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368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4
本技术涉及石墨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夹持常通过液压的方式来控制器开合的角度,所以便会在夹具结构的内部设置动力源,该方式虽常见,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内置的动力源结构不便于人员进行检修,需要人员将动力源外部的结构拆卸后才可取出,从而耽误了人员的作业效率的问题。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包括外壳,外壳的内腔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的外圈两侧均套设有螺套。本技术使得该夹具的动力源呈上置状态,便于人员检修的同时,降低了动力源受到外力的磕碰导致的损坏的概率,且夹持弯杆整体结构能够灵活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墨棒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


技术介绍

1、石墨棒为非金属制品,作为碳弧气刨切割工艺中的一种必备的焊接前的切割耗材,是由碳、石墨加上适当的粘合剂,通过挤压成形,经2200℃焙烤旋段后镀一层铜而制成,耐高温,导电性良好,不易断裂,适用于将金属切割成符合要求的形状。

2、在人员实际使用夹具机构对于石墨棒进行作业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的夹持常通过液压的方式来控制器开合的角度,所以便会在夹具结构的内部设置动力源,该方式虽常见,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内置的动力源结构不便于人员进行检修,需要人员将动力源外部的结构拆卸后才可取出,从而耽误了人员的作业效率,特此提出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夹持常通过液压的方式来控制器开合的角度,所以便会在夹具结构的内部设置动力源,该方式虽常见,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内置的动力源结构不便于人员进行检修,需要人员将动力源外部的结构拆卸后才可取出,从而耽误了人员的作业效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圈两侧均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外框,所述螺套的外圈顶部与相邻的外壳的内腔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外框的内腔交错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弯杆,所述外框的内腔水平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一端与相邻的外框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销轴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夹持弯杆侧壁与外框另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弯杆的下方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与相邻的夹持弯杆的底部之间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下方设置有与夹持弯杆相适配的挂钩板,所述挂钩板的顶部贯穿相邻通槽内腔延伸至外壳的上方,所述外壳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气缸,且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底部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挂钩板的延伸端固定连接。

4、优选地,所述螺套的外圈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外壳的内腔顶部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

5、优选地,所述侧板的一侧与相邻的外框内侧壁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外壳的一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双向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套贯穿外壳内侧壁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气缸的底部与外壳的顶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气缸的输出端与相邻的传动板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环。

9、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可将该夹具上的连接环与吊装机构进行连接,随后人员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于两个外框的距离进行调节,例如,当人员需要对于尺度较长的石墨棒进行夹持的情况下,人员可通过电机带动双向丝杆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两个螺套带动相对应的外框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位移,以达到适配石墨棒的长度尺寸效果,待人员完成调节后,通过使用同步器连接的两个气缸同时带动传动板进行位移,进而使得挂钩板被带动向下位移,失去挂钩板施加的作用力后,受到复位弹簧的拉力影响,夹持弯杆的一端受力,其角度进行倾斜,进而使得两个夹持弯杆呈打开状态,人员随后操作两个夹持弯杆套住石墨棒的外圈,通过气缸带动传动板向上位移,使得夹持弯杆受力,达到类似剪刀的效果,对于石墨棒呈夹持状态,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该夹具的动力源呈上置状态,便于人员检修的同时,降低了动力源受到外力的磕碰导致的损坏的概率,且夹持弯杆整体结构能够灵活的调节,可在一定范围内部适配不同的长度尺寸的石墨棒进行夹持作业,提高了机构的兼容性。

11、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通过销轴的设置,使得两个夹持弯杆能够在限位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两个夹持弯杆在外框内部的稳定限位状态,通过传动板的设置,方便人员统一控制挂钩板的高度位置,通过外壳的设置,保护了其内部结构不受外力影响,通过侧板的设置,保证了相对应的复位弹簧呈稳定的受力状态,通过滑块和滑槽的设置,帮助了螺套保持稳定性,同时,防止了螺套跟随双向丝杆发生自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杆(9),所述双向丝杆(9)的外圈两侧均套设有螺套(8),所述螺套(8)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外框(7),所述螺套(8)的外圈顶部与相邻的外壳(1)的内腔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外框(7)的内腔交错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弯杆(10),所述外框(7)的内腔水平设置有销轴(11),所述销轴(11)的一端与相邻的外框(7)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销轴(1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夹持弯杆(10)侧壁与外框(7)另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弯杆(10)的下方设置有侧板(13),所述侧板(13)的顶部与相邻的夹持弯杆(10)的底部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下方设置有与夹持弯杆(10)相适配的挂钩板(3),所述挂钩板(3)的顶部贯穿相邻通槽内腔延伸至外壳(1)的上方,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气缸(6),且气缸(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5),所述传动板(5)的底部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挂钩板(3)的延伸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8)的外圈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部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3)的一侧与相邻的外框(7)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2),所述双向丝杆(9)的一端与外壳(1)的一侧内壁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双向丝杆(9)的另一端通过轴套贯穿外壳(1)内侧壁与电机(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的底部与外壳(1)的顶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气缸(6)的输出端与相邻的传动板(5)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棒加工用夹具机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水平设置有双向丝杆(9),所述双向丝杆(9)的外圈两侧均套设有螺套(8),所述螺套(8)的外圈底部固定连接有外框(7),所述螺套(8)的外圈顶部与相邻的外壳(1)的内腔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外框(7)的内腔交错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弯杆(10),所述外框(7)的内腔水平设置有销轴(11),所述销轴(11)的一端与相邻的外框(7)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销轴(1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夹持弯杆(10)侧壁与外框(7)另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弯杆(10)的下方设置有侧板(13),所述侧板(13)的顶部与相邻的夹持弯杆(10)的底部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下方设置有与夹持弯杆(10)相适配的挂钩板(3),所述挂钩板(3)的顶部贯穿相邻通槽内腔延伸至外壳(1)的上方,所述外壳(1)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气缸(6),且气缸(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5),所述传动板(5)的底部两侧分别与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盛德石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