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375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光学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其一侧设有入光面,另一侧设有与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以及折射率渐变部,至少设置于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其中一者上,折射率渐变部具有经紫外线光源照射分解而固化形成的微气泡层,微气泡层包括光学胶体和容纳于光学胶体内的多个微气泡,微气泡在微气泡层中沿入光面或出光面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微气泡层,折射率渐变部形成一个折射率渐变过渡区,减少反射而损耗的光能,提升LED出射的有效光能,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背光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led背光作为目前液晶电视的普及方案,视效要求愈加严苛。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灯条主要由电路基板(pcb)、led、光学透镜构成。led作为光源器件,其光能集中、指向性强,需要搭配光学透镜才能均匀发散。然而led的光能在光学透镜的出光面、入光面的介质界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会损失背光模组约8%的光能,此时需增加led的数量、采用高配置膜片架构进行补偿,大幅提升了模组成本。这就是直下式背光模组光效低、成本高的主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直下式背光模组光效低、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其一侧设有入光面,另一侧设有与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以及折射率渐变部,至少设置于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其中一者上,折射率渐变部具有经紫外线光源照射分解而固化形成的微气泡层,微气泡层包括光学胶体和容纳于光学胶体内的多个微气泡,微气泡在微气泡层中沿入光面或出光面的周向均匀分布。

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气泡层设置有多层,微气泡层沿透镜本体的径向深度方向连续堆叠分布,微气泡层的体积密度沿紫外线光源的光线出射方向逐层减小。

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入光面上的折射率渐变部的微气泡密度沿远离入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以使该折射率渐变部的折射率沿远离入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位于出光面上的折射率渐变部的微气泡密度沿远离出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以使该折射率渐变部的折射率沿远离出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

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气泡层的综合折射率为:

6、n(z)=n1*a+n2*b;

7、其中,n1为光学胶体的折射率,n2为微气泡的折射率,a为光学胶体在相应微气泡层中的体积占比系数,b为微气泡在相应微气泡层中的体积占比系数。

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射率渐变部是由均匀掺杂碳酸氢钠微粒的光学胶涂层经紫外线光源照射形成的。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碳酸氢钠微粒在光学胶涂层中的质量占比为5%~15%。

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射率渐变部的厚度为3mm~10mm。

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200nm~310nm。

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电路基板,电路基板上设有若干发光元件;以及如前所述的光学透镜,光学透镜覆盖于发光元件上。

1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

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微气泡层,可以使折射率渐变部的综合折射率在空气折射率和透镜本体的的折射率之间,折射率渐变部形成一个折射率渐变过渡区,光能依次从折射率渐变部、入光面进入透镜本体内部,再经出光面、折射率渐变部出射,相对于传统的光学透镜,可降低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率差值,从而减少在“折射率渐变部-入光面”、“出光面-折射率渐变部”两个介质界面发生反射而损耗的光能,提升led出射的有效光能,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层设置有多层,所述微气泡层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径向深度方向连续堆叠分布,所述微气泡层的体积密度沿紫外线光源的光线出射方向逐层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入光面上的折射率渐变部的微气泡密度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以使该折射率渐变部的折射率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变小;位于所述出光面上的折射率渐变部的微气泡密度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以使该折射率渐变部的折射率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层的综合折射率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率渐变部是由均匀掺杂碳酸氢钠微粒的光学胶涂层经紫外线光源照射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钠微粒在光学胶涂层中的质量占比为5%~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率渐变部的厚度为3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200nm~310nm。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上设有若干发光元件;以及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层设置有多层,所述微气泡层沿所述透镜本体的径向深度方向连续堆叠分布,所述微气泡层的体积密度沿紫外线光源的光线出射方向逐层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入光面上的折射率渐变部的微气泡密度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以使该折射率渐变部的折射率沿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变小;位于所述出光面上的折射率渐变部的微气泡密度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逐层减小,以使该折射率渐变部的折射率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层的综合折射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李见会余思慧张双双侯亚荣李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