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成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64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导管,内窥镜成像导管结合内窥镜使用,内窥镜成像导管包括插入管和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上分别设有钳道孔、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操作手柄内腔内设有Y型连接管,Y型连接管的第一分支管路与第一注液导管管路连通,第二分支管路与第二注液孔管路连通,第三分支管路与出液管管路连通。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在操作手柄上增加额外的第二注液导管,第二注液导管与固有的钳道孔相互独立,可作为注液管使用,也可作为导丝通道如此设置,本方案的内窥镜成像导管的导丝通道与器械钳道互不干涉,便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者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成像导管


技术介绍

1、内窥镜可送入人体腔道内,在光学系统作用下直观进行检查和治疗。胆道镜则是内窥镜的一个分支类型,也可以称之为内窥镜成像导管,胆道镜通常包括操作手柄以及自操作手柄向外延伸的插入管,结合内窥镜使用时,通常是将胆道镜的插入管从内窥镜的钳道孔中穿设跟随内窥镜镜头到达目标病变位置。

2、现有技术中,胆道镜只有1个钳道孔,每次只能使用一种微创手术器械,例如超细取石网篮或者超细导丝,而胆道镜是与十二指肠镜这类内窥镜配合使用的,当十二指肠镜或者胆道镜发现胆道内存在结石时,需要先进行取石术,通常是先在胆道镜的钳道穿设导丝,越过结石,建立通道,再撤出导丝,然后穿设取石网篮,一个个的进行结石取出,这样涉及到器械切换,手术时间长,病患需等待更久的时间,术者的精力也被消耗。

3、同时,胆道镜也只有1个注液口,该注液口的位置一般位于手柄下侧,且注液口对应连接的第一注液导管呈u形。如果采用注液口穿设导丝的话,导丝进入第一注液导管,将在手柄内随第一注液导管的形状进行180°的转弯,这一转弯则容易导致导丝弯折,且容易出现导丝头端与尾端动作不同步的情况。

4、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对胆道镜进行进一步设计,值得其能有效可靠地通入导丝,且不影响胆道镜签到控内穿设其他微创器械,成为目前改进设计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成像导管,可在内窥镜上合理设计第一注液口、钳道孔与导丝的入口分布,可轻松建立可靠的导丝通道,导丝通道与器械钳道互不干涉,便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者操作时间。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成像导管,内窥镜成像导管结合内窥镜使用,内窥镜成像导管包括插入管和连接在插入管后端的操作手柄,所述的操作手柄上分别设有钳道孔和第一注液孔,操作手柄内腔内具有第一注液导管,所述的插入管内设有出液管,所述的第一注液孔通过第一注液导管与出液管管路连通,所述的第一注液导管为u型。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包括第二注液孔,所述的第二注液孔开设在操作手柄上,所述的第二注液孔与出液管管路连通;所述的操作手柄内腔内设有y型连接管,所述的y型连接管具有三个分支管路,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分支管路,其中第一分支管路与第一注液导管管路连通,第二分支管路与第二注液孔管路连通,第三分支管路与出液管管路连通。

3、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二注液孔与y型连接管的配合设计,使得胆道镜上集成了可供导丝通入的内窥镜成像导管,第二注液孔配合第二分支管路既可作为注液管路使用,在必要时还可作为导丝通道,用于通入导丝,同时通入导丝无需在第一注液口的u形的第一注液导管出弯折,导丝通入过程顺畅可靠。

4、进一步的,所述的y型连接管中,第二分支管路与第三分支管路所成角度范围位于90°至180°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的操作手柄上设有转向机构,内窥镜成像导管的插入管前端方向由转向机构控制。

6、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一对牵引丝传动轮,该对牵引丝传动轮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转向机构还包括两组牵引丝,两组牵引丝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两组牵引丝的另一端则与插入管远端连接,带动插入管远端在牵引丝传动轮作用下调整方向。

7、进一步的,所述的操作手柄上设有转向锁定按钮,所述的转向锁定按钮设置在第二注液孔一侧,所述的操作手柄内设有阻尼座,所述的阻尼座设置在转向锁定按钮下方,并由转向锁定按钮通过阻尼座控制牵引丝传动轮的锁定。通过转动转向锁定按钮,带动螺纹转动轴转动,螺纹转动轴则在螺纹孔的配合下带动阻尼座相对于螺纹孔做升降运动,阻尼座下降时,则与牵引丝传动轮压接实现对转向舵轮的定位锁定。

8、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锁定按钮内设有螺纹转动轴,所述的操作手柄上则设有与螺纹转动轴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的阻尼座则设置在螺纹转动轴下端,所述的阻尼座在螺纹转动轴控制下与牵引丝转动轮的外周抵接。

9、进一步的,所述的操作手柄上还设有与牵引丝传动轮共轴连接的转向舵轮,转向舵轮包括一对共轴设置的粗调齿轮,其中一个粗调齿轮与第一传动轮对应并导向传动,另一个粗调齿轮则与第二传动轮对应并导向传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螺纹转动轴的轴向与转向舵轮的轴向垂直。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操作手柄对应第二注液孔位置处插接有第二注液导管,第二注液导管位于操作手柄外侧端部的孔为第二注液孔、位于操作手柄内腔的孔则与第二分支管路连通,所述的第二注液导管作导丝通道时,导丝从第二注液孔插入并通过第二注液导管、第二分支管路进入出液管。

12、为了更好地支撑第二注液导管,所述的操作手柄内腔的腔壁上凸出具有支撑卡扣,所述的第二注液导管外壁则具有与该支撑卡扣相配合的配合卡口。胆道镜组装时,第二注液导管在配合卡口位置处于支撑卡扣配合,由支撑卡扣提供定位和支撑作用,避免第二注液导管在操作手柄内腔内晃动,更进一步保证了导丝通入的可靠性。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内窥镜成像导管,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在操作手柄上增加额外的第二注液导管,第二注液导管与固有的钳道孔相互独立,可作为注液管使用,也可作为导丝通道使用,并最终与内窥镜成像导管的插入管的前端的出液口相通。当发现结石时,导丝可穿过第二注液导管形成的导丝通道进行结石疏通与通道建立,而超细取石网篮则可通过钳道孔进入建立好的通道,进行结石清除与处理,不必切换手术器械,减少术者操作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成像导管,该内窥镜成像导管配合内窥镜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包括插入管和连接在插入管后端的操作手柄(1),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分别设有钳道孔(2)和第一注液孔(3),操作手柄(1)内腔内具有第一注液导管(4),所述的插入管内设有出液管(5),所述的第一注液孔(3)通过第一注液导管(4)与出液管(5)管路连通,所述的第一注液导管(4)为U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注液孔(6),所述的第二注液孔(6)开设在操作手柄(1)上,所述的第二注液孔(6)与出液管(5)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型连接管中,第二分支管路(9)与第三分支管路(10)所成角度范围位于90°至180°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设有转向机构,内窥镜成像导管的插入管前端方向由转向机构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一对牵引丝传动轮,该对牵引丝传动轮包括第一传动轮(16)和第二传动轮(17),转向机构还包括两组牵引丝,两组牵引丝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轮(16)和第二传动轮(17)上,第一传动轮(16)和第二传动轮(17)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两组牵引丝的另一端则与插入管远端连接,带动插入管远端在牵引丝传动轮作用下调整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设有转向锁定按钮(15),所述的转向锁定按钮(15)设置在第二注液孔(6)一侧,所述的操作手柄(1)内设有阻尼座(18),所述的阻尼座(18)设置在转向锁定按钮(15)下方,并由转向锁定按钮(15)通过阻尼座(18)控制牵引丝传动轮的锁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锁定按钮(15)内设有螺纹转动轴(19),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则设有与螺纹转动轴(19)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的阻尼座(18)则设置在螺纹转动轴(19)下端,所述的阻尼座(18)在螺纹转动轴(19)控制下与牵引丝转动轮的外周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设有与牵引丝传动轮共轴连接的转向舵轮,转向舵轮包括一对共轴设置的粗调齿轮(20),其中一个粗调齿轮(20)与第一传动轮(16)对应并导向传动,另一个粗调齿轮(20)则与第二传动轮(17)对应并导向传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转动轴(19)的轴向与转向舵轮的轴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1)对应第二注液孔(6)位置处插接有第二注液导管(7),第二注液导管(7)位于操作手柄(1)外侧端部的孔为第二注液孔(6)、位于操作手柄(1)内腔的孔则与第二分支管路(9)连通,所述的第二注液导管(7)作导丝(13)通道时,导丝(13)从第二注液孔(6)插入并通过第二注液导管(7)、第二分支管路(9)进入出液管(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1)内腔的腔壁上凸出具有支撑卡扣(11),所述的第二注液导管(7)外壁则具有与该支撑卡扣(11)相配合的配合卡口(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成像导管,该内窥镜成像导管配合内窥镜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包括插入管和连接在插入管后端的操作手柄(1),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分别设有钳道孔(2)和第一注液孔(3),操作手柄(1)内腔内具有第一注液导管(4),所述的插入管内设有出液管(5),所述的第一注液孔(3)通过第一注液导管(4)与出液管(5)管路连通,所述的第一注液导管(4)为u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注液孔(6),所述的第二注液孔(6)开设在操作手柄(1)上,所述的第二注液孔(6)与出液管(5)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型连接管中,第二分支管路(9)与第三分支管路(10)所成角度范围位于90°至180°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设有转向机构,内窥镜成像导管的插入管前端方向由转向机构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一对牵引丝传动轮,该对牵引丝传动轮包括第一传动轮(16)和第二传动轮(17),转向机构还包括两组牵引丝,两组牵引丝分别设置在第一传动轮(16)和第二传动轮(17)上,第一传动轮(16)和第二传动轮(17)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两组牵引丝的另一端则与插入管远端连接,带动插入管远端在牵引丝传动轮作用下调整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手柄(1)上设有转向锁定按钮(15),所述的转向锁定按钮(15)设置在第二注液孔(6)一侧,所述的操作手柄(1)内设有阻尼座(18),所述的阻尼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志祥顾晴康华嘉伦韦正堂印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