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4826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薄膜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导电薄膜包括柔性材料层、反射层和导电层;其制备方法包括:将PI层、PET层和COP层复合制成柔性材料层,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将柔性材料层放入真空磁控溅射设备中,依次沉积第一五氧化二铌层、第一二氧化硅层、第二五氧化二铌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层,形成反射层;将反射层另一侧继续在真空磁控溅射设备中沉积氧化铟锡薄膜,形成导电层;将导电层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线;将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与天窗玻璃粘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能同时满足耐高温、高透光性、高隔热性的优点,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薄膜,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天窗遮阳隔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2、采用遮阳帘或者遮阳板等物理遮挡的方式,通过拉开或者关闭来调节光线的透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操作不便,遮阳效果不佳,容易影响车内空间和视野。

3、采用调光玻璃或者调光膜等智能材料的方式,通过施加电压或者温度等外界刺激来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能,从而实现透光性和隔热性的动态调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隔热效果好,能够实现渐变调光的效果,且不影响玻璃的透明度和美观度。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陷。

4、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同时满足耐高温、高透光性、高隔热性的汽车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故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包括柔性材料层、反射层和导电层,且反射层位于柔性材料层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靠近柔性材料层一侧至靠近导电层一侧依次堆叠设置有第一五氧化二铌层、第一二氧化硅层、第二五氧化二铌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层,所述第一五氧化二铌层的厚度为12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25nm,所述第二五氧化二铌层的厚度为8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35nm。

4、优选的,所述导电层由第一氧化铟锡薄层、第二氧化铟锡薄层和第三氧化铟锡薄层组成,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110nm。

5、优选的,所述第一氧化铟锡薄层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

6、优选的,所述第二氧化铟锡薄层的厚度为70nm,铟锡比97:3。

7、优选的,所述第三氧化铟锡薄层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

8、优选的,所述柔性材料层包括pi层、pet层和cop层,且pet层位于pi层和cop层之间,所述pi层设置在第一五氧化二铌层的下端。

9、优选的,所述pi层的厚度为50um,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5um,所述cop层的厚度为188um。

10、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将pi层、pet层和cop层复合制成柔性材料层,并将柔性材料层切割成所需的尺寸;

12、s2:将柔性材料层放入真空磁控溅射设备中,依次沉积第一五氧化二铌层、第一二氧化硅层、第二五氧化二铌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层,形成反射层;

13、s3:将反射层另一侧继续在真空磁控溅射设备中沉积氧化铟锡薄膜,形成导电层;

14、s4:将导电层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线,以便于通电控制,得到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

15、s5:将所得的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与天窗玻璃粘合,完成制作。

16、优选的,在所述s2中,所述第一五氧化二铌层、第一二氧化硅层、第二五氧化二铌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分别为12nm、25nm、8nm和35nm。

17、优选的,在所述s3中,所述氧化铟锡薄膜设置有三层,第一层的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第二层的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70nm,铟锡比97:3,第二层的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包括柔性材料层、反射层和导电层,能够实现对光线的反射和透过的动态调节,从而达到遮阳和隔热的目的。

20、2、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通过将反射层覆盖于柔性材料层上,能够保护柔性材料层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和寿命,并且通过将导电层设置于反射层远离柔性材料层的一侧,能够避免导电层与柔性材料层之间的接触,减少电阻和热损失,提高了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性和耐高温性。

21、3、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能同时满足耐高温、高透光性、高隔热性的优点,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制备方法简单,操作便捷,容易控制,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材料层(1)、反射层(2)和导电层(3),且反射层(2)位于柔性材料层(1)和导电层(3)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2)靠近柔性材料层(1)一侧至靠近导电层(3)一侧依次堆叠设置有第一五氧化二铌层(21)、第一二氧化硅层(22)、第二五氧化二铌层(23)和第二二氧化硅层(24),所述第一五氧化二铌层(21)的厚度为12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22)的厚度为25nm,所述第二五氧化二铌层(23)的厚度为8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24)的厚度为3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3)由第一氧化铟锡薄层(31)、第二氧化铟锡薄层(32)和第三氧化铟锡薄层(33)组成,所述导电层(3)的厚度为11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铟锡薄层(31)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氧化铟锡薄层(32)的厚度为70nm,铟锡比97: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氧化铟锡薄层(33)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层(1)包括PI层(11)、PET层(12)和COP层(13),且PET层(12)位于PI层(11)和COP层(13)之间,所述PI层(11)设置在第一五氧化二铌层(21)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I层(11)的厚度为50um,所述PET层(12)的厚度为125um,所述COP层(13)的厚度为188u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第一五氧化二铌层(21)、第一二氧化硅层(22)、第二五氧化二铌层(23)和第二二氧化硅层(24)的厚度分别为12nm、25nm、8nm和35n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氧化铟锡薄膜设置有三层,第一层的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第二层的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70nm,铟锡比97:3,第二层的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材料层(1)、反射层(2)和导电层(3),且反射层(2)位于柔性材料层(1)和导电层(3)之间;其中,所述反射层(2)靠近柔性材料层(1)一侧至靠近导电层(3)一侧依次堆叠设置有第一五氧化二铌层(21)、第一二氧化硅层(22)、第二五氧化二铌层(23)和第二二氧化硅层(24),所述第一五氧化二铌层(21)的厚度为12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22)的厚度为25nm,所述第二五氧化二铌层(23)的厚度为8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24)的厚度为3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3)由第一氧化铟锡薄层(31)、第二氧化铟锡薄层(32)和第三氧化铟锡薄层(33)组成,所述导电层(3)的厚度为11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铟锡薄层(31)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氧化铟锡薄层(32)的厚度为70nm,铟锡比97: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天窗用耐高温透明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氧化铟锡薄层(33)的厚度为20nm,铟锡比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丹黄庆周乾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安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