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453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及其制备工艺,塑料编织袋包括有编织材料编织而成的外袋,所述编织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P 100份;改性耐磨剂12.7~37.6份;所述改性耐磨剂为双相材料在1280~1340℃下煅烧获得,所述双相材料为二氧化锆与炭黑的混合物,所述双相材料中二氧化锆和碳黑的质量比为100:(12.1~46.7),所述双相材料煅烧后C元素损耗率为77.7~96.2%,所述改性耐磨剂孔隙率为8.4~24.3%,在保证编织袋外袋原有拉伸性能的情况下,有效的显著提升编织袋外袋的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包装物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塑料编织袋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再经织造、编制、制袋为外袋,再根据包装物需要增设或不增设内衬袋。在使用过程中外袋频繁接触外界物体并与之摩擦,故而对于外袋的材料有较高的耐磨性要求。当前对于聚丙烯材料耐磨性提升,由于加强纤维的使用会影响聚丙烯细带成型厚度,故而在编织袋生产领域中,一般以加入耐磨粉体材料来提升外袋材料的耐磨性。

2、耐磨粉体材料对外袋材料的耐磨性提升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实现:

3、一、耐磨粉体材料混入材料后替代不耐磨的pp与外界接触,发生磨损,由此减少外袋材料的整体磨损;

4、二、耐磨粉体材料与包裹的有机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有机材料的韧性决定了——耐磨粉体在替代pp与外界摩擦时发生磨粒磨损、粘着磨损时,外袋材料的磨耗量。

5、现有技术中可满足外袋材料耐磨性需求的高硬度、高耐磨粉体材料已较为成熟,如二氧化锆粉末、碳化硅粉末等,但该类材料表面与pp材料相容性、界面结合强度普遍不高,故而本申请预想从第二方面寻找进一步改良,获得耐磨性能更好的塑料编织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获得耐磨性能更好的塑料编织袋,提供了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及其制备工艺。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对于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包括有编织材料编织而成的外袋,所述编织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4、pp 100份;

5、改性耐磨剂12.7~37.6份;

6、所述改性耐磨剂为双相材料在1280~1340℃下煅烧获得,

7、所述双相材料为二氧化锆与炭黑的混合物,所述双相材料中二氧化锆和碳黑的质量比为100:(12.1~46.7),所述双相材料煅烧后c元素损耗率为77.7~96.2%,

8、所述改性耐磨剂孔隙率为8.4~24.3%。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耐磨剂由双相材料高温煅烧而成,在高温煅烧过程中:

10、二氧化锆接触界面共熔结合,使其致密化且整体强度提升;

11、炭黑先受热分解并进一步受热而灰化,原有炭黑占据空间空置;

12、由此使双相材料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改性耐磨剂为二氧化锆烧结体为主体混以高温后余量的c元素产物,其二氧化锆之间结构强度高、留有孔隙,孔隙壁面附载c元素产物,改性耐磨剂在pp相混熔融时pp受挤压填入孔隙中,加强pp与改性耐磨剂的结合强度;同时经过高温煅烧的改性耐磨剂孔隙内壁面因共熔时共熔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其较为平滑,pp填入快,且在所得材料受拉或扭转时填入孔隙中的pp不易与孔壁侧面发生切割磨损而断裂。

13、由此本申请的pp材料中改性耐磨剂自身具备有优良的耐磨性能、改性耐磨剂与pp之间的结合强度高、结合界面处pp韧性好,故而相比加入大量的耐磨剂牺牲编织袋外袋材料拉伸性能使编织外袋耐磨性大量提升,本申请在保证编织袋外袋原有拉伸性能的情况下,有效的显著提升编织袋外袋的耐磨性能。

14、可选的,所述改性耐磨剂粒径为60±1μm。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耐磨剂粒径为60±1μm时,对于编织袋外袋的耐磨性能提升较为显著。

16、可选的,所述改性耐磨剂中二氧化锆和碳黑的质量比为100:(27.6~46.7),所述双相材料煅烧后c元素损耗率为77.7~92.1%。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氧化锆和碳黑的质量比、双相材料煅烧后c元素损耗率影响改性耐磨剂的孔隙率以及余量c元素产物,余量的c元素产物在改性耐磨剂与pp相混时有增强其结合界面强度的作用,增强效果与改性耐磨剂孔隙、余量c元素产物的量相关,在二氧化锆和碳黑的质量比为100:(27.6~46.7),所述双相材料煅烧后c元素损耗率为77.7~92.1%时,该作用效果较为明显。

18、可选的,改性耐磨剂孔隙率为17.6~24.3%。

19、可选的,所述改性耐磨剂为26.5~37.6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袋外袋的耐磨性能和拉伸性能均较优。

21、可选的,所述改性耐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将氢氧化锆凝胶与炭黑混合均匀后,非氧化气氛下烧制,破碎后细化加工得到改性耐磨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二氧化锆与炭黑的密度差较大,氢氧化锆凝胶与炭黑的所得的混合物中炭黑的分布较二氧化锆直接与炭黑混合的混合物更为均匀,所得的改性耐磨剂对编织袋外袋的耐磨性和拉伸性能提升更优。

24、可选的,还包括白油,白油沸点大于180℃。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添加沸点适当的白油,能够使编织袋外袋原料预混时,改性耐磨剂沾染白油后均匀粘附在pp颗粒表面,物料混合更为均匀。

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对于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27、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的制备工艺,

28、s1:将上述原料按配比预混,得到预混原料;

29、s2:将预混原料经过加热、熔融挤出机加工、成丝、织造、编制、制袋等加工,制作得到外袋。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此得到一种耐磨性能优良的塑料编织袋。

31、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32、本申请的pp材料中改性耐磨剂自身具备有优良的耐磨性能、改性耐磨剂与pp之间的结合强度高、结合界面处pp韧性好,故而相比加入大量的耐磨剂牺牲编织袋外袋材料拉伸性能使编织外袋耐磨性大量提升,本申请在保证编织袋外袋原有拉伸性能的情况下,有效的显著提升编织袋外袋的耐磨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编织材料编织而成的外袋,所述编织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耐磨剂粒径为60±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耐磨剂中二氧化锆和碳黑的质量比为100:(27.6~46.7),所述双相材料煅烧后C元素损耗率为77.7~9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改性耐磨剂孔隙率为17.6~2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耐磨剂为26.5~37.6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耐磨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白油,白油沸点大于180℃。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编织材料编织而成的外袋,所述编织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耐磨剂粒径为60±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耐磨剂中二氧化锆和碳黑的质量比为100:(27.6~46.7),所述双相材料煅烧后c元素损耗率为77.7~9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的塑料编织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剑陈钦伟罗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浪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