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31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压线部和定位部,压线部后端与定位部连接,压线部前端与连接部连接,连接部包括底接触板、左接触板、右接触板、顶压紧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底接触板后端与压线部连接,左接触板下端和右接触板下端分别连接于底接触板,顶压紧部固定在右接触板上端,第一弹片前端固定在左接触板的前端,后端向下倾斜,第二弹片包括折弯部和弹片本体,折弯部为向左开口的U型,折弯部下端固定在左接触板的后端,弹片本体的后端固定在折弯部的上端,弹片本体的前端向下倾斜,弹片本体的前端对应在第一弹片的后端上方,其优点在于能够确保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稳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1、连接器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器中,连接器中的公端子与母端子对插,两者互相接触实现电连接,传统的连接器母端子内设有弹片,在公端子插入母端子后,弹片将公端子压紧在母端子内,从而实现稳定接触,但是,在公端子插入母端子的过程中,时常因为公端子的插入角度不准确,公端子的端部容易将弹片顶变形,在长期进行插拔操作后,母端子内的弹片变形过度而导致公端子和母端子的连接失效,因此,有必要制作出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压线部和定位部,压线部后端与定位部连接,压线部前端与连接部连接,连接部包括底接触板、左接触板、右接触板、顶压紧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底接触板后端与压线部连接,左接触板下端和右接触板下端分别连接于底接触板,顶压紧部固定在右接触板上端,第一弹片前端固定在左接触板的前端,后端向下倾斜,第二弹片包括折弯部和弹片本体,折弯部为向左开口的u型,折弯部下端固定在左接触板的后端,弹片本体的后端固定在折弯部的上端,弹片本体的前端向下倾斜,弹片本体的前端对应在第一弹片的后端上方。

4、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底接触板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压紧凸台,第一压紧凸台对应于第一弹片的后端下方。

5、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第一弹片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压紧凸台,第二压紧凸台对应于第一压紧凸台的上方。

6、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右接触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扣接孔,第一弹片的前端和第二弹片的后端均扣接于扣接孔内。

7、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顶压紧部包括弧形板和压紧弹臂,弧形板开口向下且右端连接于右接触板,压紧弹臂的前端连接于弧形板上侧,压紧弹臂的后端向上倾斜。

8、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压线部包括底压线板、左压线板和右压线板,底压线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底接触板、定位部连接,左压线板下端和右压线板下端固定在底压线板的左右两侧,左压线板和右压线板形状均为尖端朝上的三角形,左压线板和右压线板在底压线板上沿前后方向均设置多组,左压线板和右压线板错位分布。

9、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底压线板上设有多组向上凸起的压线凸台,压线凸台对应于左压线板和右压线板之间。

10、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定位部中部开设有定位孔。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将公端子插入母端子时,公端子后端先接触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后端被挤压并向上进行弹性形变,第一弹片形变后与第二弹片前端接触,第二弹片对第一弹片施加向下的压力,以提高压紧公端子时的正向力,第一弹片后端向下倾斜,避免公端子将第二弹片压变形,从而确保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稳定连接,另一方面,第二弹片上设置折弯部,使端子的金属板材展开状态下,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结构排布不会干涉,而在折弯状态下,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能够设置在相近的高度,节省端子内的空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压线部和定位部,所述压线部后端与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压线部前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底接触板、左接触板、右接触板、顶压紧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底接触板后端与所述压线部连接,所述左接触板下端和所述右接触板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接触板,所述顶压紧部固定在所述右接触板上端,所述第一弹片前端固定在所述左接触板的前端,后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弹片包括折弯部和弹片本体,所述折弯部为向左开口的U型,所述折弯部下端固定在所述左接触板的后端,所述弹片本体的后端固定在所述折弯部的上端,所述弹片本体的前端向下倾斜,所述弹片本体的前端对应在所述第一弹片的后端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接触板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压紧凸台,所述第一压紧凸台对应于所述第一弹片的后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压紧凸台,所述第二压紧凸台对应于所述第一压紧凸台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接触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扣接孔,所述第一弹片的前端和所述第二弹片的后端均扣接于所述扣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紧部包括弧形板和压紧弹臂,所述弧形板开口向下且右端连接于所述右接触板,所述压紧弹臂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弧形板上侧,所述压紧弹臂的后端向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包括底压线板、左压线板和右压线板,所述底压线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接触板、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左压线板下端和所述右压线板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压线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压线板和所述右压线板形状均为尖端朝上的三角形,所述左压线板和所述右压线板在所述底压线板上沿前后方向均设置多组,所述左压线板和所述右压线板错位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压线板上设有多组向上凸起的压线凸台,所述压线凸台对应于所述左压线板和所述右压线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中部开设有定位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压线部和定位部,所述压线部后端与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压线部前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底接触板、左接触板、右接触板、顶压紧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底接触板后端与所述压线部连接,所述左接触板下端和所述右接触板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接触板,所述顶压紧部固定在所述右接触板上端,所述第一弹片前端固定在所述左接触板的前端,后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弹片包括折弯部和弹片本体,所述折弯部为向左开口的u型,所述折弯部下端固定在所述左接触板的后端,所述弹片本体的后端固定在所述折弯部的上端,所述弹片本体的前端向下倾斜,所述弹片本体的前端对应在所述第一弹片的后端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接触板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压紧凸台,所述第一压紧凸台对应于所述第一弹片的后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压紧凸台,所述第二压紧凸台对应于所述第一压紧凸台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忠德郭正桃郑黑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胜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