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喆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21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在主梁下表面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连接耳;安装在桥台上的侧板,与侧板沿竖直方向摩擦连接的中心板,中心板上安装有第二连接耳;复位件,用于当中心板沿竖直方向发生位移后使其恢复至初始位置;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铰接的连接杆。本技术能够在主梁发生纵向位移后使其在自身的作用力下恢复初始状态,进而提高主梁的环境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1、鉴于桥梁因为地震等灾害造成的落梁的严重损坏性,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着手将防落梁装置作为重要梁桥或地震高发区桥梁的必要装置。防落梁缓冲链结构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包括能够串接于两个梁体的连杆,在该连杆的中部串接有防撞梁减隔震模块;在该连杆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梁体外侧的防落梁减隔震模块以及固定定位块。该装置能够在不妨碍梁体正常位移的前提下,能有效起到防落梁防撞梁的作用。

2、此外,公告号为cn21240479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防震缓冲装置及抗震桥梁,该专利中设置纵向约束构造,利用阻尼器有效降低了主梁的纵向位移。

3、然而上述装置均存在以下缺陷:当桥梁的主梁发生纵向的位移后,无法在自身的作用力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得主梁的环境适应性降低。

4、鉴于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主梁发生纵向的位移后,难以通过自身作用力恢复至初始状态,改变主梁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以克服上述情况的不足。

2、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包括:

3、安装在主梁下表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连接耳;

4、安装在桥台上的侧板,与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摩擦连接的中心板,所述中心板上安装有第二连接耳;

5、复位件,用于当所述中心板沿竖直方向发生位移后使其恢复至初始位置;以及

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铰接的连接杆。

7、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侧板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相邻所述侧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中心板,所述侧板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端板;

8、所述复位件包括分别布设在中心板上下两端的sma弹簧,所述sma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心板和端板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两所述端板相背离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且两所述端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桥台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与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板沿竖直方向布设有条形槽孔,所述端板布设有通孔,所述条形槽孔与通孔相对设置,所述条形槽孔与通孔贯穿连接有紧固件。

11、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沿竖直方向布设有滑动槽孔,所述第二连接耳贯穿所述滑动槽孔后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滑动槽孔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与所述中心板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用于摩擦耗能。

13、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栓、紧固螺母和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之间的垫片,所述紧固螺栓贯穿所述垫片、侧板和中心板后连接有所述紧固螺母;所述sma弹簧为形状记忆合金弹簧。

14、进一步地,所述主梁的端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预埋钢板,所述第一预埋钢板的表面设置有粘结隔热层和第二摩擦板;

15、所述桥台的端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预埋钢板,所述第二预埋钢板的表面设置有粘结隔热层和第三摩擦板,所述第三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摩擦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摩擦板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三摩擦板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陷,所述凹陷与凸起相对设置。

17、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和凹陷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桥梁的主梁在纵向会产生较大的地震响应,主梁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将带动连接板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中心板与侧板之间发生相对纵向位移,中心板与侧板之间相互摩擦实现耗能,起到防震缓冲的作用,当地震停止后,复位件带动中心板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使主梁发生纵向位移后在自身的作用力下恢复初始状态,进而提高主梁的环境适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6)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侧板(6)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相邻所述侧板(6)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中心板(8),所述侧板(6)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端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端板(9)相背离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12),且两所述端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与桥台(5)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1)与滑块(12)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8)沿竖直方向布设有条形槽孔(13),所述端板(9)布设有通孔,所述条形槽孔(13)与通孔相对设置,所述条形槽孔(13)与通孔贯穿连接有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6)上沿竖直方向布设有滑动槽孔(14),所述第二连接耳(7)贯穿所述滑动槽孔(14)后与所述连接杆(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7)与滑动槽孔(14)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6)与所述中心板(8)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摩擦板,所述第一摩擦板用于摩擦耗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栓(15)、紧固螺母(16)和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15)和紧固螺母(16)之间的垫片(17),所述紧固螺栓(15)贯穿所述垫片(17)、侧板(6)和中心板(8)后连接有所述紧固螺母(16);所述SMA弹簧(10)为形状记忆合金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端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预埋钢板(18),所述第一预埋钢板(18)的表面设置有粘结隔热层和第二摩擦板(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板(19)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三摩擦板(21)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凹陷,所述凹陷与凸起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凹陷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6)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侧板(6)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相邻所述侧板(6)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中心板(8),所述侧板(6)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端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端板(9)相背离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12),且两所述端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与桥台(5)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1)与滑块(12)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8)沿竖直方向布设有条形槽孔(13),所述端板(9)布设有通孔,所述条形槽孔(13)与通孔相对设置,所述条形槽孔(13)与通孔贯穿连接有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设计用防震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6)上沿竖直方向布设有滑动槽孔(14),所述第二连接耳(7)贯穿所述滑动槽孔(14)后与所述连接杆(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耳(7)与滑动槽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张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