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346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的分离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分离获得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并对该鹅源鸡毒支原体进行了PCR鉴定、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功能注释、同源性比较、进化树分析、共线性分析、毒力蛋白预测等研究,证明在以鹅源鸡毒支原体mgC2基因序列作为诊断靶点能完全区分开MG和MI,解决了目前MG和MI难以区分的难题,也预测了与鹅源鸡毒支原体相关的毒力蛋白,以这些蛋白基因作为靶点可能会为鹅源MG的诊、防、治带来新的突破。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鹅源鸡毒支原体的分离方法以及对该鹅源鸡毒支原体的分析研究,为鹅源MG临床用药指导、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建立分子诊断技术、疫苗研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介于普通细菌和病毒之间。最早在1898年由nocard及roux从患牛肺疫的牛体内中分离出来,他们最初将其命名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 like organism,pplo)。经过其他学者的不断研究与补充,1967年正式将pplo命名为支原体,并于1974年成立了国际支原体学组织。我国对支原体的研究起步较晚,1991年成立了支原体学组,但是近些年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学术界对支原体的相关研究愈加重视。

2、禽类支原体病最早被描述为火鸡流行性肺炎,nelson首先从患病鸡体内分离到一种与鸡上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球杆型微生物,能够单独或与鸡嗜血杆菌并发感染,可以在鸡胚、体外培养的细胞或特制培养基中生长。delaplane和stuart从患有慢性呼吸道病的鸡和传染性鼻炎的火鸡体内分离出类似病原体,最初他们认为其属于某种病毒。hirilk和eaton从鸡胚中分离到pplo,markhum和wong通过证实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火鸡传染性窦炎的病原体都能在pplo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而且这两种病原体均与pplo类似。1961年将这些病症正式统一归为禽类类胸膜肺炎微生物呼吸道病,或称为慢性呼吸道病。

3、据相关文献报道,鹅体内常见致呼吸道疾病的支原体有鹅支原体、鸭支原体、泄殖腔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鹅疫支原体、模仿支原体(mycoplasma imitans,mi)、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部分支原体可以直接引起发病,部分为条件致病支原体。而且模仿支原体mi和鸡毒支原体mg十分相似,且mi与mg之间有血清学交叉反应,最初将其归为一种mg亚种,而且它们的16s rrna序列几乎相同,仅相差两个核苷酸(gen bank登录号m22441和l24103)。有学者等报道称担心人们可能将mi误鉴定为mg,因为基于16s rrna序列的pcr检测并不能区分两者,且两者之间有血清学交叉反应。所以对于鸡毒支原体mg的鉴定需要寻求新的靶点。

4、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引起家禽慢性呼吸道病(cheonicrespiratory disease,crd)的病原微生物。家禽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道啰音症状,部分表现为结膜炎、眶下窦炎,导致其产蛋率、孵化率、饲料转化率降低。当家禽感染mg时,可与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大肠埃希氏菌等发生混合感染,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上升。mg既可水平传播,亦可垂直传播。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mg在鹅群中一般呈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一旦饲养环境发生改变,极大可能会立即发病。由于目前国内外对鹅源mg的研究较少,因此给鹅源mg感染的诊、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基于此,亟需分离、鉴定出鹅源mg并对其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为鹅源mg临床用药指导、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建立分子诊断技术、疫苗研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的分离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分离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和对该鹅源鸡毒支原体的鉴定方法,以弥补国内外对鹅源mg的研究的空白,为鹅源mg感染的诊、防、治提供方法和依据。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采集疑似患鹅的气囊组织,加入改良frey氏液体培养基涡旋后置于37℃培养;

4、2)待培养基颜色由红转黄时,滴板,扣下具有明显支原体特征的单菌落进行培养、传代;

5、3)取纯化后的第二代菌液接种于改良frey氏固体培养基上,将板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

6、4)培养7天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菌落形态,取呈典型的“荷包蛋”状的菌落进行鉴定;

7、5)菌落鉴定时,以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以鸡毒支原体模式株为阳性对照,若出现与阳性对照位置一致的特异性条带则鉴定为鸡毒支原体。

8、由此,通过该方法可以高效的分离出鹅源鸡毒支原体,尤其可将鹅源鸡毒支原体与模仿支原体分离开。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方法分离的鹅源鸡毒支原体,该鹅源鸡毒支原体微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2686。由此,通过该鹅源鸡毒支原体菌株,可以用于制备鹅源鸡毒支原体疫苗等用途,最终对鹅源鸡毒支原体的防治起到重大作用。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该鹅源鸡毒支原体微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2686。由此,通过该鹅源鸡毒支原体菌株,可以用于制备鹅源鸡毒支原体疫苗等用途,最终对鹅源鸡毒支原体的防治起到重大作用。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鹅源鸡毒支原体的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的鉴定方法,该方法可通过以mgc2基因为靶点设计引物来进行鉴定,该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由此,通过该以mgc2基因为靶点设计引物可以准确高效的鉴定出鹅源鸡毒支原体,尤其可以高效区分出鹅源鸡毒支原体与模仿支原体。

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鉴定鹅源鸡毒支原体因为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以mgc2基因为靶点设计引物可用于区分鹅源鸡毒支原体与模仿支原体。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的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该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由此,可通过应用该mgc2基因序列为靶点设计引物可以准确高效的鉴定出鹅源鸡毒支原体,尤其可以高效区分出鹅源鸡毒支原体与模仿支原体。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mgc2基因序列在鹅源鸡毒支原体分离或鉴定上的应用,该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由此,以准确高效的分离、鉴定出鹅源鸡毒支原体,尤其可以高效区分出鹅源鸡毒支原体与模仿支原体。

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mgc2基因序列用于区分鹅源鸡毒支原体与模仿支原体。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了鹅源鸡毒支原体预测的与鹅源鸡毒支原体相关的毒力蛋白,该毒力蛋白包括蛋氨酸亚砜还原酶或严紧因子或鸟苷5'一三磷酸-3'二磷酸。由此,可以通过这些蛋白进一步研究鹅源鸡毒支原体感染机制,为鹅源鸡毒支原体的防治带来新的思路。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以上述蛋白的基因作为靶点可用于制备诊断或治疗或预防鹅源鸡毒支原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的分离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采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方法分离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其中,所述鹅源鸡毒支原体微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2686。

3.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其中,所述鹅源鸡毒支原体微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268。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其中,所述鹅源鸡毒支原体的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5.鹅源鸡毒支原体的鉴定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可通过以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靶点设计引物来进行PCR鉴定,所述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鉴定方法,其中,所述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NO:2所示。

7.从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鹅源鸡毒支原体预测的与鹅源鸡毒支原体相关的毒力蛋白,其中,所述毒力蛋白包括蛋氨酸亚砜还原酶或严紧因子或鸟苷5'一三磷酸-3'二磷酸。

8.以权利要求7中所述蛋白的基因作为靶点可用于制备诊断或治疗或预防鹅源鸡毒支原体的疫苗或药物或抗体的应用。

9.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在制备鹅源鸡毒支原体疫苗上的应用。

10.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在制备防治鹅源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的分离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采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方法分离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其中,所述鹅源鸡毒支原体微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2686。

3.一种鹅源鸡毒支原体,其中,所述鹅源鸡毒支原体微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3268。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鹅源鸡毒支原体,其中,所述鹅源鸡毒支原体的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5.鹅源鸡毒支原体的鉴定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可通过以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靶点设计引物来进行pcr鉴定,所述mgc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宋姝缇李维活贾艺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