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设备及连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172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连铸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铸设备及连铸方法。该连铸设备包括结晶器,将钢液凝固成铸坯;结晶器包括相对布置的两块窄面铜板,窄面铜板具有适于靠近铸坯内弧的第一端和适于靠近铸坯外弧的第二端,并且两块窄面铜板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间距小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间距;二冷段,通过水冷装置对铸坯继续冷却;弯曲段,弯曲铸坯;矫直段,矫直铸坯。本发明专利技术连铸设备通过对窄面铜板进行改进,使得结晶器内的铸坯呈内弧宽度小、外弧宽度大的形状,此种形状的铸坯在经过弯曲和矫直后能够成为内外弧宽度相同或相近的铸坯,从而有效减少轧制切边量,提升轧制成材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连铸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铸设备及连铸方法


技术介绍

1、连铸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技术。其主要包括将装有精炼好钢水的钢包运至回转台,回转台转动到浇注位置后,将钢水注入中间包,中间包再由水口将钢水浇注至结晶器中。结晶器是连铸机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使铸件成形并迅速凝固结晶。拉矫机与结晶振动装置共同作用,将连铸机内的铸坯拉出,经冷却后,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板坯。

2、现有的连铸设备为解决宽厚板轧制高发的边部直线状裂纹(亦称边直裂/黑线)问题,采用了一种直-弧结构凸形弧面结晶器窄面铜板的技术,这种结晶器窄面铜板边部30mm宽度范围为平面,中间为弧面区,弧面区与平面区圆弧相切平滑过渡,足辊采用凸形弧面足辊,生产出的铸坯为直角结构窄面凹形连铸坯,应用这一技术轧制的钢板边部黑线与钢板边部的距离得到减少,大部分黑线缺陷可被切边切除。然而,如图1所示,在实际生产中出现了铸坯倒梯形形貌,即铸坯内弧101宽度大、外弧102宽度小的问题,在厚规格(厚度≥40mm)钢板轧制时,铸坯轧后倒梯形形貌遗传加重,内弧101宽度较外弧102宽度大10mm-14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面铜板(2)具有适于朝向所述铸坯的第一表面(23)和适于背对所述铸坯的第二表面(24),所述第一表面(23)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21)的直线段(231)、靠近所述第二端(22)的倾斜段(232)、以及设置在所述直线段(231)和所述倾斜段(232)之间的凸起段(2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窄面铜板(2)内间隔且均匀的布置有多个水槽(25);多个所述水槽(25)的进水端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24)上,并且多个所述水槽(25)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面铜板(2)具有适于朝向所述铸坯的第一表面(23)和适于背对所述铸坯的第二表面(24),所述第一表面(23)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21)的直线段(231)、靠近所述第二端(22)的倾斜段(232)、以及设置在所述直线段(231)和所述倾斜段(232)之间的凸起段(2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窄面铜板(2)内间隔且均匀的布置有多个水槽(25);多个所述水槽(25)的进水端开设在所述第二表面(24)上,并且多个所述水槽(25)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表面(23)的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为10mm-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董慧赵立峰李长新张学民黄少文李向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