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967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技术提供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撑板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一侧均贯穿有转盘,两个所述转盘相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框的内部,两个所述转盘的相对一侧之间贯穿有冷却转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冷却转筒转动,从而可以实现造粒喷头对进行均匀雾化造粒的同时,两个折弯刮杆随着冷却转筒的转动将冷却转筒内壁上粘覆冷却成型的金属颗粒快速剐蹭下来,不会出现颗粒堆积的现象,维持冷却转筒内壁有效冷却面积,从而提高了金属颗粒的冷却成型时间,提高了金属颗粒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属于造粒加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1、碱性黄金选矿剂经高温熔融加工之后,通常采用的冷却方法为:将高温液态物料缓慢倒入旋转的冷却筒中,通入冷空气进行冷却,冷却筒外部通过自来水喷淋进行降温,高温物料在冷风及冷却筒体的冷却作用下降温凝结成块,最后将块状物料从出料口进入到颚式破碎机及雷蒙机中进行下一步的破碎,形成颗粒状物料。这种加工工艺在将高温液态物料倒入冷却筒的过程中难以平稳控制流量,其中部分高温液态物料在未冷凝情况下接触到前部分已经冷凝的物料,导致物料结团,物料冷凝不均匀,影响冷凝效果和后续加工效率;同时,该工艺还需要将块状物料送入颚式破碎机及雷蒙机进行进一步地破碎加工,能耗较大,工序较复杂。

2、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金属造粒物料质量稳定,采用喷式造粒,将高温液体物料输送至造粒喷头处,利用高压,将液体物料通过造粒喷头雾化喷出,并喷至冷却转筒的内壁上进行冷却,物料冷却后容易出现粘覆在冷却转筒内壁上的现象,无法及时刮下,从而导致颗粒堆积,缩小了有效冷却面积,降低了金属颗粒加工效率。

3、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造粒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粒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粘覆在冷却转筒内壁上成型的颗粒无法快速刮除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撑板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一侧均贯穿有转盘,两个所述转盘相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框的内部,两个所述转盘的相对一侧之间贯穿有冷却转筒,所述冷却转筒内壁的两侧之间安装有造粒组件,所述冷却转筒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一个所述转盘的外部安装有齿轮驱动组件。

3、进一步地,所述造粒组件包括两个圆盘,两个圆盘分别嵌设于冷却转筒内部的两端,两个所述圆盘的相对一侧均贯穿有三通管,两个所述三通管相离的一端均依次贯穿冷却转筒和支撑框并延伸至支撑框的外部,两个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且位于冷却转筒的内部均连通有造粒喷头,两个所述圆盘的相对一侧之间且位于冷却转筒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折弯刮杆。

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圆盘均与冷却转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三通管均与冷却转筒转动连接。

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三通管分别与两个支撑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折弯刮杆相离的一侧均与冷却转筒的内壁相接触。

6、进一步地,所述齿轮驱动组件包括齿圈和机箱,所述齿圈套设于一个转盘的外部且位于一个支撑框的内部,所述机箱固定连接于一个支撑框的一侧,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与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依次贯穿机箱和一个支撑框并延伸至一个支撑板的一侧,所述驱动轴的轴面且位于齿圈的底部固定套设有主动轮。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与机箱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一个支撑框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与一个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齿圈相啮合。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0、通过冷却转筒转动,从而可以实现造粒喷头对进行均匀雾化造粒的同时,两个折弯刮杆随着冷却转筒的转动将冷却转筒内壁上粘覆冷却成型的金属颗粒快速剐蹭下来,不会出现颗粒堆积的现象,维持冷却转筒内壁有效冷却面积,从而提高了金属颗粒的冷却成型时间,提高了金属颗粒的加工效率。

11、通过冷却转筒呈两侧窄中间宽的圆筒形状,对成型的金属颗粒具有引流排送的作用,冷却完毕后可通过打开排料管上的阀门,将冷却转筒内部的金属颗粒集中排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撑板(2)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3),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相对一侧均贯穿有转盘(4),两个所述转盘(4)相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框(3)的内部,两个所述转盘(4)的相对一侧之间贯穿有冷却转筒(5),所述冷却转筒(5)内壁的两侧之间安装有造粒组件(6),所述冷却转筒(5)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7),一个所述转盘(4)的外部安装有齿轮驱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组件(6)包括两个圆盘(61),两个圆盘(61)分别嵌设于冷却转筒(5)内部的两端,两个所述圆盘(61)的相对一侧均贯穿有三通管(62),两个所述三通管(62)相离的一端均依次贯穿冷却转筒(5)和支撑框(3)并延伸至支撑框(3)的外部,两个所述三通管(62)的另两端且位于冷却转筒(5)的内部均连通有造粒喷头(63),两个所述圆盘(61)的相对一侧之间且位于冷却转筒(5)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折弯刮杆(64)。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盘(61)均与冷却转筒(5)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三通管(62)均与冷却转筒(5)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三通管(62)分别与两个支撑框(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折弯刮杆(64)相离的一侧均与冷却转筒(5)的内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驱动组件(8)包括齿圈(81)和机箱(82),所述齿圈(81)套设于一个转盘(4)的外部且位于一个支撑框(3)的内部,所述机箱(82)固定连接于一个支撑框(3)的一侧,所述机箱(8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3),所述电机(8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与驱动轴(84),所述驱动轴(84)的一端依次贯穿机箱(82)和一个支撑框(3)并延伸至一个支撑板(2)的一侧,所述驱动轴(84)的轴面且位于齿圈(81)的底部固定套设有主动轮(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84)与机箱(8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84)与一个支撑框(3)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84)与一个支撑板(2)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85)与齿圈(81)相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撑板(2)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3),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相对一侧均贯穿有转盘(4),两个所述转盘(4)相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框(3)的内部,两个所述转盘(4)的相对一侧之间贯穿有冷却转筒(5),所述冷却转筒(5)内壁的两侧之间安装有造粒组件(6),所述冷却转筒(5)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7),一个所述转盘(4)的外部安装有齿轮驱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组件(6)包括两个圆盘(61),两个圆盘(61)分别嵌设于冷却转筒(5)内部的两端,两个所述圆盘(61)的相对一侧均贯穿有三通管(62),两个所述三通管(62)相离的一端均依次贯穿冷却转筒(5)和支撑框(3)并延伸至支撑框(3)的外部,两个所述三通管(62)的另两端且位于冷却转筒(5)的内部均连通有造粒喷头(63),两个所述圆盘(61)的相对一侧之间且位于冷却转筒(5)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折弯刮杆(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造粒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盘(61)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堂原刘振王宗富王秋红李耕王岩王莹米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