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悬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车辆的单片簧悬架大多使用矩形构造的单片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因为路面不平造成扭曲,矩形单片簧位于驱动桥安装点前端矩形截面斜对角应力大,重复加载,容易发生断裂;同时,单片簧悬架大多数的固定方式是采用多个螺栓和螺母配合固定,但是这个固定方式有很大的限制性,安装到车辆上时,螺栓固定时先预紧且预紧力很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路面颠簸,致使单片簧悬架的应力集中位置产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悬架,该车辆的悬架可以避免出现单片簧与桥壳连接前端局部对角应力大的情况,可以分散局部应力,延长单片簧的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悬架,包括:桥壳;单片簧,所述单片簧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构造为实心圆柱状;板簧座,所述板簧座包括:上板簧座、中板簧座和下板簧座,所述上板簧座与所述中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簧座(32)和所述下板簧座(33)均设置有弧形配合部(34),所述弧形配合部(34)分别与所述安装部(21)的上下两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0),所述安装部(2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11),所述中板簧座(32)的下侧设置有第三限位部(320),所述下板簧座(33)的上侧设置有第四限位部(330),所述第一限位部(210)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簧座(32)和所述下板簧座(33)均设置有弧形配合部(34),所述弧形配合部(34)分别与所述安装部(21)的上下两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0),所述安装部(2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11),所述中板簧座(32)的下侧设置有第三限位部(320),所述下板簧座(33)的上侧设置有第四限位部(330),所述第一限位部(210)与所述第三限位部(320)限位配合且所述第二限位部(211)与所述第四限位部(330)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0)和所述第三限位部(320)中的一个为凸块且另一个为凹槽,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211)和所述第四限位部(330)中的一个为凸块且另一个为凹槽;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五限位部(11)且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六限位部(12),所述上板簧座(3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七限位部(310)且下侧设置有第八限位部(311),所述第五限位部(11)和所述第七限位部(310)对应限位配合,所述桥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彭旺,纪绪北,赵世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