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螺杆挤出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双螺杆挤出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295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杆挤出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其中双螺杆挤出装置包括机筒和双螺杆机构;双螺杆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多个惰轮和两个相互啮合的椭圆齿轮,其中一个椭圆齿轮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另一个椭圆齿轮与一个惰轮同步旋转,最后一个惰轮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第一螺杆的转速为ω<subgt;1</subgt;=N,椭圆齿轮的偏心率为k,且0<k<0.8,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连心线与椭圆齿轮的长轴的夹角为第二螺杆的转速为ω<subgt;2</subgt;,满足:能够强化熔融、混炼及排气效率,提高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混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螺杆挤出机,尤其涉及一种双螺杆挤出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双螺杆挤出机是常见的塑料加工设备,主要是用于将物料进行混合,现有的双螺杆挤出机主要是通过圆柱齿轮来驱动双螺杆旋转,但是这种方式对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混炼效果不佳,不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螺杆挤出装置,能够实现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混炼效果,提高生产质量。

2、本专利技术同时提出上述双螺杆挤出装置的加工方法。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双螺杆挤出装置,包括机筒和双螺杆机构;所述双螺杆机构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机筒,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啮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惰轮和两个相互啮合的椭圆齿轮,其中一个所述椭圆齿轮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椭圆齿轮与一个所述惰轮同步旋转,多个所述惰轮为传动连接,并且最后一个所述惰轮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同向旋转;其中,所述第一螺杆为匀速转动,所述第一螺杆的转速为ω1=n,椭圆齿轮的偏心率为k,且0<k<0.8,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连心线与所述椭圆齿轮的长轴的夹角为所述第二螺杆的转速为ω2,满足: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螺杆挤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转动连接于机筒,并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啮合,其中一个椭圆齿轮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另一个椭圆齿轮与一个惰轮同步旋转,多个惰轮为传动连接,并且最后一个惰轮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驱动连接在第一螺杆上的椭圆齿轮转动,以使第一螺杆为匀速转动,第二螺杆的转速随时间周期性变化。通过设置第一螺杆的转速为ω1=n,椭圆齿轮的偏心率为k,且0≤k<0.8,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连心线与椭圆齿轮的长轴的夹角为且使第二螺杆的转速ω2,满足以使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的螺槽容积周期性压缩扩张、速度场周期性瞬态扰动及加工物料界面再取向拉伸作用,强化熔融、混炼及排气效率,提高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混炼效果,提高生产质量。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径为d,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半径为r,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径为d,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半径为r;

6、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的中心距为c,且

7、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的啮合角为β,且

8、所述第一螺杆的截面由曲线弧s12、s23、s34、s45、s56、s67、s78、s89、s91依次连接构成,对应的圆心角及所述第二螺杆的截面由曲线弧s′12、s′23、s′34、s′45、s′56、s′67、s′78、s′89、s′91依次连接构成,对应的圆心角及所述第一螺杆的旋转中心为o,所述第二螺杆的旋转中心为o′;

9、其中,s12、s56、s91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根圆圆弧;s34、s78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顶圆圆弧;s′12、s′56、s′91、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顶圆圆弧,s′34、s′78为以为o′圆心、半径为r的根圆圆弧;

10、初始相位角为θ0,且0≤θ0≤360°,kd=(1+k)/(1-k);

11、满足: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螺杆相邻的两段曲线弧的连接点为m1、m2、m3、m4、m5、m6、m7、m8和m9,分别对应曲线弧s12、s23、s34、s45、s56、s67、s78、s89和s91,给定辅助角θ,0≤θ≤β;

28、以om2为极轴,则曲线弧s23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2=ρ2(θ),极径op2与极轴om2的夹角为极角为ε2(θ),满足:

29、

30、

31、以om5为极轴,则曲线弧s45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5=ρ4(θ),极径op5与极轴om5的夹角为极角为ε4(θ),满足:

32、

33、

34、以om6为极轴,则曲线弧s67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6=ρ6(θ),极径op6与极轴om6的夹角为极角为ε6(θ),满足:

35、

36、

37、以om9为极轴,则曲线弧s89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8=ρ8(θ),极径om8与极轴om9的夹角为极角为ε8(θ),满足:

38、

39、

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螺杆相邻的两段曲线弧的连接点为n1、n2、n3、n4、n5、n6、n7、n8和n9,分别对应曲线弧s′12、s′23、s′34、s′45、s′56、s′67、s′78、s′89和s′91,给定辅助角θ,0≤θ≤β;

41、以o′n3为极轴,则曲线弧s′23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2′=ρ2′(θ),极径op2′与极轴on3的夹角为极角为ε2′(θ),满足:

42、

43、

44、以o′n4为极轴,则曲线弧s′45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4′=ρ4′(θ),极径op5′与极轴on4的夹角为极角为ε4′(θ),满足:

45、

46、

47、以o′n6为极轴,则曲线弧s′67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6′=ρ6′(θ),极径op6′与极轴on6的夹角为极角为ε6′(θ),满足:

48、

49、

50、以o′n8为极轴,则曲线弧s′89和任意位置对应的极径为op8′=ρ8′(θ),极径op8′与极轴on7的夹角为极角为ε8′(θ),满足:

51、

52、

5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第一螺杆的轴向,所述机筒依次设置有输送段、熔融段、排气段和混炼挤出段,所述输送段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排气段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混炼挤出段开设有出料口。

5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径均与所述机筒的内壁相切。

5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双螺杆挤出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螺杆挤出装置,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56、步骤s100:加入物料;

57、步骤s200: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同向旋转,所述第一螺杆匀速转动,所述第二螺杆的转速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配合输送所述物料;

58、步骤s300:通过外部加热以及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径为D,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半径为R,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径为d,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半径为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相邻的两段曲线弧的连接点为M1、M2、M3、M4、M5、M6、M7、M8和M9,分别对应曲线弧S12、S23、S34、S45、S56、S67、S78、S89和S91,给定辅助角θ,0≤θ≤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相邻的两段曲线弧的连接点为N1、N2、N3、N4、N5、N6、N7、N8和N9,分别对应曲线弧S′12、S′23、S′34、S′45、S′56、S′67、S′78、S′89和S′91,给定辅助角θ,0≤θ≤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螺杆的轴向,所述机筒依次设置有输送段、熔融段、排气段和混炼挤出段,所述输送段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排气段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混炼挤出段开设有出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径均与所述机筒的内壁相切。

7.双螺杆挤出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径为d,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半径为r,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径为d,所述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半径为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相邻的两段曲线弧的连接点为m1、m2、m3、m4、m5、m6、m7、m8和m9,分别对应曲线弧s12、s23、s34、s45、s56、s67、s78、s89和s91,给定辅助角θ,0≤θ≤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杆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相邻的两段曲线弧的连接点为n1、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百平喻慧文谈灵操肖书平黄嘉荣徐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