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71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6
本技术公开了双极探头式温控器,设有操作方向,所述温控器包括:外壳;及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液体膨胀控制组件;操作结构,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驱动所述操作结构沿操作方向运动;所述操作结构设有两个极控制部;两个极回路,所述极回路包括定触片和动触片,所述定触片的一端设有定触点,所述动触片的一端设有动触点,所述定触点与所述动触点对应设置;所述极控制部控制所述动触片,以控制所述动触点远离所述定触点。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极电路断开的结构,双极电路同时断开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控器,特别是双极探头式温控器


技术介绍

1、温控器广泛用于电暖风机、电热水器、电烤炉、电热油炸锅等家用电热器具与工业加热设备上。市面上有液体膨胀式的温控器,液体膨胀式温控器的工作原理是:封闭在感温包内的液体工质受热膨胀,经毛细管传递到膜盒使膜盒产生位移,推动微动开关断开。但现有的液体膨胀式的温控器通常仅控制其中一条电路,即单独控制连接火线或连接零线的电路,当温控器断开后,仍有电路与电网连接,安全性能欠佳。

2、并且市面上的温控器一般额定电流是15a,可承载的电流较小,不适用于大电流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双极探头式温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双极探头式温控器,设有操作方向,所述温控器包括:

4、外壳;

5、及安装于所述外壳的:

6、液体膨胀控制组件;

7、操作结构,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驱动所述操作结构沿操作方向运动;所述操作结构设有两个极控制部;

8、两个极回路,所述极回路包括定触片和动触片,所述定触片的一端设有定触点,所述动触片的一端设有动触点,所述定触点与所述动触点对应设置;

9、所述极控制部控制所述动触片,以控制所述动触点远离所述定触点。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用电器所要检测的部位的温度上升时,液体膨胀控制组件会驱动操作结构向远离液体膨胀控制组件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用电器所要检测的部位的温度上升时操作结构可自行运动。当操作结构向远离液体膨胀控制组件的方向运动时,两个极控制部会带动动触片运动,从而使得动触点与定触点分离,以实现电路的断开。通过操作结构可实现双极电路同时断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极电路断开的结构,双极电路同时断开更加安全可靠。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触点和所述动触点均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定触片或动触片固定,所述定触点的接触部和所述动触点的接触部抵接,所述接触部为银质构件。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接触部设置为银材质,采用银材质可极大程度上避免大电流通过时定触点和动触点粘连,以使得后续温控器需要断开电路时定触点和动触点可轻松地分离,从而使得本温控器可适配大电流使用场景。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触点和所述定触点的直径均为5.0-7.5毫米。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市面上的温控器的触点直径一般约为3.0-4.0毫米,本方案将动触点和定触点的直径设置为5.0-7.5毫米,以使得动触点和定触点之间可通过更大的电流,从而适配大电流使用场景。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外壳滑移连接的手动复位按钮,所述手动复位按钮设有复位部,所述手动复位按钮沿操作方向运动,所述复位部推动所述操作结构向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运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电器局部温度下降至断开温度以下后,需要重新接通用电器时,若温控器没有自动接通,操作者可以通过按动手动复位按钮,手动复位按钮推动操作结构向靠近液体膨胀控制组件的方向运动,随后动触片会由于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自行复位,以重新接通用电器的电路。通过设置手动复位按钮,可避免动触片的弹性力不足以驱动操作结构复位的情况,操作者可自行通过按动手动复位按钮以使得用电器的电路重新接通。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手动复位按钮抵接,所述复位弹性件对所述手动复位按钮的弹性力背离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性件用于使得手动复位按钮自动复位,避免手动复位按钮对操作结构的移动造成影响。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弹性件设为弹簧。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旋转限位组件;所述旋转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手动复位按钮和所述外壳,所述手动复位按钮与所述操作结构之间设有插接连接结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包括插接槽和插接块,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手动复位按钮和所述操作结构,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块插接连接,所述插接块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椭圆或不规则的形状。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于操作结构与手动复位按钮之间的相对转动的限制。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触片和所述动触片分别连接有电线连接组件,所述电线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钉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螺钉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设有电线连接板,所述电线连接板与所述连接螺钉的头部之间形成有电线夹持空间。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线被连接螺钉的头部与电线连接板夹紧于电线夹持空间内,连接可靠。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套为铜制构件。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套设置为铜材质,以使得连接套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设有固定孔。

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孔用于穿过螺钉,本温控器通过螺钉与用电器固定连接。

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极电路断开的结构,双极电路同时断开更加安全可靠。

29、本技术用于温控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操作方向,所述温控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触点和所述动触点均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定触片或动触片固定,所述定触点的接触部和所述动触点的接触部抵接,所述接触部为银质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和所述定触点的直径均为5.0-7.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外壳滑移连接的手动复位按钮,所述手动复位按钮设有复位部,所述手动复位按钮沿操作方向运动,所述复位部推动所述操作结构向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手动复位按钮抵接,所述复位弹性件对所述手动复位按钮的弹性力背离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设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限位组件;所述旋转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手动复位按钮和所述外壳,所述手动复位按钮与所述操作结构之间设有插接连接结构,所述插接连接结构包括插接槽和插接块,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手动复位按钮和所述操作结构,所述插接槽和所述插接块插接连接,所述插接块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椭圆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触片和所述动触片分别连接有电线连接组件,所述电线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钉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螺钉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设有电线连接板,所述电线连接板与所述连接螺钉的头部之间形成有电线夹持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为铜制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设有固定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操作方向,所述温控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触点和所述动触点均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定触片或动触片固定,所述定触点的接触部和所述动触点的接触部抵接,所述接触部为银质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和所述定触点的直径均为5.0-7.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外壳滑移连接的手动复位按钮,所述手动复位按钮设有复位部,所述手动复位按钮沿操作方向运动,所述复位部推动所述操作结构向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手动复位按钮抵接,所述复位弹性件对所述手动复位按钮的弹性力背离所述液体膨胀控制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极探头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喜阳钟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沁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