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40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4
本技术提供一种冷板、液冷系统和电池,冷板包括第一侧壁和沿宽度方向与第一侧壁间隔开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限定用于流质通过的流道。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外凸部和第一内凹部,第一外凸部与第一内凹部沿流道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第一外凸部沿宽度方向朝流道外凸出,第一内凹部沿宽度方向朝流道内凹进。第一外凸部的顶点处的曲率半径和沿宽度方向与顶点对应的第二侧壁处的曲率半径之积不大于零;并且/或者第一内凹部的底点处的曲率半径和沿宽度方向与底点对应的第二侧壁处的曲率半径之积不大于零。通过第一外凸部和第一内凹部改变流道的横截面大小和给流质流通造成阻碍,提高流质在流道中的湍流程度,提高冷板的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总地涉及冷板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板和电池


技术介绍

1、常规的液冷板流道多数为直流式流道,流道中具有较长的直流段,液体在流道内呈层流流动,换热系数较低。并且直管式流道易污染和结垢,形成污垢热阻从而导致传热效率进一步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板,所述冷板包括第一侧壁和沿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限定用于流质通过的流道,其中,

3、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外凸部和第一内凹部,所述第一外凸部与所述第一内凹部沿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外凸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一内凹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内侧凹进;

4、所述第一外凸部的顶点处的曲率半径和沿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顶点对应的第二侧壁处的曲率半径之积不大于零;并且/或者

5、所述第一内凹部的底点处的曲率半径和沿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底点对应的第二侧壁处的曲率半径之积不大于零。

6、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外凸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二外凸部与所述第二内凹部沿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外凸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二内凹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内侧凹进;

7、所述第二外凸部和所述第一外凸部相对,所述第二内凹部和所述第一内凹部相对。

8、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9、可选地,所述冷板还包括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位于所述流道内,以使得流质通过所述扰流柱时改变流向。

10、可选地,所述冷板包括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

11、所述第一扰流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凸部和所述第二外凸部之间;

12、所述第二扰流柱设置至所述第一内凹部和所述第二内凹部之间。

13、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扰流柱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或者

14、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外凸部的顶点处形成有第一直壁段,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扰流柱的长度和所述第一直壁段的长度匹配。

15、可选地,所述冷板还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的进口连通至所述进口,所述流道出口连通至所述出口;并且/或者

16、所述冷板包括间隔开设置的多条所述流道,多条所述流道并联连接。

17、可选地,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外凸部的顶点与所述第一内凹部的底点之间的间距h满足:

18、0.4≤h/w≤2;

19、其中,w为所述第一外凸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内凹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之和。

20、可选地,所述冷板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设置有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密封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流道。

21、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

22、电芯;以及

2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冷板,所述冷板靠近所述电芯设置以给所述电芯降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第一侧壁和沿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限定用于流质通过的流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外凸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二外凸部与所述第二内凹部沿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外凸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二内凹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内侧凹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还包括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位于所述流道内,以使得流质通过所述扰流柱时改变流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扰流柱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外凸部的顶点处形成有第一直壁段,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扰流柱的长度和所述第一直壁段的长度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还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流道的进口连通至所述进口,所述流道出口连通至所述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间隔开设置的多条所述流道,多条所述流道并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外凸部的顶点与所述第一内凹部的底点之间的间距H满足: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设置有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密封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流道。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第一侧壁和沿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限定用于流质通过的流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外凸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二外凸部与所述第二内凹部沿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外凸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外侧凸出,所述第二内凹部构造为沿所述宽度方向朝所述流道的内侧凹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还包括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位于所述流道内,以使得流质通过所述扰流柱时改变流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第一扰流柱和第二扰流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扰流柱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涛余业龙张露露郭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