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及提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801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及提花机,包括压针三角和与压针三角紧邻的挺针三角,压针三角上设置有下织针收针跑道,挺针三角上设置有下织针挺针跑道、中接针挺针跑道以及中接针收针跑道;下织针收针跑道包括下织针收针段及与下织针收针段的尾端连接的下织针压针段,下织针收针段与下织针压针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织针收针起始点,下织针压针段靠近下织针收针段的一端向下弯曲形成有织针压针点,下织针压针段尾端的上侧壁形成有纱线张力平衡点,下织针压针段上的纱线张力平衡点与织针压针点之间的分段向上弯曲形成有织针回针点。本技术中织针的退圈、喂纱、针舌的闭口动作均由挺针三角完成,而套圈、弯纱、成圈动作由压针三角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提花机,特别是一种下盘移圈三角组件及提花机。


技术介绍

1、提花机中具有下针盘,对应下针盘设有竖直放置的下三角,下三角中包括有移圈三角和出针三角,两种三角是组合使用的。

2、如图5所示,这是现有的提花机中所使用的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它是由压针三角和挺针三角两部分组成,在压针三角和挺针三角上均设置有用于控制织针运动的跑道。现有技术中喂纱和针舌的闭口动作、退圈、套圈、弯纱、成圈等都是在压针三角上完成的,在调试纱线线长时随着压针三角上下移动带来的喂纱角度改变容易引起漏吃、飞氨纶等问题。其次压针三角上的出针跑道的尾端的出针方向基本为水平的,容易导致织针运动该位置时,上织针成圈后对线圈的拉力过松,从而引起线圈脱出针钩而产生漏针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下盘出针三角组件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及提花机,解决了现有的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容易引起漏吃、漏针等问题。

2、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包括压针三角和与压针三角紧邻的挺针三角,所述压针三角上设置有控制下织针斜向下运动的下织针收针跑道,所述挺针三角上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下织针和中接针斜向上运动的下织针挺针跑道和中接针挺针跑道以及控制中接针斜向下运动的中接针收针跑道;

3、所述下织针收针跑道包括下织针收针段及与下织针收针段的尾端连接的下织针压针段,所述下织针收针段与下织针压针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织针收针起始点,所述下织针压针段靠近下织针收针段的一端向下弯曲形成有织针压针点,所述下织针压针段尾端的上侧壁形成有用于控制成圈后纱线和上织针之间拉力达到平衡的纱线张力平衡点,所述下织针压针段上的纱线张力平衡点与织针压针点之间的分段向上弯曲形成有用于控制下织针完成回针动作的织针回针点;

4、所述中接针挺针跑道和中接针收针跑道的连接处向上弯曲形成有挺针最高点。

5、优选的,所述下织针挺针跑道与所述中接针挺针跑道呈上下平行分布,所述下织针收针跑道与所述中接针收针跑道呈上下平行分布。

6、优选的,所述织针压针点由下织针压针段的上侧壁向下凸起而形成,所述织针回针点有下织针压针段的上侧壁向上凹陷而形成,其中所述织针回针点位于织针压针点和纱线张力平衡点之间。

7、优选的,所述织针回针点的位置高度大于纱线张力平衡点的位置高度,所述纱线张力平衡点的位置高度大于织针压针点的位置高度。

8、优选的,所述挺针最高点由中接针挺针跑道和中接针收针跑道的连接处的下侧壁向上凸起而形成。

9、优选的,所述织针回针点和纱线张力平衡点之间的连接面与所述挺针三角的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为26±1°。

10、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提花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下盘出针三角组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2、本技术中织针的退圈、喂纱、针舌的闭口动作均由挺针三角完成,而套圈、弯纱、成圈动作由压针三角完成,中接针往上运动至挺针最高点,完成退圈动作,然后沿着中接针收针跑道继续运动到压针三角上的织针收针起始点,完成喂纱和针舌的闭口动作;因为喂纱和针舌的闭口动作都在挺针三角上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在调试纱线线长时随着压针三角上下移动带来的喂纱角度改变引起的漏吃、飞氨纶等问题,大大提高了调机效率和机器运转的稳定性;然后织针沿着织针回针轨迹运动到达织针回针点,这时完全成圈,下织针对纱线的作用张力放松给上盘三角完成弯纱动作,避免了织针压针点与上织针压针点过度对拉引起的布面破洞的问题;最后织针沿着织针回针点位置作适当角度下向下运动到达纱线张力平衡点,这时上针完成成圈动作,对线圈拉力放松,有效的回收了上织针成圈后纱线过松的部分拉力,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织针退圈后对线圈拉力过松引起的线圈脱出针钩而产后的漏针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包括压针三角(1)和与压针三角(1)紧邻的挺针三角(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针三角(1)上设置有控制下织针(3)斜向下运动的下织针收针跑道(11),所述挺针三角(2)上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下织针(3)和中接针(4)斜向上运动的下织针挺针跑道(12)和中接针挺针跑道(14)以及控制中接针(4)斜向下运动的中接针收针跑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织针挺针跑道(12)与所述中接针挺针跑道(14)呈上下平行分布,所述下织针收针跑道(11)与所述中接针收针跑道(13)呈上下平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压针点(102)由下织针压针段(112)的上侧壁向下凸起而形成,所述织针回针点(103)有下织针压针段(112)的上侧壁向上凹陷而形成,其中所述织针回针点(103)位于织针压针点(102)和纱线张力平衡点(10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回针点(103)的位置高度大于纱线张力平衡点(104)的位置高度,所述纱线张力平衡点(104)的位置高度大于织针压针点(102)的位置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挺针最高点(201)由中接针挺针跑道(14)和中接针收针跑道(13)的连接处的下侧壁向上凸起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回针点(103)和纱线张力平衡点(104)之间的连接面与所述挺针三角(2)的下侧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为26±1°。

7.一种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下盘出针三角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包括压针三角(1)和与压针三角(1)紧邻的挺针三角(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针三角(1)上设置有控制下织针(3)斜向下运动的下织针收针跑道(11),所述挺针三角(2)上设置有分别用于控制下织针(3)和中接针(4)斜向上运动的下织针挺针跑道(12)和中接针挺针跑道(14)以及控制中接针(4)斜向下运动的中接针收针跑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织针挺针跑道(12)与所述中接针挺针跑道(14)呈上下平行分布,所述下织针收针跑道(11)与所述中接针收针跑道(13)呈上下平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盘出针三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压针点(102)由下织针压针段(112)的上侧壁向下凸起而形成,所述织针回针点(103)有下织针压针段(112)的上侧壁向上凹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泽山李金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