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熊蜂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94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熊蜂捕捉器,包括弹性夹,所述弹性夹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捕捉筒和上捕捉筒,所述下捕捉筒上下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的底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上侧通过按压复位装置连接有推压板,所述推压板滑动连接在上捕捉筒内,所述推压板的底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竖板,所述下捕捉筒通过滑动复位装置连接有两个倾斜板,每个所述倾斜板的正视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本技术可将连续快速捕捉多个熊蜂,并将多个熊蜂转移到储存瓶中,最后再通过取下储存瓶统一转移释放多个熊蜂,大大提高了捕捉效率,便捷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熊蜂养殖,尤其涉及一种熊蜂捕捉器


技术介绍

1、熊蜂是温室作物理想的授粉昆虫,现在有多个国家都进行熊蜂的室内繁育研究,并应用于温室作物授粉,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熊蜂规模化饲养已经形成产业化。

2、熊蜂在养殖的时候需要进行捕捉,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196752u公开了一种熊蜂捕捉器,捕捉器控制手柄下面设有两个防蜂挡板,捕捉器镊脚为扁圆柱形设计,镊脚扁平部分设有防滑横纹;熊蜂捕捉器设有可拆卸的半球形镊脚,半球形镊脚上分布有通气孔;捕捉器扁圆柱形镊脚表面光滑,减少了熊蜂的攀附受力点,控制手柄下面的防蜂挡板可阻挡熊蜂向上攀爬,对操作者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被螫伤。

3、但上述方案中的捕捉器,每捕捉一只熊蜂后,需要将该熊蜂释放到培养箱中,再进行捕捉下一个熊蜂,不能快速一次性捕捉多个熊蜂,再统一转移释放,使得捕捉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熊蜂捕捉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熊蜂捕捉器,包括弹性夹,所述弹性夹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捕捉筒和上捕捉筒,所述下捕捉筒上下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的底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上侧通过按压复位装置连接有推压板,所述推压板滑动连接在上捕捉筒内,所述推压板的底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竖板,所述下捕捉筒通过滑动复位装置连接有两个倾斜板,每个所述倾斜板的正视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倾斜板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孔,两个所述倾斜板分别贯穿两个滑动孔,所述下捕捉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呈矩形框状设置,所述安装筒底部设有储存瓶,所述储存瓶的顶部瓶嘴套设在安装筒外侧,所述储存瓶瓶嘴呈矩形框状设置,所述储存瓶瓶嘴两侧壁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两个所述螺栓的一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安装筒的两侧壁上,所述储存瓶瓶嘴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封堵板。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按压复位装置包括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贯穿上捕捉筒的上侧壁,所述滑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推压板的上侧壁,所述滑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滑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挡板和上捕捉筒的侧壁上。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滑动复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捕捉筒的左右两侧壁上,每个所述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倾斜板的侧壁上,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每个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挡板和滑动块的侧壁上。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储存瓶呈透明设置,所述储存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两个所述挤压竖板分别抵在上捕捉筒的两侧壁上滑动。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下捕捉筒和上捕捉筒均呈矩形筒状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该装置可将连续快速捕捉多个熊蜂,并将多个熊蜂转移到储存瓶中,最后再通过取下储存瓶统一转移释放多个熊蜂,大大提高了捕捉效率,便捷性高。

1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熊蜂捕捉器,包括弹性夹(6),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捕捉筒(1)和上捕捉筒(2),所述下捕捉筒(1)上下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2)的底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2)上侧通过按压复位装置连接有推压板(9),所述推压板(9)滑动连接在上捕捉筒(2)内,所述推压板(9)的底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竖板(10),所述下捕捉筒(1)通过滑动复位装置连接有两个倾斜板(5),每个所述倾斜板(5)的正视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倾斜板(5)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孔(17),两个所述倾斜板(5)分别贯穿两个滑动孔(17),所述下捕捉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筒(12),所述安装筒(12)呈矩形框状设置,所述安装筒(12)底部设有储存瓶(7),所述储存瓶(7)的顶部瓶嘴套设在安装筒(12)外侧,所述储存瓶(7)瓶嘴呈矩形框状设置,所述储存瓶(7)瓶嘴两侧壁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8),两个所述螺栓(18)的一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安装筒(12)的两侧壁上,所述储存瓶(7)瓶嘴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熊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复位装置包括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4)贯穿上捕捉筒(2)的上侧壁,所述滑动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推压板(9)的上侧壁,所述滑动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3),所述滑动杆(4)上套设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挡板(3)和上捕捉筒(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熊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复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杆(11),两个所述固定杆(11)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捕捉筒(1)的左右两侧壁上,每个所述固定杆(11)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3),两个所述滑动块(1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倾斜板(5)的侧壁上,每个所述固定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4),每个所述固定杆(1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5),每个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挡板(14)和滑动块(13)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熊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瓶(7)呈透明设置,所述储存瓶(7)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熊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挤压竖板(10)分别抵在上捕捉筒(2)的两侧壁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熊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捕捉筒(1)和上捕捉筒(2)均呈矩形筒状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熊蜂捕捉器,包括弹性夹(6),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下捕捉筒(1)和上捕捉筒(2),所述下捕捉筒(1)上下两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2)的底端呈开口设置,所述上捕捉筒(2)上侧通过按压复位装置连接有推压板(9),所述推压板(9)滑动连接在上捕捉筒(2)内,所述推压板(9)的底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竖板(10),所述下捕捉筒(1)通过滑动复位装置连接有两个倾斜板(5),每个所述倾斜板(5)的正视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倾斜板(5)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孔(17),两个所述倾斜板(5)分别贯穿两个滑动孔(17),所述下捕捉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筒(12),所述安装筒(12)呈矩形框状设置,所述安装筒(12)底部设有储存瓶(7),所述储存瓶(7)的顶部瓶嘴套设在安装筒(12)外侧,所述储存瓶(7)瓶嘴呈矩形框状设置,所述储存瓶(7)瓶嘴两侧壁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8),两个所述螺栓(18)的一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安装筒(12)的两侧壁上,所述储存瓶(7)瓶嘴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熊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复位装置包括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4)贯穿上捕捉筒(2)的上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晓东张七一高云涛蒋森孙子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农蜂收生态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