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邦杰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347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本技术提出一种折叠体积小的聚拢高承载型折叠车,其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数量相同的第一折叠架构成,底架为底连杆在折叠/展开运动中长度不变的X形第二折叠架,所述第一折叠架包括两个平行四边形、中支座(1.3)、展开限位结构及同步反向传动结构,两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同步反向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为对称设置,可折叠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每个第一折叠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呈内侧高于外侧的上下双八字形或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且展开限位结构限制各对应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向外侧展开;所述折叠车不但折叠体积小,而且承载能力强,折叠顺畅,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车,具体讲是一种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


技术介绍

1、折叠车是户外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产品,可折叠携带,携带方便,但是,在展开后,又需要满足载物要求,因此,折叠车展开后一般为上侧开口的长方形,基于前述功能特点,折叠车一般包括可折叠车架,可折叠车架包括前架、后架、底架、左侧架以及右侧架,前架、后架、底架、左侧架以及右侧架相互协同以实现整个可折叠车架的折叠/展开,可折叠车架在展开后呈长方形。

2、然而,在折叠车的长度方向上,由于长度较长的原因,所以如果采用对折方案,则在折叠后,左侧架以及右侧架在对折后会向上凸出和/或向下凸出,不利于折叠体积小,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469183u所公开的一种折叠手推车的固定结构,目前提出聚拢型折叠的方案,通过多组的连接,能够实现折叠后体积小,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347854u所公开的一种营地车的折叠结构,该营地车的底架由多组折叠架构成、左侧架以及右侧架也是由多组折叠架构成,因此实现长度较长的同时,折叠后体积还较小,由于需要多组的连接(两组或两组以上),所以折叠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折叠体积成为一个问题,如何提升承载能力,并且还需要维持折叠体积小这一特点,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维持折叠体积小这一特点的同时,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并且折叠顺畅,使用方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包括可折叠的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方的车把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车轮,所述车架包括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前方的前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后方的后架、设置在所述底架两侧面的侧架和设置在车架四角的四个边柱,所述四个边柱分别为第一边柱、第二边柱、第三边柱以及第四边柱,所述第一边柱、第二边柱之间为前架,所述第三边柱、第四边柱之间为后架,所述第一边柱、第四边柱之间为左侧架,所述第二边柱、第三边柱之间为右侧架,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由数量相同的第一折叠架构成,所述左侧架以及右侧架每侧的第一折叠架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则沿车架的长度方向依序连接而成,所述底架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折叠架构成,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二折叠架沿可折叠车架的长度方向依序连接构成,上述第二折叠架为底连杆在折叠/展开运动中长度不变的x形,所述第一折叠架包括两个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中支座、展开限位结构以及位于中支座的同步反向传动结构,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同步反向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为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或其中任意一个在被施加折叠/展开运动力时,经传动结构传动以使两个平行四边形同步折叠/展开运动;当每侧的第一折叠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时,相邻第一折叠架的相邻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相邻支座上;可折叠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每个第一折叠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呈内侧高于外侧的上下双八字形或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并且展开限位结构限制各自对应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向外侧展开。

3、作为改进,还包括同步连动结构,对于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的情形,同步连动结构位于相邻第一折叠架之间,该同步连动结构包括第三滑座35、左连杆36和右连杆37,所述第三滑座35与相邻支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座35在被施加折叠/展开运动力时沿相邻支座上下导向运动,左连杆36的一端、右连杆37的一端均与第三滑座35铰接,左连杆36的另一端与相邻左侧第一折叠架铰接,右连杆37的另一端与相邻右侧第一折叠架铰接,相邻左侧第一折叠架、相邻右侧第一折叠架之间通过同步连动结构同步连动相向聚拢折叠/同步连动反向展开。

4、作为改进,在各第一折叠架中,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对应的第一边柱、第二边柱上,相应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一边柱、第二边柱之间设有第一斜拉杆,第一斜拉杆连接在第一边柱、第二边柱上的一端与第一边柱、第二边柱可轴向滑动连接,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对应的第三边柱、第四边柱上,相应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三边柱、第四边柱之间设有第二斜拉杆,第二斜拉杆连接在第三边柱、第四边柱上的一端与第三边柱、第四边柱可轴向滑动连接,相邻第一折叠架的相邻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相邻支座上,在展开时,第一斜拉杆通过其另一端将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固定于相应边柱,第二斜拉杆通过其另一端将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固定于相应边柱,在折叠时,各第一折叠架相互并拢,并且第一斜拉杆通过其一端轴向滑动改变轴向位置以配合所述的并拢进行折叠,第二斜拉杆也通过其一端轴向滑动改变轴向位置以配合所述的并拢进行折叠。

5、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分别为位于中支座两侧对称设置的可折叠/展开的第一平行四边形和第二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左侧和第二平行四边形右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上卡座、第一下卡座和第二上卡座、第二下卡座,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外顶点分别对应铰接于第一上卡座、第一下卡座和第二上卡座、第二下卡座,形成第一上边铰接轴、第一下边铰接轴和第二上边铰接轴、第二下边铰接轴,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顶点分别对称铰接于中支座,形成第一上中铰接轴、第一下中铰接轴和第二上中铰接轴、第二下中铰接轴,第一上边铰接轴与第一上中铰接轴之间为第一上连杆,第一下边铰接轴与第一下中铰接轴之间为第一下连杆,第二上边铰接轴与第二上中铰接轴之间为第二上连杆,第二下边铰接轴与第二下中铰接轴之间为第二下连杆,第一上连杆、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上连杆、第二下连杆这两个连杆分别平行且相等,在展开状态下,两个连杆内侧高于外侧呈上下双八字形或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的内端之间和/或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的内端之间设有同步反向传动结构。

6、作为改进,对于具有第一斜拉杆、第二斜拉杆的情况,第一斜拉杆连接在第一边柱、第二边柱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与对应边柱滑动套接,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所对应的第一上卡座、第一下卡座设于第一边柱、第二边柱上,并且,对于两个连杆内侧高于外侧呈上下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一滑座、第一上卡座、第一下卡座沿边柱轴向自上而下依序设置,对于两个连杆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一滑座、第一下卡座、第一上卡座沿边柱轴向自下而上依序设置;和/或第二斜拉杆连接在第三边柱、第四边柱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座,第二滑座与对应边柱滑动套接,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所对应的后上卡座、后下卡座设于第三边柱、第四边柱上,并且,对于两个连杆内侧高于外侧呈上下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二滑座、后上卡座、后下卡座沿边柱轴向自上而下依序设置,对于两个连杆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二滑座、后上卡座、后下卡座沿边柱轴向自下而上依序设置。

7、作为改进,相邻支座的前侧设有前侧上卡座、前侧下卡座,相邻支座的后侧设有后侧上卡座、后侧下卡座,相邻左侧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包括可折叠的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方的车把(1)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车轮(2),所述车架包括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前方的前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后方的后架、设置在所述底架两侧面的侧架和设置在车架四角的四个边柱,所述四个边柱分别为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第三边柱(3)以及第四边柱(4),所述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之间为前架,所述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之间为后架,所述第一边柱(1.1)、第四边柱(4)之间为左侧架,所述第二边柱(1.2)、第三边柱(3)之间为右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由数量相同的第一折叠架构成,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以及右侧架每侧的第一折叠架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对于左侧架以及右侧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则沿车架的长度方向依序连接而成,对于前架以及后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则沿车架的宽度方向依序连接而成,所述底架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折叠架构成,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二折叠架沿可折叠车架的长度方向依序连接构成,上述第二折叠架为底连杆在折叠/展开运动中长度不变的X形,所述第一折叠架包括两个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中支座(1.3)、展开限位结构以及位于中支座(1.3)的同步反向传动结构,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同步反向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为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或其中任意一个在被施加折叠/展开运动力时,经传动结构传动以使两个平行四边形同步折叠/展开运动;当每侧的第一折叠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时,相邻第一折叠架的相邻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相邻支座上;可折叠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每个第一折叠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呈内侧高于外侧的上下双八字形或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并且展开限位结构限制各自对应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向外侧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连动结构,对于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的情形,同步连动结构位于相邻第一折叠架之间,该同步连动结构包括第三滑座(35)、左连杆(36)和右连杆(37),所述第三滑座(35)与相邻支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座(35)在被施加折叠/展开运动力时沿相邻支座上下导向运动,左连杆(36)的一端、右连杆(37)的一端均与第三滑座(35)铰接,左连杆(36)的另一端与相邻左侧第一折叠架铰接,右连杆(37)的另一端与相邻右侧第一折叠架铰接,相邻左侧第一折叠架、相邻右侧第一折叠架之间通过同步连动结构同步连动相向聚拢折叠/同步连动反向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在各第一折叠架中,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对应的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上,相应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之间设有第一斜拉杆(5),第一斜拉杆(5)连接在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上的一端与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可轴向滑动连接,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对应的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上,相应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之间设有第二斜拉杆(6),第二斜拉杆(6)连接在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上的一端与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可轴向滑动连接,相邻第一折叠架的相邻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相邻支座上,在展开时,第一斜拉杆(5)通过其另一端将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固定于相应边柱,第二斜拉杆(6)通过其另一端将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固定于相应边柱,在折叠时,各第一折叠架相互并拢,并且第一斜拉杆(5)通过其一端轴向滑动改变轴向位置以配合所述的并拢进行折叠,第二斜拉杆(6)也通过其一端轴向滑动改变轴向位置以配合所述的并拢进行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分别为位于中支座(1.3)两侧对称设置的可折叠/展开的第一平行四边形(1.8、1.9、1.10、1.11)和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1.8、1.9、1.10、1.11)左侧和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右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上卡座(1.8a)、第一下卡座(1.9a)和第二上卡座(1.12a)、第二下卡座(1.13a),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1.8、1.9、1.10、1.11)和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的四个外顶点分别对应铰接于第一上卡座(1.8a)、第一下卡座(1.9a)和第二上卡座(1.12a)、第二下卡座(1.13a),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包括可折叠的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方的车把(1)和固定在车架底部的车轮(2),所述车架包括底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前方的前架、设置在所述底架后方的后架、设置在所述底架两侧面的侧架和设置在车架四角的四个边柱,所述四个边柱分别为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第三边柱(3)以及第四边柱(4),所述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之间为前架,所述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之间为后架,所述第一边柱(1.1)、第四边柱(4)之间为左侧架,所述第二边柱(1.2)、第三边柱(3)之间为右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由数量相同的第一折叠架构成,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以及右侧架每侧的第一折叠架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对于左侧架以及右侧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则沿车架的长度方向依序连接而成,对于前架以及后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则沿车架的宽度方向依序连接而成,所述底架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折叠架构成,上述一个以上的第二折叠架沿可折叠车架的长度方向依序连接构成,上述第二折叠架为底连杆在折叠/展开运动中长度不变的x形,所述第一折叠架包括两个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中支座(1.3)、展开限位结构以及位于中支座(1.3)的同步反向传动结构,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同步反向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前架、后架和左侧架、右侧架均为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或其中任意一个在被施加折叠/展开运动力时,经传动结构传动以使两个平行四边形同步折叠/展开运动;当每侧的第一折叠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时,相邻第一折叠架的相邻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相邻支座上;可折叠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每个第一折叠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呈内侧高于外侧的上下双八字形或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并且展开限位结构限制各自对应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向外侧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连动结构,对于一个以上的第一折叠架的情形,同步连动结构位于相邻第一折叠架之间,该同步连动结构包括第三滑座(35)、左连杆(36)和右连杆(37),所述第三滑座(35)与相邻支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座(35)在被施加折叠/展开运动力时沿相邻支座上下导向运动,左连杆(36)的一端、右连杆(37)的一端均与第三滑座(35)铰接,左连杆(36)的另一端与相邻左侧第一折叠架铰接,右连杆(37)的另一端与相邻右侧第一折叠架铰接,相邻左侧第一折叠架、相邻右侧第一折叠架之间通过同步连动结构同步连动相向聚拢折叠/同步连动反向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在各第一折叠架中,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对应的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上,相应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之间设有第一斜拉杆(5),第一斜拉杆(5)连接在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上的一端与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可轴向滑动连接,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对应的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上,相应的平行四边形与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之间设有第二斜拉杆(6),第二斜拉杆(6)连接在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上的一端与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可轴向滑动连接,相邻第一折叠架的相邻平行四边形铰接连接在相邻支座上,在展开时,第一斜拉杆(5)通过其另一端将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固定于相应边柱,第二斜拉杆(6)通过其另一端将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固定于相应边柱,在折叠时,各第一折叠架相互并拢,并且第一斜拉杆(5)通过其一端轴向滑动改变轴向位置以配合所述的并拢进行折叠,第二斜拉杆(6)也通过其一端轴向滑动改变轴向位置以配合所述的并拢进行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分别为位于中支座(1.3)两侧对称设置的可折叠/展开的第一平行四边形(1.8、1.9、1.10、1.11)和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1.8、1.9、1.10、1.11)左侧和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右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上卡座(1.8a)、第一下卡座(1.9a)和第二上卡座(1.12a)、第二下卡座(1.13a),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1.8、1.9、1.10、1.11)和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的四个外顶点分别对应铰接于第一上卡座(1.8a)、第一下卡座(1.9a)和第二上卡座(1.12a)、第二下卡座(1.13a),形成第一上边铰接轴(1.8)、第一下边铰接轴(1.9)和第二上边铰接轴(1.12)、第二下边铰接轴(1.13),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1.8、1.9、1.10、1.11)和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的四个内顶点分别对称铰接于中支座(1.3),形成第一上中铰接轴(1.11)、第一下中铰接轴(1.10)和第二上中铰接轴(1.15)、第二下中铰接轴(1.14),第一上边铰接轴(1.8)与第一上中铰接轴(1.11)之间为第一上连杆(1.4),第一下边铰接轴(1.9)与第一下中铰接轴(1.10)之间为第一下连杆(1.5),第二上边铰接轴(1.12)与第二上中铰接轴(1.15)之间为第二上连杆(1.6),第二下边铰接轴(1.13)与第二下中铰接轴(1.14)之间为第二下连杆(1.7),第一上连杆(1.4)、第一下连杆(1.5)和第二上连杆(1.6)、第二下连杆(1.7)这两个连杆分别平行且相等,在展开状态下,两个连杆内侧高于外侧呈上下双八字形或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上连杆(1.4)和第二上连杆(1.6)的内端之间和/或第一下连杆(1.5)和第二下连杆(1.7)的内端之间设有同步反向传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对于具有第一斜拉杆(5)、第二斜拉杆(6)的情况,第一斜拉杆(5)连接在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座(7),第一滑座(7)与对应边柱滑动套接,位于前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所对应的第一上卡座(1.8a)、第一下卡座(1.9a)设于第一边柱(1.1)、第二边柱(1.2)上,并且,对于两个连杆内侧高于外侧呈上下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一滑座(7)、第一上卡座(1.8a)、第一下卡座(1.9a)沿边柱轴向自上而下依序设置,对于两个连杆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一滑座(7)、第一下卡座(1.9a)、第一上卡座(1.8a)沿边柱轴向自下而上依序设置;和/或第二斜拉杆(6)连接在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座(8),第二滑座(8)与对应边柱滑动套接,位于后架一侧的平行四边形所对应的后上卡座(29)、后下卡座(30)设于第三边柱(3)、第四边柱(4)上,并且,对于两个连杆内侧高于外侧呈上下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二滑座(8)、后上卡座(29)、后下卡座(30)沿边柱轴向自上而下依序设置,对于两个连杆呈内侧低于外侧的上下倒双八字形设置的情况,第二滑座(8)、后上卡座(29)、后下卡座(30)沿边柱轴向自下而上依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其特征在于,相邻支座的前侧设有前侧上卡座(9)、前侧下卡座(10),相邻支座的后侧设有后侧上卡座(11)、后侧下卡座(12),相邻左侧第一折叠架的第二平行四边形(1.12、1.13、1.14、1.15)的右侧两个外顶点分别与前侧上卡座(9)、前侧下卡座(10)铰接,因此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开靖袁邦杰袁义恒
申请(专利权)人:袁邦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