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离子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离子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601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子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具有下式所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制性好,易于实施,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除此之外还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合成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离子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聚氨酯(polyurethane)是一类由软相和硬相发生微相分离所构筑的聚合物,最早由德国教授otto bayer及其同事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合成。聚氨酯独特的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赋予其良好的耐磨性、韧性、低温柔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等优良性能。近年来,随着软机器人、人机交互、可穿戴电子产品等微型电子设备的繁荣发展,聚氨酯作为柔性衬底材料被广泛使用,用以模拟人体皮肤复杂运动和功能。因此,现有的电子皮肤往往由多层材料所构筑,这种多层构筑结构一方面集多种材料之优势,展现出全能的功能特性,另一方面多层材质之间的界面问题往往带来不可估量的减寿损失以及稳定性损失。因此,发展集柔性与电学响应一体化的柔性材料势在必行。

2、在聚氨酯等柔性材料或水凝胶材料中引入离子盐、离子液体或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导电填料,从而赋予其电学响应特性,是现阶段智能材料发展的主要策略。然而,第二组分的引入必然引起严重的界面问题及分布问题,甚至造成光学性能大幅减弱,例如引入黑色的碳材料后不再具有透光性,引入离子液体后存在液体泄露风险等。

3、因此,从分子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开发具有电学响应性质和柔性一体化的聚氨酯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

2、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3、(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合成方法工艺简单,可控制性好,易于实施,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4、(2)本专利技术的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除此之外还有良好的电学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与Lewis碱的摩尔比为1:2~4:0.01;

4.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其中,缓冲液每0.5~2h更换一次,重复4~12次;

5.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式(4)化合物与式(5)或式(6)在催化剂的作用,其中,所述催化剂包括二月桂酸二丁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辛酸亚锡和二醋酸二丁基锡。

6.权利要求2或5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4)所示化合物、式(5)或(6)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50:0.01。

7.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式(7)与二异氰酸酯如式(8)所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80℃反应1~3h,其中,所述催化剂包括二月桂酸二丁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辛酸亚锡和二醋酸二丁基锡。

8.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7)所示化合物、式(8)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3:0.01。

9.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9)所示化合物与扩链剂式(10)的摩尔比为1:1~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在制备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具有如式(1)所示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2)所示化合物、式(3)所示化合物与lewis碱的摩尔比为1:2~4:0.01;

4.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其中,缓冲液每0.5~2h更换一次,重复4~12次;

5.权利要求2所述离子型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式(4)化合物与式(5)或式(6)在催化剂的作用,其中,所述催化剂包括二月桂酸二丁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辛酸亚锡和二醋酸二丁基锡。

6.权利要求2或5所述离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明陆凯茅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