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棒注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90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公开一种菌棒注入机,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表面右侧固定装配有多头注水机构,多头注水机构的输出端数量为三个,支撑底座上表面左侧均匀横向固定装配有菌棒推动、转动结构;菌棒推动、转动结构通过前后两侧第一驱动电机同步运行驱动菌棒转动夹持件左右移动,菌棒转动夹持件能够带动夹持的菌棒右移,将注水管从对应的菌棒右端中部插入,机械插入代替手工插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水泵完成注水后菌棒转动夹持件带动菌棒左移,使得注水管脱离菌棒,在注水过程中第二驱动电机保持工作带动被夹持的菌棒缓慢转动,使得注入的水分布更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菌棒注水设备,具体为一种菌棒注入机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注水方式通过注水针手动实现,具体是操作人员手持注水针扎入菌棒内,随后通过推动注水针的活塞杆,使注水针内的液体进入菌棒内部。

2、由于需注水的菌棒表皮硬度较高,现有的注水针难以进入棒体内,在强行穿透棒体时增加耗时,造成菌棒注水效率降低;并且在注水后注入的水更多的沉淀至菌棒下方,造成注水不均的问题,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菌棒推动、转动结构通过前后两侧第一驱动电机同步运行驱动菌棒转动夹持件左右移动,菌棒转动夹持件能够带动夹持的菌棒右移,将注水管从对应的菌棒右端中部插入,机械插入代替手工插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水泵完成注水后菌棒转动夹持件带动菌棒左移,使得注水管脱离菌棒,在注水过程中第二驱动电机保持工作带动被夹持的菌棒缓慢转动,使得注入的水分布更为均匀的一种菌棒注入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棒注入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菌棒注入机,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右侧固定装配有多头注水机构,且多头注水机构的输出端数量为三个,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左侧均匀横向固定装配有菌棒推动、转动结构,所述菌棒推动、转动结构包括横向固定装配于支撑底座上表面左侧的u形槽体,所述u形槽体左端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底面与支撑底座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长螺杆,所述第一长螺杆外壁右端螺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底面与支撑底座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长螺杆外壁中部螺接有第二套环,前后所述第二套环内侧面固定装配有菌棒转动夹持件,且菌棒转动夹持件位于u形槽体内,所述多头注水机构的输出端插接于对应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内部。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前后所述第二套环内侧面之间位置的外环,所述外环内插接有圆板,所述外环左侧边缘处固定装配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右端与圆板左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板右侧面前后边缘均垂直固定装配有第二长螺杆,前后所述第二长螺杆右端套接有环形板,前后所述第二长螺杆右端均螺接有限位螺母,且限位螺母左端抵靠在环形板右侧面上。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头注水机构包括固定装配于支撑底座上表面右侧的水箱,所述水箱外壁纵向开设有条形窗口,且条形窗口内壁固定装配有钢化玻璃板,所述水箱左侧面下端均匀横向固定连通有水泵,且水泵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水泵输出左端固定连通有注水管,且注水管左端插接于对应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内部。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注水管包括固定连通于水泵输出左端的管体,所述管体外壁前后两侧均匀横向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管体左端边缘处同轴心固定装配有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左端螺接有锥形尖头。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桌板,所述桌板底面均匀垂直固定装配有桌腿,所述桌腿下端粘贴固定有橡胶垫。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8、本技术,菌棒推动、转动结构通过前后两侧第一驱动电机同步运行驱动菌棒转动夹持件左右移动,菌棒转动夹持件能够带动夹持的菌棒右移,将注水管从对应的菌棒右端中部插入,通过水泵完成注水后菌棒转动夹持件带动菌棒左移,使得注水管脱离菌棒,在注水过程中第二驱动电机保持工作带动被夹持的菌棒缓慢转动,使得注入的水分布更为均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棒注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上表面右侧固定装配有多头注水机构(2),且多头注水机构(2)的输出端数量为三个,所述支撑底座(1)上表面左侧均匀横向固定装配有菌棒推动、转动结构(3),所述菌棒推动、转动结构(3)包括横向固定装配于支撑底座(1)上表面左侧的U形槽体(31),所述U形槽体(31)左端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驱动电机(3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底面与支撑底座(1)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输出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长螺杆(34),所述第一长螺杆(34)外壁右端螺接有第一套环(35),所述第一套环(35)底面与支撑底座(1)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6),所述第一长螺杆(34)外壁中部螺接有第二套环(37),前后所述第二套环(37)内侧面固定装配有菌棒转动夹持件(38),且菌棒转动夹持件(38)位于U形槽体(31)内,所述多头注水机构(2)的输出端插接于对应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38)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38)包括固定连接于前后所述第二套环(37)内侧面之间位置的外环(381),所述外环(381)内插接有圆板(383),所述外环(381)左侧边缘处固定装配有第二驱动电机(38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82)输出右端与圆板(383)左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板(383)右侧面前后边缘均垂直固定装配有第二长螺杆(384),前后所述第二长螺杆(384)右端套接有环形板(385),前后所述第二长螺杆右端均螺接有限位螺母(386),且限位螺母(386)左端抵靠在环形板(385)右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头注水机构(2)包括固定装配于支撑底座(1)上表面右侧的水箱(21),所述水箱(21)外壁纵向开设有条形窗口(22),且条形窗口(22)内壁固定装配有钢化玻璃板,所述水箱(21)左侧面下端均匀横向固定连通有水泵(23),且水泵(23)的数量有三个,所述水泵(23)输出左端固定连通有注水管(24),且注水管(24)左端插接于对应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38)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棒注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24)包括固定连通于水泵(23)输出左端的管体(241),所述管体(241)外壁前后两侧均匀横向开设有排水孔(242),所述管体(241)左端边缘处同轴心固定装配有外螺纹管(243),所述外螺纹管(243)左端螺接有锥形尖头(2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包括桌板(11),所述桌板(11)底面均匀垂直固定装配有桌腿(12),所述桌腿(12)下端粘贴固定有橡胶垫(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棒注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上表面右侧固定装配有多头注水机构(2),且多头注水机构(2)的输出端数量为三个,所述支撑底座(1)上表面左侧均匀横向固定装配有菌棒推动、转动结构(3),所述菌棒推动、转动结构(3)包括横向固定装配于支撑底座(1)上表面左侧的u形槽体(31),所述u形槽体(31)左端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驱动电机(3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底面与支撑底座(1)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输出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长螺杆(34),所述第一长螺杆(34)外壁右端螺接有第一套环(35),所述第一套环(35)底面与支撑底座(1)上表面之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6),所述第一长螺杆(34)外壁中部螺接有第二套环(37),前后所述第二套环(37)内侧面固定装配有菌棒转动夹持件(38),且菌棒转动夹持件(38)位于u形槽体(31)内,所述多头注水机构(2)的输出端插接于对应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38)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棒注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棒转动夹持件(38)包括固定连接于前后所述第二套环(37)内侧面之间位置的外环(381),所述外环(381)内插接有圆板(383),所述外环(381)左侧边缘处固定装配有第二驱动电机(38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82)输出右端与圆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云
申请(专利权)人:昭苏县雪岭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