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5200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0 00:00
本技术涉及船舶技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包括包括船体、钻机系统、锚泊系统、供风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火工房,所述锚泊系统包括至少两门船锚、锚缆、控制所述锚缆升降的锚缆绞车和配重环。本技术通过设置配重环,以增加船锚的重量,从而增加锚泊系统的锚力,提高船体的稳定性。其中,配重环的底部为凹凸状,可增加配重环与河床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同时,本技术通过对称设置6门独立的船锚,并通过横向拉链将船首或船尾的3门锚缆的上部依次相连,可更好地抵御横风,解决现有一体化炸礁船舶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作业时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提高钻孔及炸礁工程的作业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船舶,特别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


技术介绍

1、港池和航道的开挖、疏浚、拓展等水运工程需要使用炸礁船、挖泥船等作业机具。在工程进行过程中,碰到硬质岩层时,通常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水下爆破通常在一个如平板驳等水上平台上安置潜孔钻机及相关设备,使用钻机在硬质岩层钻孔,然后在炮孔内装填炸药,炸碎岩层。为了能实现连续性施工,提高工程效率,一些工程用船舶将多种功能都集中到一条船舶上。如专利“一种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cn205819499u),其集成了钻机系统、锚泊系统、供风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火工房等。其中,锚泊系统由六门独立锚、缆和三台控制缆绳收放的绞车组成。与传统的双锚、四锚锚泊系统相比,可更好地实现船舶的固定。但是,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作业,工程作业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船舶移动的情况,影响精准炸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锚泊系统,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解决现有一体化炸礁船舶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作业时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包括船体、钻机系统、锚泊系统、供风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火工房,所述锚泊系统包括至少两门船锚、锚缆和控制所述锚缆升降的锚缆绞车,还包括配重环,所述配重环套接在所述锚缆外侧,并与所述船锚的上部可拆卸式相连。

4、优选的,所述船锚有6门,所述锚缆对应设置6条,所述锚缆绞车包括边锚绞车和主绞车;所述边锚绞车分别设于所述船体的船首和船尾,并控制船体两侧的锚缆升降;所述主绞车设于所述船体的纵向中轴线上,并控制所述船体首尾两端的锚缆升降。

5、优选的,还包括横向拉链,所述横向拉链将船首或船尾的3门锚缆的上部依次相连,所述横向拉链与所述锚缆可拆卸式相连。

6、优选的,所述横向拉链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卡扣,所述锚缆的上部为链条状,所述横向拉链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锚缆的上部可拆卸式相连。

7、优选的,还包括配重绞车和配重链,所述配重绞车设于所述船体上,所述配重链一端与所述配重环连接、另一端由所述配重绞车控制升降。

8、优选的,还包括气泵和气管,所述配重环上还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气泵设于所述船体上。

9、优选的,所述配重环底部为凹凸状。

10、优选的,所述配重环设于船首或船尾的船锚处。优选的,所述配重环设于水流上游的船锚处。

11、优选的,所述钻机系统和供风系统分别设于船体相对的两侧。

12、优选的,所述船体上还安装有挖掘机。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通过设置配重环,以增加船锚的重量,从而增加锚泊系统的锚力,提高船体的稳定性。其中,配重环的底部为凹凸状,可增加配重环与河床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15、2.本技术通过对称设置6门独立的船锚(船首的中部设置1门,船首两侧分别对称设置门,船尾的中部设置1门,船尾两侧分别对称设置1门),并通过横向拉链将船首或船尾的3门锚缆的上部依次相连,可更好地抵御横风,有利于提高船体的稳定性,提高钻孔及炸礁工程的作业精度。

16、3.本技术可单独配套绞车来控制配重环的升降,也可以配套气泵、气管、气囊等结构,提起配重环时,通过给气囊充气来增加浮力,有利于起锚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包括船体、钻机系统、锚泊系统、供风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火工房,所述锚泊系统包括至少两门船锚、锚缆和控制所述锚缆升降的锚缆绞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环,所述配重环套接在所述锚缆外侧,并与所述船锚的上部可拆卸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锚有6门,所述锚缆对应设置6条,所述锚缆绞车包括边锚绞车和主绞车;所述边锚绞车分别设于所述船体的船首和船尾,并控制船体两侧的锚缆升降;所述主绞车设于所述船体的纵向中轴线上,并控制所述船体首尾两端的锚缆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拉链,所述横向拉链将船首或船尾的3门锚缆的上部依次相连,所述横向拉链与所述锚缆可拆卸式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拉链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卡扣,所述锚缆的上部为链条状,所述横向拉链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锚缆的上部可拆卸式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绞车和配重链,所述配重绞车设于所述船体上,所述配重链一端与所述配重环连接、另一端由所述配重绞车控制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和气管,所述配重环上还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气泵设于所述船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环底部为凹凸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环设于船首或船尾的船锚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系统和供风系统分别设于船体相对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还安装有挖掘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包括船体、钻机系统、锚泊系统、供风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火工房,所述锚泊系统包括至少两门船锚、锚缆和控制所述锚缆升降的锚缆绞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环,所述配重环套接在所述锚缆外侧,并与所述船锚的上部可拆卸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锚有6门,所述锚缆对应设置6条,所述锚缆绞车包括边锚绞车和主绞车;所述边锚绞车分别设于所述船体的船首和船尾,并控制船体两侧的锚缆升降;所述主绞车设于所述船体的纵向中轴线上,并控制所述船体首尾两端的锚缆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拉链,所述横向拉链将船首或船尾的3门锚缆的上部依次相连,所述横向拉链与所述锚缆可拆卸式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稳定性的水下钻爆一体化炸礁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拉链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卡扣,所述锚缆的上部为链条状,所述横向拉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进刘剑跃覃永明黄文慧刘妍姚方明覃才勇袁明范怀斌李全民农志祥韦福勇肖建国张政颜纯辉徐君陆云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