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的立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26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向立体支架包括三条相互垂直的臂,四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任意一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增设一条臂而成,五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任意二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分别增设一条臂而成,六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三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分别增设一条臂而成,所述三向、四向、五向和六向立体支架的臂可插入相应的立柱通孔、立柱凹入孔、横梁通孔或横梁凹入孔;其中通过多个该三向、四向、五向和六向立体支架在垂直方向上连接立柱和在水平方向上连接横梁,以构成整体建筑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的立体支架(立体城市斗拱1号)。
技术介绍
中国申请号为86102335、专利技术名称为"建筑物用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的 专利技术专利申请^5^开了 一种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空心构件,其具有凸和凹的固定 接头和导向装置,用于组合构件的相互连接,它们包括外墙和内墙的建筑构 件;对角连接两外墙或一外墙和一内墙的特别构件;转角凸缘接合件,简单凸 缘接合件和凸缘*件,凸缘接合件配有一对其截面大致呈矩形,至少从构件一个纵向垂直表面突出的悬臂件;和至少具有三条其截面能容纳悬臂件的纵向 横槽的组合横梁.显然,该专利中公开的建筑构件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现浇方式 连接柱柱、柱梁、梁梁和构筑框架,其材料为混凝土和钢筋,这是一种比较常 见和广泛^:用的建筑构件。此外,申请号为97102141、公开号为CN1163337A、专利技术名称为"钢筋混凝 土柱,包括这类柱的建筑结构"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作建造建筑物支承 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包括M定间距连成一体的立柱,与象梁这样的水平 构件建造的建筑物楼层相一致,其特点在于沿其长度各位置,与水平构件节 点相对应,柱环绕有金属环,装有预埋横向构件,承接水平构件端部,上述柱 环在制造时嵌入柱内。以上两篇专利文献中的建筑构件都是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来制作,这往往需要现场来进行加工,这在建筑物施工周期方面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并且这样的 构件往往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 一旦建筑物建成以后,它与建筑物的其它构件 坚固连接,建筑物的拆除会使得这些建筑构件毁损以致于不能再使用。除了上述的建筑构件,还有例如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建筑时采用的另一类建筑构件,众所周知,鸟巢外型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 根柱子。其中钢架或钢柱之间的连接点采用基本恒温且同时焊接而成,总体说 来,这种建筑采取全钢加垫板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用钢在球型节点上面用丝 扣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作业时需要基本恒温,并且焊接时存在应力,这对安 装条件和焊接技术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现代城市是一种在平面发展模式是摊大饼无限蔓延的模式,其结果导致了 大量的现实问题和人文危机。这些问题和危机突出表现为1、无限制城市蔓延 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现在中国已经存在18亿亩红线土地危机,日本、韩国以及 海湾国家为此竭力推行海外屯田。2、城市蔓延导致城市周边环境恶化,其中城 市土地硬化、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增加、生活垃圾任意倾倒等导致了城市周边 河流被污染和枯竭,城中地下水枯竭。3、城市蔓延导致城内小汽车数量剧增, 小汽车数量的剧增不仅仅加深了人们对石油的依赖,同时车用道路又占用大量 土地,更为关鍵的是小汽车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更是交通拥堵的制造 者。4、无限摊开的城市,导致了现代人际关系的进一步隔离和冷漠。现代城市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都是单体建筑,单体建筑存在很多弊病。首先是建筑成本、 楼面地价成本高;其次是单体建筑的抗震性较差;再次,单体建筑之间人员来 往不方^(更。综上所述,对于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而言,现有的现浇方式存在这些缺点 第一、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受到混凝土凝固时间限制,致使工期较长。第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及其施工环境对环境本身污染严重。第三、现浇钢筋混凝 土高层建筑对地基要求很高由此而导致建筑成本很高。第四、现浇钢筋混凝土 建筑施工复杂对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一点差错可能埋下整个建 筑安全隐患。对于全钢焊接或者螺紋连接而言,可能存在焊接和螺紋连接产生 的应力集中和螺紋失效,降低结构本身的强度和抗震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立体城市的立体支架。这里的"立体城市" 是指具备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城市及其整体建筑, 构成立体城市的建筑是一个超大规模和超大体量的整体建筑,所有的建筑单元 都通过框架结构连接成一体。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的三向、四向、五 向或六向立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立体支架包括三条相互垂直的臂, 所述四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任意一条臂的反 向延长线上增设一条臂而成,所述五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 向立体支架的任意二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分别增设一条臂而成,所述六向立体 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三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分别增 设一条臂而成,所述三向、四向、五向和六向立体支架的臂插入相应的立柱通孔、立柱凹入孔、横梁通孔或横梁凹入孔;其中通过多个该三向、四向、五向 和六向立体支架在垂直方向上连接立柱和在水平方向上连接横梁,以构成所述 整体建筑框架结构,其中该三向、四向、五向和六向立体支架通过整体浇铸或 者模具加工制成。才艮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该三向、四向、五向或六向立体支架由可用于建筑物的金属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金属材料优选为钢材。才艮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该三向、四向、五向或六向立体支架包括可用于建 筑物的纳米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所述三向、四向、五向或六向立体支架的臂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T形或H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可以消除焊接和螺紋连接产生的应力集 中和螺紋失效,增强结构本身的强度和抗震性。此外,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避 免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前述缺点。第一、本专利所有建筑材料都是在工厂加 工好的标准间, 一到施工现场就可以立即组装使用,不存在类似于混凝土之类 建筑必须的等待时间。第二、采用本专利施工,无论多么大规模的建筑物都可 以减少类似于混凝土等的环境污染。第三、用本专利技术建造的立体城市对地 基要求较低,不用类似于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那样下很多#4艮深的^^桩。 第四、采用本专利技术修建的建筑,因为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按照标准化生产 的,现场只存在按照图纸装配问题,而不存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类似的其他 要求。本专利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现在建筑存在的种种弊端,第一、施工环保;第二、 建筑使用寿命到期之后建材完全可回收利用;第三、所有构件标准化生产,连 接手段简易,施工工艺简单快速,无现有建筑技术本身局限;第四、增强了建 筑物本身的结构强度和抗震性。框架结构使得整个城市形成整体,由此原来单 体建筑的成本在这种高密度超高层立体城市面前大大降低;框架结构彼此之间 的相互连接和建筑物的超大体量,使其抗震性远远优于单体建筑;而框架结构 建造的立体城市通过城内不同平面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内人员往来高效 如,消除了单体建筑的这方面弊端。 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三向立体支架结构以及立柱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四向立体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五向立体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六向立体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向立体支架,2、立柱,3、横梁,4、四向立体支架,5、五 向立体支架,6、六向立体支架,la、立体支架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 体实施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的三向、四向、五向或六向立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向立体支架包括三条相互垂直的臂,所述四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任意一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增设一条臂而成,所述五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任意二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分别增设一条臂而成,所述六向立体支架是以三向立体支架为基础在三向立体支架的三条臂的反向延长线上分别增设一条臂而成,所述三向、四向、五向和六向立体支架的臂可插入相应的立柱通孔、立柱凹入孔、横梁通孔或横梁凹入孔;其中通过多个该三向、四向、五向和六向立体支架在垂直方向上连接立柱和在水平方向上连接横梁,可构成所述整体建筑框架结构,其中该三向、四向、五向和六向立体支架通过整体浇铸或者模具加工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俊柳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峻谷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