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6114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包括第一道拦污屏、第二道拦污屏、第三道拦污屏,在第三道拦污屏的旁边设置有围堰,围堰内设置有排口深度处理单元,排口深度处理单元由填料模块与净化植物构成,填料模块外围为一个透水框架,填料模块的内部设有载菌多孔介质填料及菌种,在填料模块的上层设有种植穴,种植穴内种有净化植物,填料模块的底部设有微孔曝气管,在末段管网内设有污水净化装置。通过将旱季污水及初雨污染源在进入河道前进行截留、吸附、降解、净化,减少扩散排放总量,减轻河道的净化负担,弥补了目前管网排河口净化系统的不足;同时,整套系统结构合理,制造成本较低,解决管网河道整体治理投资大的难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是指一种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城市河道作为地面径流雨水直接排放的水体,污染情况更加明显。

2、目前河道治理是区域环境治理的一大重点和难题。相关部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解决方案,如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雨污分流等。雨水管道内的初雨污染、人为倾倒、偷排漏排等现象,短期之内仍无法解决,各雨水管网排入河道入口成为了河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近几年利用cctv等管道疏通检测技术,对管网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修复和雨污分流改造。但目前仍有普遍性的问题存在:

3、1.有偷排漏排现象,除了管网本身之外,还有部分人为倾倒,这些大多水量小,污染物浓度较高,是引起雨水管网浮渣浮油的主要原因。

4、2.面源污染不能彻底解决。一些餐饮等商铺,含有污染物的水直接浇洒在地面;还有道路旁边会放垃圾桶,有污染物洒落在附近地面。这些污染物会混在雨水中进入雨水管网,而这些污染物浓度相当于生活污水的浓度。

5、3.当管道里有油污时,混杂着泥沙容易附着在雨水管壁上,结成大块,难以清理,同时在暴雨天会掉落被冲进河道。

6、因此在截污纳管完成后,雨水管网的这些问题成了后端河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7、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市场的解决办法有几种:

8、截污抽排。设置集水井,在旱季把里面的污水抽排到污水管,在雨季直接排入河道。该方法的缺点是,有些地方不具备抽排和做截污井的条件。

9、在排口处,河道内设置原位污染物处理装置。在排口处设置截污围挡,然后设部分填料,对部分污染物进行吸附去除。这种方式的效果较差,污水在填料中的停留时间达不到去除污染物需要的必要时间,同时载菌填料的性能大多没有经过长期的实验,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10、在排口处,河道外设置旁路污染物处理装置。这种处理装置的出水水质较好,有两个不足之处:(1)选址较困难,需要岸边有空位,且接电方便;(2)做到有效去除的设备体积较大,造价较高。

11、河道后端治理。此方法效果较差,投资成本很大,这也是很多河道运维单位想做,但实力不允许的普遍现象。

12、本申请人在河道养护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管道排查的普遍情况,针对这些不足开发出一种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可弥补目前管网排河口净化系统的不足,解决管网河道整体治理投资大的难点。通过将旱季污水及初雨污染源在进入河道前进行截留、吸附、降解、净化,减少扩散排放总量,减轻河道的净化负担。同时可将本技术模块嵌入到目前的智慧排口里面,减少输送到污水厂的水量,减轻后端污水厂的压力,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中,包括:

3、第一道拦污屏,位于雨水口,设置在雨水口的底部;

4、第二道拦污屏,位于末段检查井内,设置在末段检查井的底部;

5、第三道拦污屏,位于河道口,第三道拦污屏的中部设置在常水位线处或强化处理水位线处;

6、在末段检查井与河道口之间设有末段管网,末段管网内设有污水净化装置,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曝气管道,在曝气管道上固定有吸附截留载体,所述吸附截留载体的顶部设置有悬浮球;

7、在第三道拦污屏的旁边设置有围堰,围堰内设置有排口深度处理单元,所述排口深度处理单元由填料模块与净化植物构成,所述填料模块外围为一个透水框架,所述填料模块的内部设有载菌多孔介质填料及菌种,在所述填料模块的上层设有种植穴,所述种植穴内种有净化植物,所述填料模块的底部设有微孔曝气管。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旱季污水及初雨污染源在进入河道前进行截留、吸附、降解、净化,减少扩散排放总量,减轻河道的净化负担,弥补了目前管网排河口净化系统的不足;同时,整套系统结构合理,制造成本较低,解决管网河道整体治理投资大的难点。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附截留载体为改性碳纤维特种填料。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吸附截留载体采用改性碳纤维特种填料,是因为它孔隙率高、吸附能力强、质轻。另外如石墨碳纤维片填料、软性纤维载体等这些同样具有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密度小、吸附能力强的填料,也是可以选用的。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菌多孔介质填料为改性聚氨酯、火山石填料。选用该设计的目的:火山岩填料因其造价低廉、通透性好、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微生物的固定和挂膜。聚氨酯填料作为一种多孔网状填料,其内部多孔错落的网孔结构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载体,且经过亲水改性后,更有利于优势好氧菌的附着,不同于一般使用方法,亲水聚氨酯填料设置在填料模块内,固定床,能更好地截留、吸附固定和降解污染物,兼具比表面积大、投加比例低、挂膜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净化植物为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选用该设计的目的: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吸收聚集在载菌多孔介质填料内的营养物质,如有机物、氮、磷等,辅助去除污染物,同时美化排口环境,去除异味,更加自然生态。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每个拦污屏的框架由钢丝网+角铁构成,其顶部、侧面、底面都采用钢丝网,边角采用角铁加固。选用该设计的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每道拦污屏的中间都设置有吸附隔油包裹袋,吸附隔油包裹袋由两层10-20mm厚的生化过滤棉,中间再包裹锯末刨花、改性纤维、其它孔隙率高的亲油疏水颗粒或纤维状材料填充。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可以对经过每一道拦污屏的浮油、悬浮性杂质进行吸附。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曝气管道与所述微孔曝气管由充氧曝气风机提供动力,充氧曝气风机由太阳能装置提供电源。选用该设计的目的:曝气管道通过向水中注入空气或纯氧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而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和分解有机物的关键因素之一,溶解氧含量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充氧曝气风机能进一步提高溶解氧,而微孔曝气管氧转移率高,更加节能。用太阳能装置可以不用考虑选址场所没有市电。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末段检查井内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用来连接移动循环净化机。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当需要截留较多的油污时,增加一套移动循环净化机进行处理,对其中的浮油、悬浮性杂质进行吸附、净化、回收或处置,处理干净的水通过循环出水管道排出至第二道拦污屏的下游侧。移动循环净化机为车载式,接口为快速接口,方便快捷,既可以平时养护使用,也可以应急事故时使用。循环进水管道和循环出水管道都为软管,方便携带及快速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附截留载体(8)为改性碳纤维特种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载菌多孔介质填料(12)为改性聚氨酯、火山石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净化植物(14)为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每个拦污屏的框架由钢丝网+角铁制作,顶部、侧面、底面都采用钢丝网,边角采用角铁加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每个拦污屏的中间都设置有吸附隔油包裹袋(39),吸附隔油包裹袋(39)由两层10-20mm厚的生化过滤棉(40),中间再包裹锯末刨花、改性纤维、其它孔隙率高的亲油疏水颗粒或纤维状材料填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曝气管道(7)与所述微孔曝气管(13)由充氧曝气风机(20)提供动力,充氧曝气风机由太阳能装置(22)提供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末段检查井(4)内设置有抽水泵(16),抽水泵(16)用来连接移动循环净化机(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附截留载体(8)为改性碳纤维特种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载菌多孔介质填料(12)为改性聚氨酯、火山石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净化植物(14)为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排河口污染物降解系统,其特征是:每个拦污屏的框架由钢丝网+角铁制作,顶部、侧面、底面都采用钢丝网,边角采用角铁加固。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娟余振翼余子阳余珍曹永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慧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