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677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包括面板和电池组管理单元BMU模块,所述面板的正面设置有容置槽,所述BMU模块嵌设在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容置槽上设置有走线口,所述BMU模块的接线端口的位置与所述走线口相对应。本技术将BMU模块嵌设在面板的容置槽中,缩短了BMU模块与储能电池的距离,储能电池的电压、温度等采集线可直接连接到容置槽走线口处的BMU模块的接线端口,从而减少了BMU模块和储能电池之间的走线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池组管理单元(bmu)是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基础组成单元,具有检测电池充放电等使用过程当中电压、电流、温度、容量等功能,确保运行参数在储能电池安全范围。

2、目前,在储能电池箱中bmu的存放有两种方式:1、安装在电池架层板中间,但安装和拆卸麻烦,且走线混乱;2、外置于储能电池箱面板前,用螺栓固定住,虽然减少了bmu对电池架的空间占用率,但是存在bmu与储能电池之间的走线长度过长的问题,同时bmu与储能电池之间的走线穿过面板也会影响到储能电池ip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以减少bmu和储能电池之间的走线长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包括面板和电池组管理单元bmu模块,所述面板的正面设置有容置槽,所述bmu模块嵌设在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容置槽上设置有走线口,所述bmu模块的接线端口的位置与所述走线口相对应。

4、本申请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将bmu模块嵌设在面板的容置槽中,缩短了bmu模块与储能电池的距离,储能电池的电压、温度等采集线可直接连接到容置槽走线口处的bmu模块的接线端口,从而减少了bmu模块和储能电池之间的走线长度。

5、同时,bmu模块2和储能电池之间的连接线缆都在电池箱内连接,避免外漏,走线的美观性得到提升,且走线无需穿过面板,不会影响到储能电池的ip等级。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bmu模块的接线端口包括输出端口;

7、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一bmu输出端子,所述第一bmu输出端子具有位于所述面板背面的第一接头和位于所述面板正面的第二接头;

8、所述bmu模块的输出端口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第一bmu输出端子的第一接头连接。

9、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第一bmu输出端子包括面板背面的第一接头和面板正面的第二接头,bmu模块的输出端口通过线缆与第一bmu输出端子的第一接头连接,第一bmu输出端子的第二接头通过线缆接入到外部控制装置,实现bmu模块的输出连接,第一输出端子的设置,可避免bmu模块的输出线缆走线直接穿过面板,影响储能电池ip等级。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二bmu输出端子;

11、所述第二bmu输出端子具有位于所述面板背面的第三接头和位于所述面板正面的第四接头;

12、所述bmu模块的输出端口还通过连接线与所述第二bmu输出端子的第三接头连接。

13、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将bmu模块的输出端子设置成两个,bmu模块的输出端口的线缆一分为二,分别连接到第一bmu输出端子的第一接头和第二bmu输出端子的第三接头,再通过线缆分别将第一bmu输出端子的第二接头和第二bmu输出端子的第四接头连接到外部控制装置,一方面,双输出端子连接,可以避免单个输出端子,线缆出问题难以检修的问题,二方面,可以方便与相邻面板的bmu模块相互串接。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bmu模块的接线端口还包括电压采集端口和温度采集端口;

15、所述电压采集端口与储能电池的电压采集线连接,所述温度采集端口与储能电池的温度采集线连接。

16、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储能电池的电压、温度等采集线直接在电池箱内连接到bmu模块的相应端口,走线长度短的同时,走线无外漏,提高美观性的同时,还不会影响储能电池的ip等级。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正极连接端子;

18、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具有位于所述面板背面的第五接头和位于所述面板正面的第六接头;

19、所述正极连接端子的第五接头通过正极连接线与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

20、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正极连接端子包括面板背面的第五接头和面板正面的第六接头,储能电池的正极通过正极连接线与正极连接端子的第五接头连接,正极连接端子的第六接头通过连接线接入到外部设备,实现箱内储能电池与箱外外部设备的电连接,正极连接端子的设置,可避免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线走线直接穿过面板,影响储能电池ip等级。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负极连接端子;

22、所述负极连接端子具有位于所述面板背面的第七接头和位于所述面板正面的第八接头;

23、所述负极连接端子的第七接头通过负极连接线与储能电池的负极连接。

24、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负极连接端子包括面板背面的第七接头和面板正面的第八接头,储能电池的负极通过负极连接线与负极连接端子的第七接头连接,负极连接端子的第八接头通过连接线接入到外部设备,实现箱内储能电池与箱外外部设备的电连接,负极连接端子的设置,可避免储能电池的负极连接线走线直接穿过面板,影响储能电池ip等级。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走线口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侧面槽壁上。

26、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将容置槽的走线口设置在容置槽的槽壁上,与bmu模块朝上设置的接线端口对应,可方便储能电池的电压、温度等采集线与bmu模块的接线端口的连接。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拉手环。

28、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在面板正面设置拉手环,有助于方便对电池箱进行搬运。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bmu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容置槽中。

30、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bmu模块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容置槽中,可方便bmu模块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为采用冷轧钢板制作而成的面板。

32、本实施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面板采用冷轧钢板制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确保bmu模块嵌入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能保证设置在其上的bmu输出端子和正负极连接端子端子的稳固性。

33、由此,根据本技术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34、1、可减少bmu模块和储能电池之间的走线长度;

35、2、可避免储能电池与bmu模块之间的走线外漏,影响储能电池ip等级;

36、3、可保证储能电池面板的平整,减少bmu模块对电池架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美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和电池组管理单元BMU模块(2),所述面板(1)的正面设置有容置槽(3),所述BMU模块(2)嵌设在所述容置槽(3)中,所述容置槽(3)上设置有走线口(4),所述BMU模块(2)的接线端口的位置与所述走线口(4)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U模块(2)的接线端口包括输出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BMU输出端子(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U模块(2)的接线端口还包括电压采集端口和温度采集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还设置有正极连接端子(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还设置有负极连接端子(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口(4)设置在所述容置槽(3)的侧面槽壁上。</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拉手环(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U模块(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容置槽(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为采用冷轧钢板制作而成的面板(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和电池组管理单元bmu模块(2),所述面板(1)的正面设置有容置槽(3),所述bmu模块(2)嵌设在所述容置槽(3)中,所述容置槽(3)上设置有走线口(4),所述bmu模块(2)的接线端口的位置与所述走线口(4)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u模块(2)的接线端口包括输出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bmu输出端子(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箱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u模块(2)的接线端口还包括电压采集端口和温度采集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正锋许鹏尤雪宁伍玲孙仰涤陈庆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