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27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属于内窥镜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空心转轴、同步旋钮和安装壳,所述空心转轴一端与安装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步旋钮连接,所述空心转轴内设有中空通道用于放置插入管;本装置能够安装在内窥镜内,实现对先端部的周向角度调节,通过外部的同步旋钮进行控制,高效快捷,采用限位结构,防止出现扭转角度过大以致装置或者患者出现损伤。者患者出现损伤。者患者出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设备
,特别涉及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内窥镜在医学诊断上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内窥镜由先端,插入管,操作部,连接部构成。其中先端和插入管由人体自然腔道进入,医生手持操作部进行操作,控制电子软镜先端在人体内的位置,连接部连接摄像光源系统,将先端采集的图像信号传出图像。
[0003]上述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先端和插入管由人体自然腔道进入,插入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挠性管、蛇骨管、先端部和摄像头,或采用电子软镜,为了便于观察体内情况,先端部通常需要在操作部的控制下扭动,钢丝绳通常设置在插入管内穿过挠性管和蛇骨管后,与先端部内的蛇骨连接,操作部控制钢丝绳来改变蛇骨弯折的方向和角度,从而带动先端部及摄像头弯折,以达到合适的角度进行观察;
[0004]例如申请号为202023350636.9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弯曲控制机构,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旋转控制机构,其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插入部固定连接,可带动所述插入部相对所述壳体周向旋转;所述旋转控制机构包括转位拨轮,其包括旋转操作部和固定于所述旋转操作部远离所述插入部的端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壳体的远端伸入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采用阻尼件对转位拨轮进行限位作用,阻尼件为环状体,采用摩擦力进行定位稳固,未对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可能出现朝着某一方向扭转角度过大的问题;
[0005]例如申请号为202011559371.5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内窥镜,包括插入管结构和用于控制所述插入管结构转动弯曲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蛇骨上、下弯曲的第一调节结构和用于调节所述蛇骨左、右角度的第二调节结构;第二调节结构直接在插入管角度轮内设置限位槽,与第二连接轴的限位销在转动过程中相互配合进行转动角度的限制,使用者操作插入管角度轮进行旋转,同时角度轮又起到限位作用,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角度轮上,会加快造成内部结构的磨损,不利于整体装置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包括空心转轴、同步旋钮和安装壳,所述空心转轴一端与安装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步旋钮连接,所述同步旋钮用于带动空心转轴相对于安装壳转动,所述空心转轴内设有中空通道用于放置插入管,插入管内部设置有线缆和钢丝绳,
[0008]内窥镜的先端部是通过蛇骨的扭动来实现角度调节的,蛇骨的扭动则是通过两根
钢丝绳的牵引来实现的;两根钢丝绳均是从蛇骨内的通道穿过,两根钢丝绳在蛇骨内相对设置,挠性管与蛇骨连接,蛇骨与先端部连接,钢丝绳穿设在挠性管内与蛇骨连接,线缆也穿设在插入管内进而与人体隔开。蛇骨也可替换为现在行业常用的PTFE管,即聚四氟乙烯管。
[0009]本装置可以设置在内窥镜中,然后将线缆和钢丝绳穿过空心转轴的中空通道然后再连接先端部内的蛇骨,通过同步旋钮与空心转轴一端连接,即可实现同步旋钮带动空心转轴转动,从而带动钢丝绳进行周向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先端部在周向上的调节。
[0010]优选地,所述线缆置于空心转轴的几何中心线的位置,所述钢丝绳置于线缆的两侧。
[0011]当需要调节先端部的周向角度时,转动同步旋钮,带动空心转轴相对于安装壳转动,空心转轴转动会带动设置在中空通道内的钢丝绳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蛇骨转动改变先端部的周向角度,线缆位于中心位置能够很好的被保护,不影响数据传输,钢丝绳虽然位于偏心位置可能受力扭转,但是具有一定的强度,不影响使用。
[0012]优选地,所述同步旋钮通过过盈配合套装在空心转轴上。
[0013]优选地,所述同步旋钮与空心转轴之间设置有同步垫片,所述同步垫片套接在空心转轴上。
[0014]优选地,所述同步旋钮设有异形孔,所述同步旋钮通过异形孔过盈配合套装在空心转轴上。异形孔可以采用腰形、矩形、多边形孔等,空心转轴与同步旋钮连接的一端也做成相适配的异形,以达到同步旋钮能够带动空心转轴转动的效果。
[0015]优选地,同步旋钮通过异形孔间隙配合套装在空心转轴上,有一定的间隙,在同步旋钮转动时能够满足带动空心转轴的效果;间隙不能过大,防止同步旋钮转动时内壁完全不接触空心转轴导致空转。
[0016]优选地,所述同步旋钮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条状凸起,增大摩擦力,方便转动操作。
[0017]优选地,所述空心转轴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壳内部,所述空心转轴和安装壳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空心转轴运动的轴向限位部和周向限位部。
[0018]优选地,所述轴向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安装在安装壳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环安装在空心转轴外壁且位于第一限位环远离同步旋钮的一侧,防止空心转轴向同步旋钮的方向移动;
[0019]优选地,所述周向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安装在安装壳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板安装在空心转轴外壁上;周向限位部能够限制空心转轴转动角度过大,防止因空心转轴转动角度过大,带动钢丝绳转动角度过大,从而使得蛇骨控制先端部转动角度过大,造成先端部的破坏。
[0020]优选地,所述安装壳包括互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方便拆卸更换内部零件。
[0021]优选地,所述空心转轴伸出同步旋钮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提供了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本装置能够安装在内窥镜操作部内,实现对先端部的周向角度调节,通过外部的同步旋钮进行控制,高效快捷,采用限位结构,防止出现扭转角度过大以致装置或者患者出现损伤。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爆炸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与线缆和钢丝绳装配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空通道内装配插入管示意图
[0028]其中:1、空心转轴;2、同步旋钮;3、安装壳;4、同步垫片;5、轴向限位部;6、周向限位部;7、异形孔;100、插入管;200、线缆;300、钢丝绳;
[0029]101、中空通道;102、外螺纹;301、上壳体;302、下壳体;201、条状凸起;501、第一限位环;502、第二限位环;601、第一限位板;602、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转轴(1)、同步旋钮(2)和安装壳(3),所述空心转轴(1)一端与安装壳(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同步旋钮(2)连接,所述同步旋钮(2)用于带动空心转轴(1)相对于安装壳(3)转动,所述空心转轴(1)内设有中空通道(101)用于放置插入管(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100)内部设置有线缆(200)和钢丝绳(300),所述线缆(200)置于空心转轴(1)的几何中心线的位置,所述钢丝绳(300)置于线缆(200)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旋钮(2)通过过盈配合套装在空心转轴(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旋钮(2)与空心转轴(1)之间设置有同步垫片(4),所述同步垫片(4)套接在空心转轴(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旋钮(2)设有异形孔(7),所述同步旋钮(2)通过异形孔(7)过盈配合套装在空心转轴(1)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先端部用周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晴康华嘉伦谢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