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396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8
本技术涉及镍带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固定柱,且固定柱右侧设置有限位柱。该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通过第二电机使得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转轴带动镍带卷柱进行旋转,此时通过将镍带一端固定在卷柱上,可以使得镍带自动卷起支撑镍带卷,节省了人工制作的时间且制卷速度较快,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第一电机使得移动块在丝杆上进行移动,对镍带进行限位使得镍带卷制成会更加整齐,同时也可以对卷柱上不同尺寸的镍带卷进行固定,使得不同尺寸的镍带卷可以放置在卷柱上进行稳定架设,使得装置的局限性变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镍带加工,具体为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


技术介绍

1、镍,是一种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它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镍属于亲铁元素,地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在地壳中铁镁质岩石含镍高于硅铝质岩石,例如橄榄岩含镍为花岗岩的1000倍,辉长岩含镍为花岗岩的80倍。

2、镍带材料,是指电芯正负极与电池保护板等连接所采用的材质,主要用于制造镍镉、镍氢、镍电池、组合电池及仪器仪表,电讯、电真空、特种灯泡等行业,通常加工镍带时需要将镍带制成镍带卷。

3、中国公开专利号:cn 212531701 u公布了《一种镍带上料切断装置》,包括底座、送料盘、上料驱动装置和切断装置,所述上料驱动装置在送料盘和切断装置之间,所述送料盘、上料驱动装置和切断装置分别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料驱动装置包括上料支撑座、引料轨组件、上料驱动电机和引料辊组件,所述上料支撑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料驱动电机固定在上料支撑座一侧且与引料辊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引料轨组件垂直固定在上料支撑座的另一侧,所述引料轨组件包括前引料轨和后引料轨,所述引料辊 组件固定在前引料轨和后引料轨之间,所述镍带穿过后引料轨经引料辊组件将镍带输送至前引料轨。

4、上述的现有技术,虽然通过机械替代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了切断质量,但是在现实情况中,镍带加工时,在未被焊接之前,镍片连在一起,为了方便工作,还需要人工额外将镍带制成镍带卷,人工制作繁琐效率低,使得整体加工生产效率变低,浪费工人的精力,还有就是在上料过程中,料盘的尺寸一般是固定的,只能对同一尺寸的镍带卷进行稳定架设,从而使得装置的局限性较高,影响生产工作。

5、可见,亟需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用于对镍带卷制作方式的改进,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在现实情况中,镍带加工时,在未被焊接之前,镍片连在一起,为了方便工作,还需要人工额外将镍带制成镍带卷,人工制作繁琐效率低,使得整体加工生产效率变低,浪费工人的精力,还有就是在上料过程中,料盘的尺寸一般是固定的,只能对同一尺寸的镍带卷进行稳定架设,从而使得装置的局限性较高,影响生产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人工制作镍带卷效率低,装置的局限性较高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固定柱,且固定柱右侧设置有限位柱;

4、所述底座左侧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右侧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底部安装有丝杆,且丝杆右侧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右侧设置有移动块;

5、所述固定柱顶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底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部设置有第一伞齿轮,且第一伞齿轮右侧连接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外壁连接有镍带卷柱;

6、所述限位柱顶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右侧设置有限位盘。

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丝杆连接,且丝杆右侧插设有轴承。

8、优选的,所述导杆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导杆以移动块的横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9、优选的,所述丝杆右端的形状大小与限位块左侧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且丝杆一端贯穿限位块和移动块内部。

1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以移动块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底端的形状大小与第一伞齿轮顶端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且第一转轴一端贯穿第一伞齿轮内部,所述第一伞齿轮垂直啮合于第二伞齿轮。

12、优选的,所述镍带卷柱右端的形状大小与通孔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且镍带卷柱一端贯穿通孔内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通过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的联动下,通过第二电机使得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转轴带动镍带卷柱进行旋转,此时通过将镍带一端固定在卷柱上,可以使得镍带自动卷起支撑镍带卷,节省了人工制作的时间且制卷速度较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本技术在第一电机、丝杆、导杆、移动块和限位柱的配合下,通过第一电机使得移动块在丝杆上进行移动,移动块使得限位柱上的通孔在镍带卷柱上移动,对镍带进行限位使得镍带卷制成会更加整齐,同时也可以对卷柱上不同尺寸的镍带卷进行固定,使得不同尺寸的镍带卷可以放置在卷柱上进行稳定架设,使得装置的局限性变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安装有固定柱(2),且固定柱(2)右侧设置有限位柱(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01)输出端与丝杆(103)连接,且丝杆(103)右侧插设有轴承(1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02)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导杆(102)以移动块(105)的横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03)右端的形状大小与限位块(104)左侧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且丝杆(103)一端贯穿限位块(104)和移动块(105)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0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104)以移动块(105)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02)底端的形状大小与第一伞齿轮(203)顶端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且第一转轴(202)一端贯穿第一伞齿轮(203)内部,所述第一伞齿轮(203)垂直啮合于第二伞齿轮(2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带卷柱(206)右端的形状大小与通孔(301)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且镍带卷柱(206)一端贯穿通孔(301)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安装有固定柱(2),且固定柱(2)右侧设置有限位柱(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01)输出端与丝杆(103)连接,且丝杆(103)右侧插设有轴承(1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02)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导杆(102)以移动块(105)的横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带加工设备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03)右端的形状大小与限位块(104)左侧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且丝杆(103)一端贯穿限位块(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顺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万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