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751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影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光圈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借由上述镜组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缩小镜头的总长度,兼具广视场角的特性,并可提高摄影镜头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影镜头(Imaging Lens Assembly),适用于手机相机或数字相 机等,特别是有关于搭载固态电子感光元件的小型化摄影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等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都朝着小型 化及高像素在进步。因此,对摄影镜头的解像度要求也日益增加;加上要求入射于感光元件 上的角度与光轴更趋近于平行的情况下,因而造成摄影镜头的透镜数目有增加的趋势,这 类的专利文献例子,如日本特许公开第2007-264180号。然而,随着透镜数目的增加,镜头的总长度会变得更长,要做到小型化有一定的难 度;加上为了达到广视场角(wide field of view)的需求,且须使主光线与光轴能够趋近 于平行,并同时兼具小型化与高性能的特性,就变得相当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镜头,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影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 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 侧表面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 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光圈,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 间。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另一种摄影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 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 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及一第五 透镜;其中该摄影镜头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整体摄影镜头 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0. 005 < T12/f < 0. 25。本专利技术借由上述镜组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缩短镜头的总长度,兼具广视场角的 特性,并可提高摄影镜头的性能。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I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Ξ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图4Α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4Β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5为表一,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6为表二,为本专利技术第一 图7为表三,为本专利技术第二 图8为表四,为本专利技术第二 图9为表五,为本专利技术第三 图10为表六,为本专利技术第J 图11为表七,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2为表八,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3为表九,为本专利技术相关关系式的数值资料。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第一透镜 110、210、310、410 物侧表面 111、211、311、411 像侧表面 112、212、312、412 第二透镜 120、220、320、420 物侧表面 121、221、321、421 像侧表面 122、222、322、422 第三透镜 130、230、330、430 物侧表面 131、231、331、431 像侧表面 132、232、332、432 第四透镜 140、240、340、440 物侧表面 141、241、341、441 像侧表面 142、242、342、442 第五透镜 150、250、350、450 物侧表面 151、251、351、451 像侧表面 152、252、352、452 光圈 100、200、300、400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160、260、360、460 成像面 170、270、370、470 整体摄影镜头的焦距f 第三透镜的焦距f3 第五透镜的焦距f5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ν d 1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ν d 2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Rl 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R2 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R3 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R45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R6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RlO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电子感光元件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影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 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正 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 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光圈,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镜头中,将光圈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有利于主光线 与光轴更趋近于平行;另外,第一透镜拥有较强的正屈折力,可使镜头保有较短的光学总长 度,而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可有利于系统色收差(Chromatic Aberration)获得补正;此 外,第三透镜具正屈折力与第四透镜具负屈折力,也可提升周边影像的品质,而第五透镜具 正屈折力,即使该摄影镜头在广视场角的情况下,也可有效缩小光线入射于感光元件上的 角度。简言之,上述镜组的配置方式可以使镜头的广视场角化、小型化、高性能化变得可 能。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镜头中,较佳地,该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 面,以利于确保摄影镜头有足够的后焦距,使该第五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具有充足空间放置 其它构件,并且使得主光线与光轴更趋近于平行。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镜头中,较佳地,该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Inflection Point)的非球面形状,随着该摄影镜头的广视场角化,可以防止周边光量急 速的降低。再者,该第五透镜使用塑胶材质,有利于制作具有反曲点的非球面表面。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镜头中,较佳地,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 表面为凹面,以利于像面弯曲与歪曲(Distortion)的补正。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镜头中,较佳地,满足下列关系式v d 1-v d 2 > 15 ; 其中,ν d 1是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Abbe Number), ν d 2是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当本发 明满足上述关系式,可有效修正系统色收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镜头中,较佳地,满足下列关系式-0. 4 < R1/R2 < 0 ; 其中,R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当本专利技术 满足上述关系式,对于球面收差(Spherical Aberration)的补正较有利,另外,因为第一透 镜对镜头的总长度短缩有作用,所以对镜头的小型化也很有效。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镜头中,较佳地,系满足下列关系式1. 4 < f3/f < 2. 5 ;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是整体摄影镜头的焦距。当本专利技术满足上述关系式, 倍率色收差(Chromatic A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光圈,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小百合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