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压电踝足刺激器。
技术介绍
1、昏迷患者在卧床期间需要进行被动锻炼,通过给予患者外周感觉刺激以预防肌肉萎缩和相关并发症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利用神经细胞的电兴奋性使肌肉收缩的低频电疗法,因此通常在让患者进行被动锻炼时通常也要进行相关肌肉的电刺激。
2、如申请号为202120855118.8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具有肢体气压和电刺激治疗作用的踝足外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足底托、足面托以及连接足底托和足面托的固定部;所述足底托上部与人体小腿后部匹配,下部与人体脚底弧度匹配;足面托上部与人体小腿前侧匹配,下部与人体脚面弧度匹配;所述足底托的内衬上从小腿后部至脚趾处设有用于肢体气压治疗的肢体气压治疗组件;所述足面托的内衬上对应于小腿前侧及外侧处分别设有用于下肢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电刺激治疗组件。该装置可以通过电刺激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
3、但是,由于昏迷患者无法自行进行肌肉运动,为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和相关并发症,需要对患者的部分肌群进行被动锻炼和电刺激,而现有的踝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电踝足刺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1)、一对底板(23)和运动组件,所述底板(23)置于所述病床(1)上,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所述底板(23)上设置的移动架(3),所述移动架(3)上设置有第一电机(2),所述底板(23)上设置有燕尾块(28),所述移动架(3)滑动卡设在所述燕尾块(28)上,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端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转架(12),所述转架(12)上开设有调节槽(14),所述调节槽(14)内滑动卡设有调节螺钉(15),所述调节螺钉(15)一端同轴设置有滑杆(17),所述移动架(3)底端转动设置有足板架(31),所述足板架(31)一侧开设有滑槽(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踝足刺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1)、一对底板(23)和运动组件,所述底板(23)置于所述病床(1)上,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所述底板(23)上设置的移动架(3),所述移动架(3)上设置有第一电机(2),所述底板(23)上设置有燕尾块(28),所述移动架(3)滑动卡设在所述燕尾块(28)上,所述第一电机(2)输出轴端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转架(12),所述转架(12)上开设有调节槽(14),所述调节槽(14)内滑动卡设有调节螺钉(15),所述调节螺钉(15)一端同轴设置有滑杆(17),所述移动架(3)底端转动设置有足板架(31),所述足板架(31)一侧开设有滑槽(22),所述滑杆(17)滑动卡设在所述滑槽(22)内,所述足板架(31)上滑动卡设有足板(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踝足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钉(15)一端设置有摩擦垫片(16),所述摩擦垫片(16)两侧分别与所述调节螺钉(15)一端和转架(12)一侧接触,所述调节螺钉(15)上螺接有螺母(18),所述螺母(18)一侧与所述转架(12)一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电踝足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足板(34)与所述足板架(31)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所述足板(34)底端设置的滑动块(20),所述滑动块(20)一端设置有一对转动连接的挡架(42),所述足板架(31)内侧设置有一对导向块(21),所述第一足板(34)通过两侧开设的导向槽(19)滑动卡设在所述导向块(21)上,所述足板架(31)内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挡板(38),所述挡架(42)卡设在所述挡板(38)一侧,两个所述挡架(42)通过与挡架(42)转动连接的控制架(40)连接,所述控制架(40)上设置有压板(41),所述压板(41)靠近所述足板架(31)一侧设置有弹簧(39),所述弹簧(39)自由端与所述足板架(31)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玲,何成奇,叶致宇,龚巧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