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及其压缩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及其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69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包括主轴承座、止推板、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腔,止推板的上表面或动涡旋盘的下端面设有取油槽,且止推板上设有与取油槽连通的进油孔,且进油孔与主轴承座的储油池连通;动涡旋盘具有动盘体和动叶片,动叶片安装在动盘体上,动盘体上设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用于取油槽中的润滑油流入至压缩腔中。通过对油路的改进和取油槽的设计,并结合压缩机在工作状态下,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运动轨迹对取油槽和进油通道进行了设计,能够针对性地对压缩腔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及其压缩机


技术介绍

1、涡旋压缩机包括用于压缩工作流体(比如制冷剂)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进而包括动涡旋和定涡旋等部件。涡旋压缩机在运转时,动涡旋与定涡旋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为了减小磨损和降低功耗,需要向涡旋摩擦面提供润滑。润滑油膜同时也可以改善涡旋密封性从而提高容积效率。

2、通常,可以用油循环率来表征被工作流体携带的润滑油量以及给涡旋提供的润滑油的程度。油循环率即排出压缩机的制冷剂中所含润滑油的质量百分比。制冷剂气流进入压缩机之后与压缩机内部润滑油路发生交叉,使得气流携带一定量的润滑油进入涡旋,润滑涡旋之后,一部分润滑油最终随着制冷剂排出压缩机。

3、然而油循环率过高,润滑油积聚在换热器内表面,降低系统的换热效率,降低系统能效;油循环过高也会引发压缩机存油不足风险;反之油循环量过低,涡旋之间没有充足的润滑,涡旋摩擦面产生磨损失效的概率增加。因此压缩机的油循环量需要控制在比较合适的水平以保证系统和压缩机的良好运行。

4、涡旋润滑不足导致磨损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低温工况,以及变频压缩机的低转速工况下。低温工况或者低速工况下,由于制冷剂质量流量小,只能携带少量润滑油进入涡旋。为了降低涡旋磨损风险,现有公开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6194750b,名称为涡旋压缩机的专利,该专利通过在动涡旋端板中设置从曲轴出油口连通至动涡旋内部空间的输油通路,将润滑油直接输送到涡旋之间提供润滑。这种额外的主动供油方式,弥补了制冷剂流量低的带油不足问题。但是也存在弊端:输油通道从偏心油泵出油口引油,油量与油泵能力直接相关,通常在高转速工况下,容积泵或离心泵的泵油能力急剧增加,经过该通道进入涡旋的油量也相应增加,油循环率过大,排出压缩机油量过大。

5、通常涡旋压缩机主轴承座都会设置回油通道将主轴承座储油池内一部分润滑油返回压缩机底部油池,另一部分经过涡旋轴承毂部的搅动将润滑油供应到涡旋止推面进行润滑。现有公开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3807166ab,名称为涡旋压缩机的专利,该文件中记载从主轴承座储油池中取油,经过动涡旋端板中的类似通道,直接供油到涡旋之间提供润滑的方案。由于空间设计问题,在涡旋平动的过程中,该油路取油口只能间歇性地从储油池取油,很难做到全时取油。特别是在储油池已经将润滑油一部分回到油池的情况下,该油路能供应到涡旋的润滑油有限。如何针对性地对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进行有效润滑是本申请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通过对油路的改进和取油槽的设计,并结合压缩机在工作状态下,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之间的运动轨迹对取油槽和进油通道进行了设计,能够针对性地对压缩腔的润滑。

2、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包括主轴承座、止推板、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所述动涡旋盘和所述静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止推板的上表面或所述动涡旋盘的下端面设有取油槽,且所述止推板上设有与所述取油槽连通的进油孔,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主轴承座的储油池连通;

3、所述动涡旋盘具有动盘体和动叶片,所述动叶片安装在动盘体上,所述动盘体上设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用于所述取油槽中的润滑油流入至所述压缩腔中。

4、优选的,所述进油通道由横孔、入孔和出孔,所述动盘体的周面设有所述横孔,所述入孔的上端与所述横孔连通,所述入孔的下端贯穿所述动盘体的下端面,所述出孔的下端与所述横孔连通,所述出孔的上端贯穿所述动盘体的上端面,所述横孔的靠近所述动盘体周面的一端设有堵头;

5、或,所述进油通道为斜孔,所述斜孔贯穿所述动盘体的上下端面。

6、优选的,所述主轴承座的储油池中设有卸载平衡块,所述卸载平衡块安装在压缩机的曲轴上。

7、优选的,所述卸载平衡块具有安装部和推油臂,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在压缩机的曲轴上,所述推油臂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边缘。

8、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具有圆柱形的套管和扇形板,所述套管位于所述扇形板的上端面,且所述套管的上端面设有贯通所述扇形板的轴孔并用于安装所述曲轴,所述推油臂固定在所述扇形板的边缘。

9、优选的,所述推油臂的端部设有坡口并用于将润滑油向上推送所述止推板的进油孔中。

10、优选的,所述止推板取油槽的半径为r,所述进油通道下端的开孔的孔径为r,所述动涡旋盘相对于静涡旋盘的回转半径为ro。

11、优选的,当所述进油通道下端的开孔的回转中心与所述止推板取油槽的中心重合时,r、r和ro的关系如下:

12、r+ro≤r;

13、或,-r<r-ro<r。

14、优选的,当所述进油通道下端的开孔的回转中心与所述止推板取油槽的中心偏心时、且偏心距离为a,此时r、r和ro的关系如下:

15、r+ro≤r-a;

16、或,r+ro-(r-a)≥2r;

17、或,r+ro-(r-a)<2r。

18、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包含上述压缩腔润滑结构的压缩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包括主轴承座(11)、止推板(12)、动涡旋盘(13)和静涡旋盘(14),所述动涡旋盘(13)和所述静涡旋盘(14)之间形成压缩腔3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板(12)的上表面取油槽(15),或所述动涡旋盘(13)的下端面设有取油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由横孔(20)、入孔(21)和出孔(22),所述动盘体(18)的周面设有所述横孔(20),所述入孔(21)的上端与所述横孔(20)连通,所述入孔(21)的下端贯穿所述动盘体(18)的下端面,所述出孔(22)的下端与所述横孔(20)连通,所述出孔(22)的上端贯穿所述动盘体(18)的上端面,所述横孔(20)的靠近所述动盘体(18)周面的一端设有堵头(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11)的储油池(17)中设有卸载平衡块32,所述卸载平衡块32安装在压缩机的曲轴(2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平衡块32具有安装部和推油臂(25),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在压缩机的曲轴(26)上,所述推油臂(25)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圆柱形的套管(27)和扇形板(28),所述套管(27)位于所述扇形板(28)的上端面,且所述套管(27)的上端面设有贯通所述扇形板(28)的轴孔并用于安装所述曲轴(26),所述推油臂(25)固定在所述扇形板(28)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油臂(25)的端部设有坡口(29)并用于将润滑油向上推送所述止推板(12)的进油孔(16)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板(12)取油槽(15)的半径为R,所述进油通道下端的开孔的孔径为r,所述动涡旋盘(13)相对于静涡旋盘(14)的回转半径为RO。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油通道下端的开孔的回转中心与所述止推板(12)取油槽(15)的中心重合时,R、r和RO的关系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油通道下端的开孔的回转中心与所述止推板(12)取油槽(15)的中心偏心时、且偏心距离为a,此时R、r和RO的关系如下: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腔润滑结构,包括主轴承座(11)、止推板(12)、动涡旋盘(13)和静涡旋盘(14),所述动涡旋盘(13)和所述静涡旋盘(14)之间形成压缩腔3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板(12)的上表面取油槽(15),或所述动涡旋盘(13)的下端面设有取油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由横孔(20)、入孔(21)和出孔(22),所述动盘体(18)的周面设有所述横孔(20),所述入孔(21)的上端与所述横孔(20)连通,所述入孔(21)的下端贯穿所述动盘体(18)的下端面,所述出孔(22)的下端与所述横孔(20)连通,所述出孔(22)的上端贯穿所述动盘体(18)的上端面,所述横孔(20)的靠近所述动盘体(18)周面的一端设有堵头(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11)的储油池(17)中设有卸载平衡块32,所述卸载平衡块32安装在压缩机的曲轴(2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腔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平衡块32具有安装部和推油臂(25),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在压缩机的曲轴(26)上,所述推油臂(25)固定在所述安装部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