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式触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428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式触控系统。该光学式触控系统包含面板装置及光学式触控装置。该面板装置包含相异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该光学式触控装置包含光发射模块、光路调整模块、光感测模块及处理模块。该光发射模块及该光感测模块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该光发射模块发射感测光,该光路调整模块对该感测光进行反射以形成反射光。该光感测模块接收该反射光并根据其是否接收到该反射光产生感测结果。该处理模块根据该感测结果判断形成于该面板装置上的触控点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整合光学式触控装置与面板装置以节省 使用空间并扩大有效感测区域范围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目前较为常见的触控式装置包含有电阻式触控装置、电容式触控装置 以及光学式触控装置等类型,透过不同探测原理及方式进行单一或多重触控点的探测。在 上述各种不同类型的触控式装置中,光学式触控装置由于具有透光性优的特性,已成为有 别于传统的电阻式触控装置与电容式触控装置之外的另一常用技术。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传统的光学式触控装置设置于面板上的侧面示意图。如图 1所示,传统的光学式触控装置1包含光发射器12、光接收器14及处理器16,其中,光发射 器12及光接收器14分别设置于面板装置9上的相异两侧,处理器16连接至光发射器12 及光接收器14。当光发射器12发射出感测光后,光接收器14即用以接收该感测光,若该感 测光刚好被一物体所阻挡而使得光接收器14无法接收到该感测光,光学式触控装置1即可 据以判断该物体在面板装置9上所形成的触控点的位置。然而,由图1可知,由于光学式触控装置1并未与面板装置9进行整合,而仅是单 纯地将其光发射器12及光接收器14设置于面板装置9上,如此将会造成面板装置9额外 的空间需求,对于目前讲究体积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而言,确实相当不利。此外,传统的光 学式触控装置1在面板装置9上的设置方式,也导致其有效感测区域范围受到局限。因此,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光学式触控系统。在该实施例中,该光学式 触控系统包含面板装置及光学式触控装置。该面板装置包含相异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该光学式触控装置包含光发射模块、光路调整模块、光感测模块及处理模块,其中该光发射 模块及该光感测模块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上。当该光发射模块发射出感测 光后,该光路调整模块对该感测光进行反射以形成反射光。该光感测模块接收该反射光并 根据其是否接收到该反射光产生感测结果。该处理模块根据感测结果判断形成于面板装置 上的触控点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光学式触控系统中的该光路调整模块包含光路调 整单元,该光路调整单元设置于该面板装置的第一面的第一侧上方或第二侧上方,该光路 调整单元对应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并用以对该感测光进行反射而形成该反射光。优选地,该光路调整模块包含第一光路调整单元及第二光路调整单元,该第一光 路调整单元及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分别设置于该面板装置的第一面的第一侧上方及第二 侧上方。优选地,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分别位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并且分别对应于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元与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优选地,该光发射模块所发射的该感测光将会被相对应的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元反 射而形成第一反射光。优选地,若该第一反射光在该第一面上方传递至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该第一反 射光将会被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反射而形成该反射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光学式触控系统中的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分 别位于该第一侧的第一凹陷部与该第二侧的第二凹陷部,并且分别对应于该第一光路调整 单元与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优选地,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分别位于该第一面的一侧及相对于该第一面的 第二面的另一侧,该光路调整模块进一步包含辅助光路调整单元,该辅助光路调整单元设 置于该第二面的该另一侧的上方且对应于该第二位置,用以反射该反射光以形成辅助反射 光并射入该光感测模块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光学式触控系统中,该第二位置及该第一位置分 别位于该第一面的一侧及相对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的另一侧,该光路调整模块还包含辅助 光路调整单元,该辅助光路调整单元设置于该第二面的该另一侧的上方且对应于该第一位 置,用以反射该光发射模块所发射的该感测光以形成辅助反射光并射至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光学式触控系统中,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分 别位于相对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的第一侧及第二侧,该光路调整模块进一步包含第一辅助 光路调整单元及第二辅助光路调整单元,该第一辅助光路调整单元设置于该第二面的该第 一侧上方且对应于该第一位置,用以反射该光发射模块所发射该感测光以形成第一辅助反 射光并射至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元,该第二辅助光路调整单元设置于该第二面的该第二侧上 方且对应于该第二位置,用以反射该反射光以形成第二辅助反射光并射入该光感测模块 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光发射模块为该面板装置的背光源,该背光源设 置在相对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外或设置在相异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的一侧面外,该光路 调整模块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路调整单元,该至少一个辅助光路调整单元用以反射 该背光源所发射的该入射光以形成第一辅助反射光并射至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元。优选地,该至少一个辅助光路调整单元是可旋转的,当该至少一个辅助光路调整 单元旋转至第一角度时,该背光源所发射的该入射光不会被该至少一个辅助光路调整单元 反射,以射入该面板装置作为背光源,当该至少一个辅助光路调整单元旋转至第二角度时, 该背光源所发射的该入射光才会被该至少一个辅助光路调整单元反射以形成该第一辅助 反射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光学式触控系统中,该面板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液 晶单元,该至少一个液晶单元是可旋转的,当平行光射入该面板装置时,该至少一个液晶单 元通过调整其偏转角度控制该平行光通过该至少一个液晶单元后所形成的射出光的强度。优选地,当该射出光射出该面板装置之外时,该射出光也可被该第一光路调整单 元或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反射以于该第一面上方形成光分布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光学式触控系统中,该面板装置还设置有光路调整单元,该光路调整单元为液晶元件、电湿式元件或电致变色元件,以提供扫瞄切换的功 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光学式触控系统操作方法。在该实施例中, 该光学式触控系统包含面板装置及光学式触控装置,该面板装置包含相异的第一位置及第 二位置,该光学式触控装置包含光发射模块、光路调整模块、光感测模块及处理模块,并且 该光发射模块与该光感测模块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 骤(a)该光发射模块发射出感测光;(b)该光路调整模块对该感测光进行反射以形成反射 光;(c)该光感测模块接收该反射光并根据其是否接收到该反射光产生感测结果;(d)该处 理模块根据该感测结果判断形成于面板装置上的触控点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方法中,该光路调整模块包含光路调整单元, 该光路调整单元设置于该面板装置的第一面的第一侧上方或第二侧上方,该光路调整单元 对应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并用以对该感测光进行反射而形成该反射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方法中,该光路调整模块包含第一光路调整 单元及第二光路调整单元,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元及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分别设置于该面板 装置的第一面的第一侧上方以及第二侧上方。优选地,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分别位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并且分别对应 于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元与该第二光路调整单元,该光发射模块所发射的该感测光将会被相 对应的该第一光路调整单元反射而形成第一反射光,若该第一反射光在该第一面上方传递 至该第二光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式触控系统,包含:面板装置,包含相异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以及光学式触控装置,包含:光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上,用以发射感测光;光路调整模块,用以对所述感测光进行反射以形成反射光;光感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上,用以接收所述反射光并根据其是否接收到所述反射光产生感测结果;以及处理模块,连接至所述光感测模块,用以根据所述感测结果判断形成于所述面板装置上的触控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孟新王威周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