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415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包括设置在轮毂上的轮缘,所述轮毂与轮缘之间设置有便拆卸组件。该改良式尾导轮总成,通过设置有便拆卸组件,将尾导轮成轮毂和挡盘,可拆卸式,在两者组装时,使对应的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产生贴合,后依次安装第二螺栓,转动螺母套设在第二螺栓尾部的外端,对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进行紧固操作,同时挡盘与轮缘之间是由多组第一螺栓连接,在拆卸时,此上组合式安装的方式,将轮缘部位改为可拆卸式,当该部位磨损需更换时,可在仓体内直接拆卸该部位的轮缘,换上新的轮缘,更换简单的同时,降低更换难度,可降低成本,也更加的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


技术介绍

1、导轮是多数机械中关键的部件之一,它可承担着传输工作,根据机械的应用需求,通过设计不同的尾导轮总成,安装时旋转的灵活性,在整个机械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具有可靠性,是一种反应元件;

2、根据专利文件:cn207971532u所提出的公开了一种导轮总成,包括有导轮、铜套及轴承,所述导轮的中心轴安装在轴承上,所述轴承安装在铜套的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的圆周面开设有v型的线槽,所述导轮的圆周表面向两端延伸有v型羽翼。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便于放钼丝,提高线切割的安全形,而且v型羽翼会使皂化液向导轮的两侧端甩出,防止皂化液进入轴承内,避免轴承受损。

3、目前传统的尾导轮总成,其中尾导轮是整体铸造的,在精加工后,轮缘部高频淬火,在后期会产生磨损的问题,其中尾导轮总成(除轴承座)是整体安装在仓体内的,尾导轮属于易损件,尤其是轮缘部位,所以磨损严重后需经常更换,但由于它是整体铸造的,更换时需将尾导轮总成全部搬出仓体外,逐一拆卸、更换,以上操作较为繁琐的同时,又比较费事,降低了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传统的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中尾导轮是整体铸造的,在精加工后,轮缘部高频淬火,在后期会产生磨损的问题,其中尾导轮总成(除轴承座)是整体安装在仓体内的,尾导轮属于易损件,尤其是轮缘部位,所以磨损严重后需经常更换,但由于它是整体铸造的,更换时需将尾导轮总成全部搬出仓体外,逐一拆卸、更换,以上操作较为繁琐的同时,又比较费事,降低了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包括设置在轮毂上的轮缘,所述轮毂与轮缘之间设置有便拆卸组件,所述轮缘的两端皆对称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后端设置有安固定位组件;

3、所述便拆卸组件包括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轮缘活动套设在对应的轮毂外部,所述轮毂的外圈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安装在轮缘内圈的一端,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轮缘外部的两端皆对称设置有挡盘,所述挡盘内圈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外部靠近挡盘的一端套设有挡套,所述轴杆的另一端与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挡盘与轮缘之间的槽内通过多组第一螺栓螺纹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多组毡圈,所述毡圈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法兰盘对应的槽内,且第二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法兰盘上对应的槽内,所述第二螺栓外部的一端通过螺纹套设有对应的螺母。

5、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设置有对应的内垫圈,所述内垫圈设置在第二法兰盘靠近第一法兰盘的一端。

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透盖,所述透盖安装在轴杆靠近轴承座的一端,所述轴承座两端皆开设有内安装槽,且透盖的另一端卡设在对应的内安装槽内部,所述透盖与轴承座之间的槽内通过多组内六角螺栓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透盖外端设置有毡圈,且毡圈的另一端与内安装槽的内圈处于相互贴合的状态。

8、优选的,所述安固定位组件多组焊接面板,所述焊接面板分别安装在轴承座的后端,所述焊接面板下方的外部套设有u形外框,所述焊接面板底部槽内竖直安装有对应的定位内杆,所述u形外框内端底部开设有定位插口,且定位内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定位插口的内部,所述u形外框外端的一侧设置有外活动板,所述焊接面板外端一侧的下方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外活动板内端的上方水平安装有内插块,且内插块另一端插设在对应定位槽的内部,所述u形外框外端的一侧开设有内置槽,且内置槽与外活动板之间设置有对应的弹簧,所述外活动板底部安装有拉板。

9、优选的,所述内插块的插设端胶粘有内端头,且内端头的另一端与定位槽内壁处于相互贴合的状态。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设置有便拆卸组件,将尾导轮成轮毂和挡盘,可拆卸式,在两者组装时,使对应的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产生贴合,后依次安装第二螺栓,转动螺母套设在第二螺栓尾部的外端,对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进行紧固操作,同时挡盘与轮缘之间是由多组第一螺栓连接,在拆卸时,此上组合式安装的方式,将轮缘部位改为可拆卸式,当该部位磨损需更换时,可在仓体内直接拆卸该部位的轮缘,换上新的轮缘,更换简单的同时,降低更换难度,可降低成本,也更加的经济实用;

12、2、通过设置有安固定位组件,将内六角螺栓拆卸,其中透盖处于内安装槽内部,轴杆与透盖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挡套套设在轴杆外部,此时可对透盖整体进行拆除,其中轴承座后端设有焊接面板,在与对应的u形外框连接时,通过将定位内杆插设在定位插口内部,对焊接面板与u形外框之间进行定位,同时若外拉拉板,可带动外活动板向远离u形外框端移动,对设置在内置槽内的弹簧产生拉伸,以将内插块带离出定位槽内部后,解除对焊接面板处的固定,若连接时,以上可对连接处进行定位固定的同时,可完成暂时的安装,避免在后续焊接后不易拆除的问题产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包括设置在轮毂(1)上的轮缘(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与轮缘(101)之间设置有便拆卸组件,所述轮缘(101)的两端皆对称设置有轴承座(109),所述轴承座(109)后端设置有安固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多组第二螺栓(108),所述第二螺栓(108)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法兰盘(104)对应的槽内,且第二螺栓(108)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法兰盘(105)上对应的槽内,所述第二螺栓(108)外部的一端通过螺纹套设有对应的螺母(1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104)与第二法兰盘(105)之间设置有对应的内垫圈(106),所述内垫圈(106)设置在第二法兰盘(105)靠近第一法兰盘(104)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透盖(111),所述透盖(111)安装在轴杆(110)靠近轴承座(109)的一端,所述轴承座(109)两端皆开设有内安装槽(112),且透盖(111)的另一端卡设在对应的内安装槽(112)内部,所述透盖(111)与轴承座(109)之间的槽内通过多组内六角螺栓(11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盖(111)外端设置有毡圈(116),且毡圈(116)的另一端与内安装槽(112)的内圈处于相互贴合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固定位组件多组焊接面板(2),所述焊接面板(2)分别安装在轴承座(109)的后端,所述焊接面板(2)下方的外部套设有U形外框(201),所述焊接面板(2)底部槽内竖直安装有对应的定位内杆(202),所述U形外框(201)内端底部开设有定位插口(203),且定位内杆(202)的另一端插设在定位插口(203)的内部,所述U形外框(201)外端的一侧设置有外活动板(204),所述焊接面板(2)外端一侧的下方开设有定位槽(209),所述外活动板(204)内端的上方水平安装有内插块(208),且内插块(208)另一端插设在对应定位槽(209)的内部,所述U形外框(201)外端的一侧开设有内置槽(205),且内置槽(205)与外活动板(204)之间设置有对应的弹簧(206),所述外活动板(204)底部安装有拉板(2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块(208)的插设端胶粘有内端头(210),且内端头(210)的另一端与定位槽(209)内壁处于相互贴合的状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包括设置在轮毂(1)上的轮缘(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与轮缘(101)之间设置有便拆卸组件,所述轮缘(101)的两端皆对称设置有轴承座(109),所述轴承座(109)后端设置有安固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多组第二螺栓(108),所述第二螺栓(108)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法兰盘(104)对应的槽内,且第二螺栓(108)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二法兰盘(105)上对应的槽内,所述第二螺栓(108)外部的一端通过螺纹套设有对应的螺母(1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104)与第二法兰盘(105)之间设置有对应的内垫圈(106),所述内垫圈(106)设置在第二法兰盘(105)靠近第一法兰盘(104)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尾导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透盖(111),所述透盖(111)安装在轴杆(110)靠近轴承座(109)的一端,所述轴承座(109)两端皆开设有内安装槽(112),且透盖(111)的另一端卡设在对应的内安装槽(112)内部,所述透盖(111)与轴承座(109)之间的槽内通过多组内六角螺栓(113)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奎周致周子尧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神开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