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529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0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包括吻合针环、基座和合拢组件,两个吻合针环选择性对接吻合,通过连接件将吻合针环的上半环和下半环可拆卸地安装,方便血管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出吻合针环,愈后效果更好;两基座均设有开口槽与吻合针环对应过盈配合,同时基座与合拢组件的两配合件对应安装,对吻合针环提供刚性的吻合运动,血管吻合稳定性更强;与固定件滑动连接的两个配合件分别设置对称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手柄移动件与固定件相对滑动,移动件的定位部可同时置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使合拢组件转换至合拢状态,吻合并保证对位精度;结构更轻薄,方便手术工作者操作,有利于移植脏器快速恢复血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


技术介绍

1、器官移植是将一个健康的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的复杂手术,其目的是替换病人因疾病丧失功能的器官。随着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和手术期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器官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公认的治疗各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例如肝肾移植手术中,脏器切除后新脏器植入最困难和技术要求最高的部分就是供受体内脏上动静脉血管的修复重建,对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肝上下腔静脉受体端侧难以留长且容易回缩,血管直径10mm至30mm不等。

2、目前对于脏器移植手术,过程中一般采用手工连续外翻缝合的手术方式以进行针对大直径的血管缝合。但手工缝合的方式仍然存在手术时间过长、缝合不均匀等缺点,质量控制受医生技术影响,缝合后会出现漏血、渗血等现象,造成返工,拉低手术效率及成功率,影响血管吻合的质量。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吻合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吻合针环可以夹持血管的两断端成功吻合并辅助血管逐渐生长愈合,针对大直径的血管缝合,选取的吻合针环的规格也相对应很大,过大的吻合针环进入人体内部,极易造成患者不适或排异等负面反应,且血管吻合后难以取出吻合针环,吻合针环终身植入具有一定危险性,在人体的各种体液环境里易发生腐蚀;即使是采用生物相容的可降解材料制作吻合针环,由于吻合针环的规格过大,血浆中降解的金属离子需由肾脏器官进行过滤和重吸收,也会造成降解代谢负担过重,对患者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整体结构更加轻薄,使用此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血管吻合的稳定性更强,吻合精度更高,方便手术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更加省时省力省空间,有利于移植脏器快速恢复血流,减少并发症;可以避免在患者体内留有难以降解吸收的植入物。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包括:

4、吻合针环,所述吻合针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吻合针环能选择性地对接,每个所述吻合针环包括上半环、下半环和两个连接件,所述上半环的两端与两个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半环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上半环的两端连接,所述上半环和所述下半环端端相接能形成圆环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上半环和所述下半环可拆卸地连接;

5、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基座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基座均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吻合针环置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吻合针环与所述开口槽过盈配合;

6、合拢组件,所述合拢组件包括两个配合件和手柄,两个所述配合件相对设置,所述基座与所述配合件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配合件分别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对称设置;所述手柄包括固定件和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方向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配合件均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件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同时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内;

7、所述合拢组件具有合拢状态和打开状态,当所述合拢组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定位部置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尾部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尾部,两个所述吻合针环间隔预设距离;当所述合拢组件转换至所述合拢状态,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相对滑动,所述定位部置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头部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头部,两个所述吻合针环对接。

8、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

9、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配合件均设置有第三轨道,两个所述第三轨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头部相接并连通;所述移动件的一端设置有顶出部,所述顶出部与对接后的两个所述吻合针环的外周卡合,所述合拢组件还具有顶出状态,当所述合拢组件转换至所述顶出状态,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继续相对滑动,所述定位部置于两个所述第三轨道,直至所述顶出部能将两个所述吻合针环共同推出所述开口槽。

10、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设置有顶出限位槽,所述移动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合拢组件处于所述顶出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顶出限位槽的槽底抵接。

11、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时,所述合拢组件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时,所述合拢组件处于顶出状态。

12、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合拢组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固定件抵接;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移动件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凸出部的部分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凸出部滑动连接。

13、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件包括前置部、两个滑动部和把手,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前置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部对称设置,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固定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置部连接。

14、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设置有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对称设置,每个所述配合件同时与两个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15、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半环的两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下半环的两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能置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插接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能选择性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16、作为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一个所述基座设置有对位部,另一个所述基座设置有对位孔,所述对位部能选择性地置于所述对位孔内,当所述合拢组件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所述对位部置于所述对位孔。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包括吻合针环、基座和合拢组件,两个吻合针环对应挂接血管的两断端,能够选择性对接吻合,其中,将每个吻合针环分为上半环、下半环和两个连接件,上半环和下半环通过连接件端端相接能形成圆环状,两个连接件能可拆卸地安装上半环和下半环,在血管愈合后进行二次手术取出吻合针环,达到吻合针环不必终身植入患者体内的目的,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排异反应和代谢难度;对应两个吻合针环设置两个相对的基座,每个吻合针环能与基座的开口槽过盈配合,稳定置于开口槽中;同时,设置合拢组件对吻合针环提供刚性的吻合运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配合件和手柄,基座与配合件一一对应设置,并在两个配合件分别设置对称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手柄的移动件安装有定位部,能够同时置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手柄的固定件与移动件沿开口槽的开口方向滑动连接,两个配合件均与固定件滑动连接,向前推动移动件与固定件相对滑动,定位部能同时与两个配合件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进行滑动,使合拢组件转换至合拢状态,两个吻合针环完成对接,保证了运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配合件(310)均设置有第三轨道(313),两个所述第三轨道(313)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311)和所述第二轨道(312)的头部相接并连通;所述移动件(322)的一端设置有顶出部(3222),所述顶出部(3222)与对接后的两个所述吻合针环(100)的外周卡合,所述合拢组件(300)还具有顶出状态,当所述合拢组件(300)转换至所述顶出状态,所述移动件(322)与所述固定件(321)继续相对滑动,所述定位部(3221)置于两个所述第三轨道(313),直至所述顶出部(3222)能将两个所述吻合针环(100)共同推出所述开口槽(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21)设置有顶出限位槽(3212),所述移动件(322)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25),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所述顶出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3225)与所述顶出限位槽(3212)的槽底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20)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321)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322)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时,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时,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顶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322)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223),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223)与所述固定件(321)抵接;所述固定件(321)设置有凸出部(3211),所述移动件(322)设置有导向槽(3224),所述凸出部(3211)的部分置于所述导向槽(3224)内,所述导向槽(3224)与所述凸出部(321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322)包括前置部(3226)、两个滑动部(3227)和把手(3228),所述定位部(3221)与所述前置部(3226)连接,两个所述滑动部(3227)对称设置,所述滑动部(3227)与所述固定件(32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3227)的一端与所述把手(3228)连接,所述滑动部(3227)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置部(322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21)设置有两个滑轨(3213),两个所述滑轨(3213)对称设置,每个所述配合件(310)同时与两个所述滑轨(3213)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环(110)的两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下半环(120)的两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能置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插接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130)能选择性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基座(200)设置有对位部(230),另一个所述基座(200)设置有对位孔(220),所述对位部(230)能选择性地置于所述对位孔(220)内,当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所述对位部(230)置于所述对位孔(220)。

...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配合件(310)均设置有第三轨道(313),两个所述第三轨道(313)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311)和所述第二轨道(312)的头部相接并连通;所述移动件(322)的一端设置有顶出部(3222),所述顶出部(3222)与对接后的两个所述吻合针环(100)的外周卡合,所述合拢组件(300)还具有顶出状态,当所述合拢组件(300)转换至所述顶出状态,所述移动件(322)与所述固定件(321)继续相对滑动,所述定位部(3221)置于两个所述第三轨道(313),直至所述顶出部(3222)能将两个所述吻合针环(100)共同推出所述开口槽(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21)设置有顶出限位槽(3212),所述移动件(322)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225),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所述顶出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3225)与所述顶出限位槽(3212)的槽底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20)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321)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322)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时,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时,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顶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322)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223),所述合拢组件(30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娜王庚午张忠英
申请(专利权)人:华融科创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