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05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A、放入导管:将导向管通过吊机掉入到桩孔内到设定的深度后通过悬挂结构悬挂在桩孔内;B、注浆:经过导管注入混凝土到桩孔内并通过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当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到的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下降设定值时停止注入混凝土;C、上抬导管:通过吊机将导管提起一个管节的距离并取下最上方的管节;重复步骤B和C到桩孔内的混凝土灌注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方便地获知导管埋置深度是否在设定范围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埋置深度不能够方便地获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现场施工人员需要通过导管进行混凝土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导管需要埋在混凝土内一定深度,使新灌注的混凝土上方始终存在一定厚度的首批混凝土,保证新灌注的混凝土不与泥浆接触,混凝土不被泥浆污染。施工中该深度最小值一般设为2m,埋入过浅会增加导管全部拔出和混凝土被泥浆污染的风险;最大深度一般设为5m,埋入过深将导致拔管阻力大、拔管困难,因此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导管埋置深度。由于导管埋在混凝土中,导管埋置深度不易检测,需要根据灌入混凝土的方量以及人工测量混凝土表面位置来判断,容易出现失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获知导管埋置深度是否在设定范围内的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导管埋置深度不能够方便地获知的问题。

2、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用于伸入桩孔内的输送混凝土到桩孔内的导管、将导管从桩孔内吊起的吊机和使导管悬挂在桩孔内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所述导管由若干管节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管节的两端设有设螺栓孔的法兰盘,相邻的管节之间通过螺栓穿过两个管节上的所述螺栓孔后同螺母连接在一起而固定在一起,所述管节的长度为3米,从下向上数第二根管节上连接有增阻冒,所述增阻冒距离导管的下端面的距离为5米,所述增阻冒密封套设且固定在所述导管上,所述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用于检测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浇筑混凝土罐注桩的过程为:a、放入导管:将导向管通过吊机掉入到桩孔内到设定的深度后通过悬挂结构悬挂在桩孔内;b、注浆:经过导管注入混凝土到桩孔内并通过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当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到的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下降设定值时停止注入混凝土;c、上抬导管:通过吊机将导管提起一个管节的距离并取下最上方的管节;重复步骤b和c到桩孔内的混凝土灌注完成。能够方便准确地使得关注过程中导管位于混凝土内的长度在符合要求的范围内。

3、作为优选,所述增阻冒的竖向投影面积为导管的横截面积的5倍以上。能够使得混凝土上升到顶住增阻冒时,悬挂结构对导管的悬挂力下降数量大,从而避免产生错判。

4、作为优选,所述桩孔内设有钢筋笼,所述增阻冒的边缘同所述钢筋笼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为200毫米以上。能够避免增阻冒移动时同钢筋笼之间发生碰撞、摩擦,从而影响准确性。

5、作为优选,所述增阻冒为上表面朝上凸起下表面朝上凹陷的罩形结构。能够提高混凝土上升都同增阻冒接触时对增阻冒的冲击而上抬增阻冒的力,从而提高灵敏度,使得通过力的变化判断混凝土高度是否到达增阻冒更为准确。

6、作为优选,所述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包括输出终端和电子拉力计,所述电子拉力计的一端同吊机的悬吊部位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导管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子拉力计同所述输出终端电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子拉力计构成所述悬挂结构。提供了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和悬挂结构的一种具体技术方案,结构紧凑,但是吊机需要长期负载,容易损坏且能耗高。

7、作为优选,还包括盖在所述桩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导管的上端穿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可能用于阻止导管产生偏移。能够导管偏移超标导致增阻冒同钢筋笼产生碰撞而影响判断准确性。

8、作为优选 ,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穿设在桩孔内的限位凸环,限位凸环配合桩孔的周壁而限位盖板的水平移动。能够防止产生整体水平移位。

9、作为优选,所述悬挂结构包括旋转环和沿限位孔周向分布的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通过竖轴头转动连接在所述盖板上的摆臂、连接在摆臂的另一端上的竖支撑头和连接在所述竖轴头上的轴头部齿轮,所述旋转环同限位孔同轴,旋转环的内周面上设有内齿圈、外周面上设有外齿圈,所述轴头部齿轮啮合在所述内齿圈上,所述摆臂用于抵接到穿设在限位孔内的所述导管的外周面上对导管进行水平限位,法兰盘能够通过所述限位孔,所述外齿圈同驱动齿轮啮合在一起,驱动齿轮同连接在盖板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在一起,所述竖支撑头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摆臂抵接在穿设在限位孔内的所述导管的外周面上时所述竖支撑头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支撑在法兰盘的下表面上,所述摆臂能够摆动到同所述导向孔错开而避免干涉法兰盘通过导向孔。上台导管的过程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齿轮朝一个方向转动,驱动齿轮驱动旋转环转动,旋转环驱动轴头部齿轮转动,轴头部齿轮驱动竖轴头驱动摆臂朝远离导管的方向摆动到竖支撑头同法兰盘错开而不干涉导管上抬,上抬导管到同盖板相邻的位于盖板下方的管节的法兰盘高于压力传感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齿轮朝另一个方向转动到摆臂同导管抵接在一起,松开对导管的上抬里,导管下降而通过法兰盘支撑在压力传感器上。既能够对导管进行精准限位,又不会干涉法兰盘通过限位孔,对法兰板进行支撑和分开支撑时方便快速。吊机无需长期负载,节能。

10、作为优选,所述摆臂同所述导管面接触抵接在一起,摆臂同导向管的接触面位于由摆臂同导向管的接触处的位于摆臂朝脱离导管的方向转动的方向的后端与竖向轴头的轴线确定的竖平面的朝向摆臂朝脱离导管的方向转动的方向的一侧。限位精准可靠。

11、作为优选,所述外齿圈和驱动齿轮为斜齿配合。能够通过齿轮和齿圈的齿对旋转圈进行支撑,避免旋转环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掉落。

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合理,可以通过拉力计数值的变化准确确定拔管时机,无需根据灌入混凝土的方量以及人工测量混凝土表面位置来判断时机,减少了误判。

14、(2)阻拦罩距离导管底端为5m,每次拔出1个管节(3m),准确保证了导管在混凝土的深度介于2m~5m,根除了埋入过深和过浅带来的风险。

15、(3)短桩条件下,导管较短自重较小时,在阻拦罩向上托举力作用下可以实现混凝土导管自动上浮,减少施工人员拔管作业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装置来完成,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装置包括用于伸入桩孔内的输送混凝土到桩孔内的导管、将导管从桩孔内吊起的吊机、使导管悬挂在桩孔内的悬挂结构和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所述导管由若干管节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管节的两端设有设螺栓孔的法兰盘,相邻的管节之间通过螺栓穿过两个管节上的所述螺栓孔后同螺母连接在一起而固定在一起,所述管节的长度为3米,从下向上数第二根管节上连接有增阻冒,所述增阻冒距离导管的下端面的距离为5米,所述增阻冒密封套设且固定在所述导管上,所述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用于检测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浇筑混凝土罐注桩的过程为:A、放入导管:将导向管通过吊机掉入到桩孔内到设定的深度后通过悬挂结构悬挂在桩孔内;B、注浆:经过导管注入混凝土到桩孔内并通过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当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到的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下降设定值时停止注入混凝土;C、上抬导管:通过吊机将导管提起一个管节的距离并取下最上方的管节;重复步骤B和C到桩孔内的混凝土灌注完成。

2.根据权利要去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冒的竖向投影面积为导管的横截面积的5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内设有钢筋笼,所述增阻冒的边缘同所述钢筋笼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为200毫米以上。

4.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冒为上表面朝上凸起下表面朝上凹陷的罩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包括输出终端和电子拉力计,所述电子拉力计的一端同吊机的悬吊部位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导管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子拉力计同所述输出终端电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子拉力计构成所述悬挂结构。

6.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在所述桩孔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导管的上端穿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可能用于阻止导管产生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穿设在桩孔内的限位凸环,限位凸环配合桩孔的周壁而限位盖板的水平移动。

8.根据权利要去6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结构包括旋转环和沿限位孔周向分布的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通过竖轴头转动连接在所述盖板上的摆臂、连接在摆臂的另一端上的竖支撑头和连接在所述竖轴头上的轴头部齿轮,所述旋转环同限位孔同轴,旋转环的内周面上设有内齿圈、外周面上设有外齿圈,所述轴头部齿轮啮合在所述内齿圈上,所述摆臂用于抵接到穿设在限位孔内的所述导管的外周面上对导管进行水平限位,法兰盘能够通过所述限位孔,所述外齿圈同驱动齿轮啮合在一起,驱动齿轮同连接在盖板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在一起,所述竖支撑头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摆臂抵接在穿设在限位孔内的所述导管的外周面上时所述竖支撑头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支撑在法兰盘的下表面上,所述摆臂能够摆动到同所述导向孔错开而避免干涉法兰盘通过导向孔;上台导管的过程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齿轮朝一个方向转动,驱动齿轮驱动旋转环转动,旋转环驱动轴头部齿轮转动,轴头部齿轮驱动竖轴头驱动摆臂朝远离导管的方向摆动到竖支撑头同法兰盘错开而不干涉导管上抬,上抬导管到同盖板相邻的位于盖板下方的管节的法兰盘高于压力传感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齿轮朝另一个方向转动到摆臂同导管抵接在一起,松开对导管的上抬里,导管下降而通过法兰盘支撑在压力传感器上。

9.根据权利要去8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同所述导管面接触抵接在一起,摆臂同导向管的接触面位于由摆臂同导向管的接触处的位于摆臂朝脱离导管的方向转动的方向的后端与竖向轴头的轴线确定的竖平面的朝向摆臂朝脱离导管的方向转动的方向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去8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圈和驱动齿轮为斜齿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装置来完成,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装置包括用于伸入桩孔内的输送混凝土到桩孔内的导管、将导管从桩孔内吊起的吊机、使导管悬挂在桩孔内的悬挂结构和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所述导管由若干管节连接在一起构成,所述管节的两端设有设螺栓孔的法兰盘,相邻的管节之间通过螺栓穿过两个管节上的所述螺栓孔后同螺母连接在一起而固定在一起,所述管节的长度为3米,从下向上数第二根管节上连接有增阻冒,所述增阻冒距离导管的下端面的距离为5米,所述增阻冒密封套设且固定在所述导管上,所述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用于检测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浇筑混凝土罐注桩的过程为:a、放入导管:将导向管通过吊机掉入到桩孔内到设定的深度后通过悬挂结构悬挂在桩孔内;b、注浆:经过导管注入混凝土到桩孔内并通过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当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检测到的悬挂结构对导管的实时悬挂力下降设定值时停止注入混凝土;c、上抬导管:通过吊机将导管提起一个管节的距离并取下最上方的管节;重复步骤b和c到桩孔内的混凝土灌注完成。

2.根据权利要去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冒的竖向投影面积为导管的横截面积的5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内设有钢筋笼,所述增阻冒的边缘同所述钢筋笼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为200毫米以上。

4.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冒为上表面朝上凸起下表面朝上凹陷的罩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力检测输出机构包括输出终端和电子拉力计,所述电子拉力计的一端同吊机的悬吊部位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导管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子拉力计同所述输出终端电连接在一起,所述电子拉力计构成所述悬挂结构。

6.根据权利要去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混凝土导管埋深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刘海涛汪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