。某些病毒病(如花生芽枯病,丛生病)也使花生黄曲霉感 染率提高。花生生育后期特别是收获前4-6周遇到干旱,是花生黄曲霉毒素感染的主要因素。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十五期间我国花生平 均种植面积约500万公顷,产量1300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 40%以上。但我国花生在出口中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我 国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下降,严重威胁着花生的食品安全。因此,必须 通过花生栽培措施,防治花生遭受黄曲霉的侵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花生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黄曲霉毒素污 染而提供的一整套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 选用抗性品种、将土地多耙深翻32厘米以上、覆盖地膜、防治地下害虫、 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收获前适当灌溉、适时收获。所述的抗性品种是黄曲霉毒素污染中抗水平以上的花生新品种。 所述的抗性品种是选择抗虫、抗病或抗旱的花生新品种。 所述的覆盖地膜是指花生播种时,播种、喷药、覆膜一起进行。所述的地膜厚度0. 004毫米-0. 008毫米,宽度80厘米-100厘米。所述的防治地下害虫是指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者生物措施防治蛴螬、线 虫、蝼蛄等地下害虫。所述的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通过合理排灌来控制土壤温度,花生下针后,保 持土壤温度在23度-28度之间和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40%-70%之间。所述的收获前适当灌溉是指花生收获前4-6周内,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 60%-70%,防治后期干旱。所述的适时收获是指掌握花生的成熟期,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适期收获,避 免花生过熟,避免雨天收获。花生播种前,要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广东、福建可以选择当地选育成功的 黄曲霉毒素中抗以上水平的花生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无抗黄曲霉的花生品种,可选择抗虫、抗病或抗旱的花生新品种。南方地区最好选择水旱轮作田块并延长 轮作周期,来防止地下害虫。北方旱坡地播种前应深耕(32厘米以上)多耙。 覆盖地膜可以免去中耕除草和培土等措施,防止人为操作对荚果造成的损伤。在 花生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开花后,应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者生物措施防治蛴螬、 线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将花生田地下害虫数量减少到最低水平。本栽培方法简便易行,农民容易掌握,可以有效从源头上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 核心内容。 实施例1选择抗黄曲霉的花生品种泉花646,在海南三亚种植,土地深耕35厘米, 播种、喷药、覆膜,地膜厚度0.005毫米,宽度80厘米,花生开花后,采用低 毒低残留农药或防治蛴螬、线虫、蝼蛄等地下害虫,通过合理排灌来控制花生田 土壤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温度在25度-28度之间和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 量的50%-70%之间。花生收获前4周内,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防 治后期干旱。花生成熟后,立刻人工收获。按照本专利技术种植的花生,利用专利技术专 利ZL200510018555.X公开的方法进行检测,没有检测到黄曲霉毒素。而相邻地 块种植普通花生品种,土地深耕20厘米,没有覆膜,没有进行病虫害防治,花 生成熟3天后收获,收获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达到2(Hig/kg。 实施例2选择抗黄曲霉的花生品种泉花646,在海南三亚种植,土地深耕36厘米, 播种、喷药、覆膜,地膜厚度0.004毫米,宽度100厘米,花生开花后,采用低 毒低残留农药或防治蛴螬、线虫、蝼蛄等地下害虫,通过合理排灌来控制花生田 土壤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温度在23度,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40%-60% 之间。花生收获前4周内,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5%,防治后期干旱。花生 成熟后,立刻人工收获。按照本专利技术种植的花生,利用专利技术专利ZL200510018555. X 公开的方法进行检测,没有检测到黄曲霉毒素。而相邻地块种植普通花生品种, 土地深耕20厘米,没有覆膜,没有进行病虫害防治,花生成熟3天后收获,收 获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达到20pg/kg。 实施例3选择抗黄曲霉的花生品种泉花646,在海南三亚种植,土地深耕40厘米, 播种、喷药、覆膜,地膜厚度0.008毫米,宽度90厘米,花生开花后,采用低 毒低残留农药或防治蛴螬、线虫、蝼蛄等地下害虫,通过合理排灌来控制花生田 土壤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温度在26度,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之间。花生收获前4周内,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防治后期干旱。花生 成熟后,立刻人工收获。按照本专利技术种植的花生,利用专利技术专利ZL200510018555.X 公开的方法进行检测,没有检测到黄曲霉毒素。而相邻地块种植普通花生品种, 土地深耕20厘米,没有覆膜,没有进行病虫害防治,花生成熟3天后收获,收 获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达到20pg/kg。 实施例4选择抗病虫抗旱花生品种花育19号,土地深耕40厘米,在青岛莱西春播 种植,播种、喷药、覆膜,地膜厚度0.007毫米,宽度80厘米,花生开花后, 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防治蛴螬、线虫、蝼蛄等地下害虫,通过合理排灌来控制 花生田土壤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温度在23度-25度之间和保持土壤水分在田 间持水量的40%_70%之间。花生收获前5周内,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40%-60%, 防治后期干旱。花生成熟后,立刻人工收获。按照本专利技术种植的花生,利用专利技术 专利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选用抗性品种、将土地多耙深翻32厘米以上、覆盖地膜、防治地下害虫、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收获前适当灌溉、适时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选用抗性品种、将土地多耙深翻32厘米以上、覆盖地膜、防治地下害虫、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收获前适当灌溉、适时收获。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性品种是黄曲霉毒素污染中抗水平以上的花生新品种。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抗性品种是选择抗虫、抗病或抗旱的花生新品种。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覆盖地膜是指花生播种时,播种、喷药、覆膜一起进行。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地膜厚度0. 004毫米-0. 008毫米,宽度80厘米-100厘米。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山林杨庆利曹玉良闵平潘丽娟朱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