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055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层、像素电极、第一配向层以及第一非平坦层。像素电极设置于基底层上,且包括主干电极以及多个分支电极,多个分支电极连接于主干电极的不同侧。第一配向层设置于像素电极背离基底层的一侧。第一非平坦层包括设置于第一配向层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主干电极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分辨率高、体积小以及质量轻等优点,其广泛应用于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的显示装置。然而,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动态画面时,容易产生拖影现象。

2、因此,如何改善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动态画面时的拖影现象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装置在显示动态画面时的拖影现象。

2、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层、像素电极、第一配向层以及第一非平坦层。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且包括主干电极以及多个分支电极,多个所述分支电极连接于所述主干电极的不同侧。第一配向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背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第一非平坦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干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对置基板和液晶层。对置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且包括对置基底层、第二配向层以及第二非平坦层。第二配向层设置于对置基底层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二非平坦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对置基底层之间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干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非平坦层还包括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位于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对置基底层之间,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开口中。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黑色矩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之间。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对置基底层之间。所述第一非平坦层和所述第二非平坦层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0.7微米,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0.7微米。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干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干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干电极具有主干连接边缘,多个所述分支电极连接于所述主干连接边缘。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干连接边缘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8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2微米。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干连接边缘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8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2微米。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置基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对置基底层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12、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层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且包括主干电极以及多个分支电极,多个所述分支电极连接于所述主干电极的不同侧。对置基板包括对置基底层、第二配向层以及第二非平坦层。第二配向层设置于对置基底层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二非平坦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对置基底层之间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主干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非平坦层包括设置于第一配向层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主干电极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设置,对于第一配向层上的多个液晶分子,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小于像素电极除主干电极之外的其他部分上方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在显示装置显示动态画面时,对于第一配向层上的多个液晶分子,多个液晶分子需要偏转至目标角度时,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更小。提高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在显示动态画面时的拖影问题。而且,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提高,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会带动相邻分支电极的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也提升,进一步地改善显示装置显示动态画面时的拖影问题。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非平坦层包括设置于第二配向层与对置基底层之间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主干电极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对于第二配向层上的多个液晶分子,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小于像素电极除主干电极之外的其他部分上方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在显示装置显示动态画面时,对于第二配向层上的多个液晶分子,多个液晶分子需要偏转至目标角度时,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更小。提高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在显示动态画面时的拖影问题。而且,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提高,主干电极上方的液晶分子会带动相邻分支电极的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也提升,进一步地改善显示装置显示动态画面时的拖影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平坦层还包括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位于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对置基底层之间,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开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矩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0.7微米,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0.7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干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干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电极具有主干连接边缘,多个所述分支电极连接于所述主干连接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间隙,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底层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上且包括主干电极以及多个分支电极,多个所述分支电极连接于所述主干电极的不同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平坦层还包括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位于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对置基底层之间,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基底层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开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矩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0.7微米,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0.7微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惠孙宇成付立松朱梦青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