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折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怡之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503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包括前叉组件、前车轮、前绞链、自行车大梁、后绞链、链条、飞轮、右脚蹬、大链轮组件、左脚蹬、后车轮、活动短轴销钉、拨叉、后座组件和铰链支架,前叉组件包括可折叠的自行车前把手和前车轮与前绞链相连的自行车前叉,后座组件包括自行车后座和连接后车轮与后绞链的铰链支架,大链轮组件包括大链条齿轮、短轴、两个滚动轴承、短轴两端连着的左脚蹬和右脚蹬,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壳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活动短轴销钉与后座组件的铰链支架相连接;飞轮与后车轮连接在一起,拨叉设置在后座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骑行、也可以拖拽,可作为公交车、地铁和目的地之间的接泊代步工具,经济适用不累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两次折叠便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属于交通代步工具。


技术介绍

1、本专利的研发路径:申请人所拥有的专利号为zl2015 2 1024694.9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可折叠为手拉小车的电动车,其在折叠时是一辆人们购物时常用的“l”型手拉小车,展开时则是一辆可供成年人方便使用的轻便型电动车。但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弊端:1、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要想把该产品电机、电池做到理想中的重量有些勉强;2、电动车作为一种机动快速的交通工具,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地方不让小轮电动车上街,由此该产品作为交通工具的市场前景目前并不被看好。

2、在2018年,申请人将专利号为zl2015 2 1024694.9 “可折叠为手拉小车的电动车”,经过自主创新,改为“可折叠为手拉小车的自行车”,即按“zl2015 2 1024694.9”专利的方法在折叠时为一辆“l”型的手拉小车,展开是一辆可供成年人方便使用的轻便型自行车,由此产生了专利号zl2018 2 0641939.x “可折叠为手拉小车的自行车”的专利技术。

3、目前在城市生活中,骑行电动车已经非常普及,然而由于电动车自重大且不便携带、加之安全原因被禁止带上火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而自行车几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重量和安全性能都没有问题。但自行车的外形大且参差不齐,同时飞轮的作用车轮只能单向前进。为解决这些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通过折叠的方法来缩小电动车的体积,但由于折叠后体积仍然过大,且外观依然参差不齐,依然存在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4、于是申请人设想将专利号为zl2018 2 0641939.x “可折叠为手拉小车的自行车”的滑轮组式加速驱动系统,改为大链轮连动飞轮直接加速驱动系统,由此产生的技术问题是:①大链轮在自行车与手拉小车角色变换中的摆放位置;②在自行车与手拉小车的角色变换中链条与飞轮的离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两次折叠便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轻便耐用,可安全上路,既可骑行、也可以拖拽,上车不碍事,进超市、商场可带东西,可作为公交车、地铁和目的地之间的接泊代步工具,经济适用不累赘。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折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包括前叉组件、前车轮、前绞链、自行车大梁、后绞链、链条、飞轮、右脚蹬、大链轮组件、左脚蹬、后车轮、活动短轴销钉、拨叉、后座组件和铰链支架,所述前叉组件包括可折叠的自行车前把手和前车轮与前绞链相连的自行车前叉;所述后座组件包括自行车后座和连接后车轮与后绞链的铰链支架;所述大链轮组件包括大链条齿轮、短轴、两个滚动轴承、短轴两端连着的左脚蹬和右脚蹬,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壳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活动短轴销钉与后座组件的铰链支架相连接;所述飞轮与后车轮连接在一起,所述前绞链通过自行车大梁和后绞链相连接,所述前绞链前端连接所述的前叉组件,所述后绞链后端连接后座组件;所述拨叉设置在所述的后座组件上。

4、所述自行车大梁前后两端通过前绞链和后绞链分别与前叉组件和后座组件相连接;所述大链条齿轮与飞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5、所述大链轮组件离开自行车大梁绕着连在后座组件的铰链支架的两个活动短轴销进行转动、立着靠在后座组件上,完成第一次折叠;所述前叉组件绕着前绞链向右转、同时后坐组件绕着后绞链向左转,完成第二次折叠。

6、折叠两次后,所述自行车大梁变成手拉小车的底板。

7、本专利技术未详细描述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

8、当本专利技术作为自行车使用时,大链轮组件的滚动轴承的外壳被搭扣紧扣在自行车大梁的上面,套在大链轮和飞轮上的自行车链条是绷紧的,就和一般的自行车一样,只要踏动左右脚蹬,自行车就能行驶了。

9、当本专利技术作为手拉小车使用时,我们放开大链轮组件与滚动轴承的外壳被搭扣于自行车大梁的大链轮组件,使大链轮组件离开自行车大梁绕着连在后座组件的绞链支架的两个活动短轴转动立着靠在后座组件,这时便有两个显著的效果:(1)自行车大梁及通过前后绞链连着的前叉组件和后坐组件可以相互活动,如果前叉组件向右转, 后坐组件向左转,再加上大梁,俯视看就是”u”字型;加上前叉组件、后座组件,从侧看就是“l” 字型,把自行车把手的一个边放下来,加上前后车轮,妥妥地就是一个常见的手拉小车。(2)大链轮和飞轮的距离缩减了将近一半,链条在自重和拨叉的扶助下脱离了飞轮的控制, 从而使小车能够前后行动自由;如逆向操作恢复原样,车轮又只能单向运动了。

10、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专利技术在骑行模式时,同一般的自行车完全一样,与zl2018 2 0641939.x “可折叠为手拉小车的自行车”专利相比更适合人们的骑行习惯,同时可保安全上路,既可骑行、也可以拖拽,上车不碍事,进超市、商场可带东西,也可作为公交车、地铁和目的地之间的接泊代步工具,经济适用不累赘。

12、2、本专利技术非常灵活。本专利技术中的自行车大梁又是手拉小车的底板,底板要求不要离地面太高、而架在上面的与大链轮组件相连的自行车脚蹬又要求离地面不要太近,这是比较麻烦难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大链轮组件通过左右两个活动短轴销与后座组件的绞链支架相连,通过设置铰链支架来调整大链轮组件与自行车大梁之间的距离,化解了这个难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需要的时侯两个活动短轴销可抽出,将大链轮组件卸下来(与其相连的自行车链条可临时挂在后座组件上相应的位置不需要卸下),此时自行车即变成了滑板车,由此折叠成的手拉小车将更轻便,也可多拉点东西。如装上个市售的电动自行车助力器妥妥的又成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一物四用很灵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包括前叉组件(1)、前车轮(2)、前绞链(3)、自行车大梁(4)、后绞链(5)、链条(6)、飞轮(7)、右脚蹬(8)、大链轮组件、左脚蹬(10)、后车轮(11)、活动短轴销钉(12)、拨叉(13)、后座组件(14)和铰链支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组件(1)包括可折叠的自行车前把手和前车轮(2)与前绞链(3)相连的自行车前叉;所述后座组件(14)包括自行车后座和连接后车轮(11)与后绞链(5)的铰链支架(15);所述大链轮组件包括大链条齿轮(9)、短轴、两个滚动轴承、短轴两端连着的左脚蹬(10)和右脚蹬(8),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壳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活动短轴销钉(12)与后座组件(14)的铰链支架(15)相连接;所述飞轮(7)与后车轮(11)连接在一起,所述前绞链(3)通过自行车大梁(4)和后绞链(5)相连接,所述前绞链(3)前端连接所述的前叉组件(1),所述后绞链(5)后端连接所述的后座组件(14);所述拨叉(13)设置在所述的后座组件(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大梁(4)前后两端通过前绞链(3)和后绞链(5)分别与前叉组件(1)和后座组件(14)相连接;所述大链条齿轮(9)与飞轮(7)之间通过链条(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链轮组件离开自行车大梁(4)绕着连在后座组件(14)的铰链支架(15)的两个活动短轴销(12)进行转动、立着靠在后座组件(14)上,完成第一次折叠;所述前叉组件(1)绕着前绞链(3)向右转、同时后坐组件(14)绕着后绞链(5)向左转,完成第二次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折叠两次后,所述自行车大梁(4)为手拉小车的底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两次可成为手拉小车的大链轮自行车,包括前叉组件(1)、前车轮(2)、前绞链(3)、自行车大梁(4)、后绞链(5)、链条(6)、飞轮(7)、右脚蹬(8)、大链轮组件、左脚蹬(10)、后车轮(11)、活动短轴销钉(12)、拨叉(13)、后座组件(14)和铰链支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组件(1)包括可折叠的自行车前把手和前车轮(2)与前绞链(3)相连的自行车前叉;所述后座组件(14)包括自行车后座和连接后车轮(11)与后绞链(5)的铰链支架(15);所述大链轮组件包括大链条齿轮(9)、短轴、两个滚动轴承、短轴两端连着的左脚蹬(10)和右脚蹬(8),两个滚动轴承的外壳分别通过左右两个活动短轴销钉(12)与后座组件(14)的铰链支架(15)相连接;所述飞轮(7)与后车轮(11)连接在一起,所述前绞链(3)通过自行车大梁(4)和后绞链(5)相连接,所述前绞链(3)前端连接所述的前叉组件(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之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陈怡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