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连接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888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的连接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电池的连接组件包括:极耳,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第一铆接部;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第二铆接部,所述第一铆接部与所述第二铆接部铆接配合。通过将极耳上的第一铆接部和保护板上的第二铆接部铆接配合,这样可以将极耳和保护板直接固定在一起,无需在保护板上设置金属片,可以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进而无需通过回流焊的方式固定金属片,避免因焊接高能量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另外,通过铆接的方式更加简单和方便,可以提升极耳和保护板之间的连接速度,从而可以提高连接组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电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的连接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通常在保护板上通过回流焊设置金属片,通过金属片实现正极耳和负极耳与保护板的电连接,金属片多使用镍等电导率较好的材料。但是,镍价格较高,而且需要通过回流焊工艺固定于保护板上,有可能因为回流焊工艺参数设置不当,而产生剥离力低等各种焊接稳定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的连接组件,该电池的连接组件可以将极耳和保护板直接固定电连接在一起,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因焊接高能量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2、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池。

3、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用电设备。

4、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包括:极耳,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第一铆接部;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第二铆接部,所述第一铆接部与所述第二铆接部铆接配合。

5、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的连接组件,通过将极耳上的第一铆接部和保护板上的第二铆接部铆接配合,这样可以将极耳和保护板直接固定在一起,无需在保护板上设置金属片,可以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进而无需通过回流焊的方式固定金属片,避免因焊接高能量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另外,通过铆接的方式更加简单和方便,可以提升极耳和保护板之间的连接速度,从而可以提高连接组件的生产效率。

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铆接部为铆接凸起,所述第二铆接部为铆接槽,所述铆接凸起与所述铆接槽铆接配合。

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铆接凸起包括:第一铆接凸起和第二铆接凸起,在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铆接凸起与所述第二铆接凸起连接,所述铆接槽包括:第一铆接槽和第二铆接槽,所述第一铆接槽与所述第二铆接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铆接槽位于所述第二铆接槽的外侧,所述第一铆接凸起与所述第一铆接槽铆接配合,所述第二铆接凸起与所述第二铆接槽铆接配合。

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铆接槽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铆接槽的横截面积。

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铆接凸起的凸出尺寸为a,所述保护板的厚度为b,a和b之间的关系为:0.5mm≤a≤b。

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铆接凸起在所述保护板上的投影的两点间最大距离为d,d的取值范围为:0.3mm≤d≤5mm。

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铆钉,所述第一铆接部为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二铆接部为第二铆接孔,所述铆钉穿设所述第一铆接孔和所述第二铆接孔,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保护板之间通过所述铆钉电连接。

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铆钉包括:第一铆钉头、铆钉柱和第二铆钉头,所述第一铆钉头和所述第二铆钉头分别连接于所述铆钉柱的两端,所述铆钉柱穿设所述第一铆接孔和所述第二铆接孔,所述第一铆钉头卡接于所述极耳上,所述第二铆钉头卡接于所述保护板上。

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铆接头电连接。

14、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

15、根据本技术的用电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

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部(11)为铆接凸起,所述第二铆接部(21)为铆接槽,所述铆接凸起与所述铆接槽铆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凸起包括:第一铆接凸起(111)和第二铆接凸起(112),在所述极耳(1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铆接凸起(111)与所述第二铆接凸起(112)连接,所述铆接槽包括:第一铆接槽(211)和第二铆接槽(212),所述第一铆接槽(211)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铆接槽(211)位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的外侧,所述第一铆接凸起(111)与所述第一铆接槽(211)铆接配合,所述第二铆接凸起(112)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铆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板(2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铆接槽(21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耳(1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铆接凸起的凸出尺寸为a,所述保护板(20)的厚度为b,a和b之间的关系为:0.5mm≤a≤b。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凸起在所述保护板(20)上的投影的两点间最大距离为D,D的取值范围为:0.3mm≤D≤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铆钉(30),所述第一铆接部(11)为第一铆接孔(113),所述第二铆接部(21)为第二铆接孔(213),所述铆钉(30)穿设所述第一铆接孔(113)和所述第二铆接孔(213),以使所述极耳(10)和所述保护板(20)之间通过所述铆钉(3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30)包括:第一铆钉头(31)、铆钉柱(32)和第二铆钉头(33),所述第一铆钉头(31)和所述第二铆钉头(33)分别连接于所述铆钉柱(32)的两端,所述铆钉柱(32)穿设所述第一铆接孔(113)和所述第二铆接孔(213),所述第一铆钉头(31)卡接于所述极耳(10)上,所述第二铆钉头(33)卡接于所述保护板(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20)上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铆钉头(33)电连接。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1)。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部(11)为铆接凸起,所述第二铆接部(21)为铆接槽,所述铆接凸起与所述铆接槽铆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凸起包括:第一铆接凸起(111)和第二铆接凸起(112),在所述极耳(1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铆接凸起(111)与所述第二铆接凸起(112)连接,所述铆接槽包括:第一铆接槽(211)和第二铆接槽(212),所述第一铆接槽(211)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铆接槽(211)位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的外侧,所述第一铆接凸起(111)与所述第一铆接槽(211)铆接配合,所述第二铆接凸起(112)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铆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板(2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铆接槽(21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铆接槽(212)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耳(1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铆接凸起的凸出尺寸为a,所述保护板(20)的厚度为b,a和b之间的关系为:0.5mm≤a≤b。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连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浩谢志勇蔡小丽欧阳进忠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