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3890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移动台座拼装及就位,液压模板合模,钢筋绑扎及吊装,混凝土浇筑,拆模,蒸汽养护,智能张拉,智能真空压浆,封锚,储存预制梁。工厂化流水线作业。机械化程度高。采用移动台座,压缩了工序之间的衔接时间,实现了模板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在流水线上移动作业,较传统技术节省了台座挤占时间大大提高了作业功效。模板采用智能液压模板,该模板采用先进的同步系统将多个个单缸液压油顶组合成智能液压动力体系,实现模板拆、装自动化,打破传统敲、打、撬的拆模工艺,极大的控制了梁体损伤和模板变形,节约了钢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具体为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预制梁场采用钢筋混凝土上覆钢板作为固定台座,预制梁需要在固定台座上完成,包括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喷淋养护、预应力张拉等一系列施工工序。由于整个工序都需要在固定台座上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片梁的预制,导致梁场占地面积过大,台座的使用效率低,模板周转速度慢,对箱梁生产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2、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生产设备被应用到预制梁的生产中,生产工作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但同时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仍然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3、因此,我们提出了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施工准备,根据预制梁的类型,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进行选择相对应的加工参数,并将加工参数传输至控制中心和移动终端;

5、s2:移动台座拼装及就位,铺设纵向和横向双排钢轨作为行走轨道,并通过龙门吊对移动台座各节段进行吊装、拼接,拼装完成后,通过控制中心或移动终端控制移动台座移动至混凝土浇筑区的浇筑工位就位;

6、s3:液压模板合模,通过控制中心或移动终端控制液压模板进行合模作业;

7、s4:钢筋绑扎及吊装,在钢筋绑扎区的胎架上完成底板、腹板和顶板的钢筋绑扎制作获得底板钢筋骨架、腹板钢筋骨架和顶板钢筋骨架,同时安装预应力管道和预埋件,并依次通过龙门吊将底板钢筋骨架、腹板钢筋骨架、内模和顶板钢筋骨架吊装至移动台座上的液压模板内,然后安装端模;

8、s5: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层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坍落度为120-140mm;

9、s6:拆模,当预制梁的混凝土芯部与预制梁梁体表面、预制梁梁体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大于15摄氏度且温度无急剧变化时,拆除液压模板;

10、s7:蒸汽养护,拆除液压模板后,通过移动台座将预制梁移动至养护棚内,对其进行蒸汽养护至设计强度的90%;

11、s8:智能张拉,预制梁通过蒸汽养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通过移动台座将预制梁移动至张拉区进行钢绞线穿束及预应力张拉;

12、s9:智能真空压浆,预制梁张拉完成后,通过移动台座将预制梁移动至真空压浆区进行真空压浆;

13、s10:封锚,拌制封端混凝土,对锚具进行灌注封锚;

14、s11:储存预制梁,将成品的预制梁通过龙门吊转运至存梁区;移动台座通过横移摆渡车回流至混凝土浇筑区的浇筑工位,并重复上述s3-s10的步骤,进行下一预制梁的生产。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2中,铺设纵向和横向双排钢轨作为行走轨道时,纵向双排钢轨分别铺设于钢筋绑扎区、混凝土浇筑区、蒸汽养护区、张拉区、真空压浆区和存梁区,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分别设置于纵向双排钢轨的两端和中间位置,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横移摆渡车。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2中,通过吊车对移动台座各节段进行吊装、拼接时,移动台座各节段均包括承重系统、轨道系统、行走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且所述承重系统、轨道系统、行走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分别电性连接于控制中心和移动终端。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3中,通过控制中心或移动终端控制液压模板进行合模作业时,合模前保证液压模板的板面平整、光洁、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所述液压模板包括侧模板、内模板和端模;各个模板相互连接处接缝密贴不漏浆,并且在合模前将预制梁的梁体预埋件埋入。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4中,安装端模时,端模为整体模板,且所述端模通过螺栓与侧模板连接,所述侧模板与内模板之间的间隙用橡胶条填充。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5中,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层进行底板、腹板、顶板的浇筑,浇筑完成后,通过控制腹板上均匀布设的附着式振捣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8中,通过移动台座将预制梁移动至张拉区进行钢绞线穿束及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在穿束前进行编束,编束间距为1-1.5m,预应力张拉时,两端同时同步对称张拉,张拉后钢绞线切割后的外漏长度不小于30mm,且不小于1.5倍钢绞线的直径。

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9中,进行真空压浆时,制浆搅拌机的转速不低于1000r/min,其叶片的线速度不小于10m/s,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1mpa,且临时存储浆液的储料罐应具备搅拌功能,且其内部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

2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包括移动台座、横移摆渡车和人机交互设备;

23、行走轨道,包括横向双排钢轨和纵向双排钢轨,纵向双排钢轨分别铺设于钢筋绑扎区、混凝土浇筑区、蒸汽养护区、张拉区、真空压浆区和存梁区的地面,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分别设置于纵向双排钢轨的两端和中间位置,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横移摆渡车,所述纵向双排钢轨上设置有移动台座;

24、龙门吊,设置于钢筋绑扎区、混凝土浇筑区和存梁区;

25、所述移动台座,由多节段拼接而成,且所述移动台座各节段均包括承重系统、轨道系统、行走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

26、液压模板,设置于混凝土浇筑区地面,所述液压模板两侧的侧模板外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单缸液压油顶,所述液压模板内部腹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附着式振捣设备;

27、养护棚,设置于蒸汽养护区,所述养护棚内部设置有隔热保护层,且所述养护棚还连接有变温型蒸养机;

28、牵拉设备,设置于张拉区,所述牵拉设备对称设置于预制梁的两端;

29、人机交互设备,分别与移动台座、横移摆渡车、龙门吊、液压模板、养护棚和牵拉设备电性连接,且所述人机交互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于控制中心和移动终端。

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2、工厂化流水线作业。通过自行式移动台座将制梁区、蒸汽养护区、预应力张拉区各独立平行施工区域有机串联,实现工厂化流水线作业箱梁预制施工,有效地压缩了各道工序之间的衔接时长。

33、机械化程度高。采用移动台座,压缩了工序之间的衔接时间,实现了模板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在流水线上移动作业,较传统技术节省了台座挤占时间大大提高了作业功效。模板采用智能液压模板,该模板采用先进的同步系统将多个个单缸液压油顶组合成智能液压动力体系,实现模板拆、装自动化,打破传统敲、打、撬的拆模工艺,极大的控制了梁体损伤和模板变形,节约了钢材。

34、智能化蒸汽养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铺设纵向和横向双排钢轨作为行走轨道时,纵向双排钢轨分别铺设于钢筋绑扎区、混凝土浇筑区、蒸汽养护区、张拉区、真空压浆区和存梁区,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分别设置于纵向双排钢轨的两端和中间位置,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横移摆渡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吊车对移动台座各节段进行吊装、拼接时,移动台座各节段均包括承重系统、轨道系统、行走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且所述承重系统、轨道系统、行走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分别电性连接于控制中心和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通过控制中心或移动终端控制液压模板进行合模作业时,合模前保证液压模板的板面平整、光洁、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所述液压模板包括侧模板、内模板和端模;各个模板相互连接处接缝密贴不漏浆,并且在合模前将预制梁的梁体预埋件埋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安装端模时,端模为整体模板,且所述端模通过螺栓与侧模板连接,所述侧模板与内模板之间的间隙用橡胶条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为由一端向另一端逐层进行底板、腹板、顶板的浇筑,浇筑完成后,通过控制腹板上均匀布设的附着式振捣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通过移动台座将预制梁移动至张拉区进行钢绞线穿束及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在穿束前进行编束,编束间距为1-1.5m,预应力张拉时,两端同时同步对称张拉,张拉后钢绞线切割后的外漏长度不小于30mm,且不小于1.5倍钢绞线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进行真空压浆时,制浆搅拌机的转速不低于1000r/min,其叶片的线速度不小于10m/s,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1MPa,且临时存储浆液的储料罐应具备搅拌功能,且其内部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

9.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台座、横移摆渡车和人机交互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铺设纵向和横向双排钢轨作为行走轨道时,纵向双排钢轨分别铺设于钢筋绑扎区、混凝土浇筑区、蒸汽养护区、张拉区、真空压浆区和存梁区,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分别设置于纵向双排钢轨的两端和中间位置,且所述横向双排钢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横移摆渡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吊车对移动台座各节段进行吊装、拼接时,移动台座各节段均包括承重系统、轨道系统、行走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且所述承重系统、轨道系统、行走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分别电性连接于控制中心和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通过控制中心或移动终端控制液压模板进行合模作业时,合模前保证液压模板的板面平整、光洁、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所述液压模板包括侧模板、内模板和端模;各个模板相互连接处接缝密贴不漏浆,并且在合模前将预制梁的梁体预埋件埋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台座预制梁生产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安装端模时,端模为整体模板,且所述端模通过螺栓与侧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旭升薛景瑞马迎生马朝鲜陈胜博贺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