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463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取放领域,提供了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其中,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包括车体、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夹持部、辅助部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夹持部和辅助部分别相连;所述第一调整部和辅助部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二调整部固定在第一调整部的末端;所述夹持部与第二调整部的末端相连;所述第一调整部用于驱动第二调整部进行水平/垂直运动,以调整夹持部与蓄电池/辅助部之间的水平/垂直距离;所述第二调整部用于驱动夹持部进行旋转运动,以调整夹持部的姿态并对准蓄电池/辅助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紧/松开蓄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取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新能源施工装备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设备。例如,在隧道施工环境中,使用传统燃油挖掘机进行挖掘任务时,传统燃油挖掘机会产生巨大烟尘,再加上隧道内空气稀薄,隧道内常伴有刺鼻的味道,造成作业环境差的难题。而新能源施工装备不会产生巨大烟尘,能够避免隧道内浓烟、轰鸣及缺氧现场,实现了大大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以及节约燃料的目的。

3、新能源施工装备需要使用到蓄电池,当新能源施工装置在户外施工过程中蓄电池损伤后,此时需要进行立即更换并运送至维修站进行维修。目前,从新能源施工装备中取出蓄电池大多采用手动方式,这样大大增强了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因蓄电池重量较重,在取放时容易砸伤或磕伤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其能够实现蓄电池的全自动化,且提高蓄电池取放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

4、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包括:

5、车体、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夹持部、辅助部和控制部;

6、所述控制部与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夹持部和辅助部分别相连;

7、所述第一调整部和辅助部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二调整部固定在第一调整部的末端;所述夹持部与第二调整部的末端相连;

8、所述第一调整部用于驱动第二调整部进行水平/垂直运动,以调整夹持部与蓄电池/辅助部之间的水平/垂直距离;

9、所述第二调整部用于驱动夹持部进行旋转运动,以调整夹持部的姿态并对准蓄电池/辅助部;

10、所述夹持部用于夹紧/松开蓄电池。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调整部包括由安装臂、轨道、第一安装块、第一螺纹杆、第一电机、第一导向杆、第二安装块、伺服电机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电机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部相连;

12、所述安装臂固定在车体的顶端面,所述轨道固定在安装臂上,所述第一安装块滑动连接在轨道内;所述第一安装块与第一螺纹杆相连,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上,第二安装块固定在第一导向杆下方,第二安装块的顶端面固定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与第二螺纹杆相连,第二螺纹杆穿设过第一安装块且与第二安装块连接。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焊接有辅助板,辅助板内壁底端面设置有滚珠,滚珠与轨道的顶端面接触,辅助板和滚珠共同组成第一安装块与轨道连接的强化结构。

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调整部包括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部相连;

15、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调整部的末端,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连接杆上;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1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块、夹持块、第三电机和调整杆;所述第三电机与控制部相连;

17、第一连接块共设有两块,两块第一连接块之间通过滑动杆滑动连接两个夹持块;第三电机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块上,两个第一连接块上转动连接有调整杆,调整杆与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相连接;调整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持块螺纹连接。

1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辅助部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导向杆、第一电动缸、承接座和凹槽;所述第一电动缸与控制部相连;

19、第二连接块固定在车体的顶端面,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上,承接座与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固定;第一电动缸设置在第二连接块和承接座之间。

2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承接座呈l形结构,承接座的顶端面对称开设有若干凹槽。

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车体。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三导向杆、座体、储物盒和地钉;所述第三导向杆固定在车体的一端,所述座体滑动设置在第三导向杆上;所述储物盒固定在座体上;所述储物盒内放置有配重物品;所述地钉的一端插接在座体上,另一端与地面插接。

2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方法。

24、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且在控制部内实现;

25、所述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方法,包括:

26、在夹取蓄电池过程中,控制第一调整部来调整夹持部与蓄电池间的水平/垂直距离;再控制第二调整驱动夹持部进行旋转运动,以调整夹持部的姿态并对准蓄电池;当夹持部对准蓄电池时,控制夹持部夹紧蓄电池;

27、在放置蓄电池过程中,控制第一调整部来调整夹持部与辅助部间的水平/垂直距离;再控制第二调整部驱动夹持部进行旋转运动,以调整夹持部的姿态并对准辅助部;当夹持部的姿态并对辅助部时,控制夹持部松开蓄电池。

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9、(1)本专利技术利用控制部来控制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夹持部和辅助部的相互配合运动,以实现在夹取蓄电池过程中,控制第一调整部来调整夹持部与蓄电池间的水平/垂直距离,第二调整驱动夹持部进行旋转运动以调整夹持部的姿态并对准蓄电池,进而控制夹持部夹紧蓄电池;以及在放置蓄电池过程中,控制第一调整部来调整夹持部与辅助部间的水平/垂直距离,第二调整部驱动夹持部进行旋转运动以调整夹持部的姿态并对准辅助部,再控制夹持部松开蓄电池,实现了蓄电池的全自动化,且提高了蓄电池取放效率。

30、(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调整部和第二调整部的设置,利用控制部驱动控制夹持部的水平、垂直以及旋转运动,实现了夹持部的多方向调整,在夹持蓄电池时更加灵活方便。

31、(3)本专利技术通过辅助部实现了蓄电池的承接,且通过凹槽的设置可方便叉车将蓄电池取走,提高了蓄电池的更换效率;另外,当第一电机损伤后,导致夹持部无法向左移动时,此时可通过第一电动缸的伸展实现承接座的向右移动,此时依然可以实现蓄电池的承托,灵活性高。

32、(3)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部的设置,一方面,在使用时可在储物盒内放置配重物品,比如沙石泥土或者配重块,此时能够增加车体的重量,避免落在取出蓄电池的过程中车体倾斜,进而导致蓄电池损伤;另一方面,在实现车体稳定性强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地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强化,提高了车体的稳定性。

33、本专利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部包括由安装臂、轨道、第一安装块、第一螺纹杆、第一电机、第一导向杆、第二安装块、伺服电机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电机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部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焊接有辅助板,辅助板内壁底端面设置有滚珠,滚珠与轨道的顶端面接触,辅助板和滚珠共同组成第一安装块与轨道连接的强化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部包括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块、夹持块、第三电机和调整杆;所述第三电机与控制部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部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导向杆、第一电动缸、承接座和凹槽;所述第一电动缸与控制部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座呈L形结构,承接座的顶端面对称开设有若干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安装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车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三导向杆、座体、储物盒和地钉;所述第三导向杆固定在车体的一端,所述座体滑动设置在第三导向杆上;所述储物盒固定在座体上;所述储物盒内放置有配重物品;所述地钉的一端插接在座体上,另一端与地面插接。

10.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且在控制部内实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部包括由安装臂、轨道、第一安装块、第一螺纹杆、第一电机、第一导向杆、第二安装块、伺服电机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电机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部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焊接有辅助板,辅助板内壁底端面设置有滚珠,滚珠与轨道的顶端面接触,辅助板和滚珠共同组成第一安装块与轨道连接的强化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部包括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施工装备的蓄电池全自动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连接块、夹持块、第三电机和调整杆;所述第三电机与控制部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山李祥运王锋束娜范中泽曹晓满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