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棉灿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99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0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包括上桩体、下桩体和固定组件,所述上桩体的底部连接于下桩体的顶部,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于上桩体与下桩体的连接处,所述上桩体的底部延伸设置有若干个卡块,每个所述卡块围绕所述上桩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组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槽,所述下桩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槽,所述卡块嵌合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本申请能提高组合桩的连接稳定性和安装便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技术介绍

1、建筑组合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工程技术,用于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它是由多个单桩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它的材料包括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等,其中,钢筋混凝土桩通常采用预制桩或灌注桩的形式,通过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加固来提供承载能力;钢管桩则是由钢管制成,可以用于增加桩的长度和承载能力;木桩利用天然原木作为桩材,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层,在这种条件下木桩能抵抗真菌的腐蚀而保持耐久性。

2、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桩的基础较深,因而一般会将多节桩连接组合至所需长度后,再安装至地下的桩孔内;对于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的建筑组合桩,则一般先对多节桩进行焊接,并通过钻孔或打桩等方式将焊接好的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桩安装到地下。然而,这种焊接接桩的连接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施工质量受到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较大影响,施工人员一般在建筑现场对两节桩进行人工焊接,而人工焊接的精准性难以保证一致,使得两节桩连接后可能出现一定的夹角,即并非直线连接;其次,即便采用人工焊接或是机械焊接方式,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桩体(1)、下桩体(2)和固定组件(3),所述上桩体(1)的底部连接于下桩体(2)的顶部,所述固定组件(3)连接于上桩体(1)与下桩体(2)的连接处,所述上桩体(1)的底部延伸设置有若干个卡块(12),每个所述卡块(12)围绕所述上桩体(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组件(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槽(31),所述下桩体(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槽(21),所述卡块(12)嵌合于所述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的顶部开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桩体(1)、下桩体(2)和固定组件(3),所述上桩体(1)的底部连接于下桩体(2)的顶部,所述固定组件(3)连接于上桩体(1)与下桩体(2)的连接处,所述上桩体(1)的底部延伸设置有若干个卡块(12),每个所述卡块(12)围绕所述上桩体(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组件(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槽(31),所述下桩体(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槽(21),所述卡块(12)嵌合于所述第一固定槽(31)和第二固定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卡设槽(32),所述上桩体(1)的底部嵌合于所述第一卡设槽(32)内,所述第一固定槽(31)开设于第一卡设槽(32)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嵌合块(22),所述第二固定槽(21)开设于所述嵌合块(22)的顶部,所述固定组件(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设槽(33),所述第二卡设槽(33)与第一卡设槽(32)连通,所述嵌合块(22)嵌合于所述第二卡设槽(3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棉灿姚泽锋郑狄桂
申请(专利权)人:周棉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